用心灵和情感塑造角色之美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ai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戏曲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人物是戏曲的灵魂。一部戏曲作品的魅力,最终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体现,演员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就是观众对这部作品的鉴赏过程。
  【关键词】 戏曲;情感塑造;角色
  【中图分类号】J812.4 【文献标识码】A
  戏曲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人物是戏曲的灵魂。一部戏曲作品的魅力,最终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体现,演员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就是观众对这部作品的鉴赏过程。俗话说,演戏就是演人物。戏中的人物演好了、演活了,整台戏才能够在舞台上“立”起来,才能吸引、打动观众。在现代泗州戏《一罐黄金》中李秀兰的饰演获得好评,如何塑造好这个人物角色?下面就谈谈笔者的一点体会。
  首先,从熟悉剧本、熟悉角色开始。《一罐黄金》主要讲述了在飞速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城中村”的农民们既得到了社会快速转型带来的财富,同时“瞬间暴富”也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考量。该剧以拆迁户钱老大买金、藏金、丢金、还金为主要线索,通过钱老大和李秀兰两个家庭几组人物面对金钱时的不同态度,生动地回答了在融入现代化城市的进程中,是保持中华民族优秀的“义利观”,还是坠入“金钱至上”的泥潭这一社会命题。寓教于乐,弘扬正能量,贴近百姓生活,讴歌社会新风尚。通过阅读熟悉剧本首先让我找到了李秀兰这个人物的基本形象,而剧本第七场开始的李秀兰的一段唱词更让我一下子找到了塑造这个角色的灵感。这段唱词是:李秀兰(看着被金宝、荣华二人砸烂的酱豆罐子,摔在地上,一片狼藉。失声痛哭)
  (唱)孤儿寡母无所依,
  平白无故被人欺。
  只因我儿有残疾,
  我总是泰山压顶无声息。
  再苦再难靠自己,
  从不跟人惹是非。
  吃亏就是占便宜,
  更不与人论高低。
  与人为善过日月,
  忍柔谦让做事体。
  没想到越忍越让越受气,
  我真是憋屈憋屈太憋屈!
  李秀兰这个角色形象一下子在我心里活起来了!一个普通农村妇女,丈夫很早意外身亡,儿子残疾, 她三十年含辛茹苦养育儿子成人,并让儿子学会了修鞋的精湛手艺,还带儿子来到城里打拼谋生,从而使儿子真正身残志坚、成人成才。我脑子里自然跳出“母爱”两个字,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我想说,光荣和骄傲可能还不足以形容李秀兰这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是具有典型传统中华美德和牺牲精神的女性,她的忍辱负重、聪明贤惠、质朴善良但又骨子里透着柔肠侠义、与人为善的人格魅力,给我一种心灵的震动和情绪的感染。我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体会到,只有用心灵和情感准确地捕捉人物角色的灵魂,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才能感染观众、打动观众。
  这段唱词深刻透视和饱含着我国底层社会大部分劳动妇女最基本的人格信息,积淀着贫贱之中贫而不贱,卑微之中微而不卑的母亲形象。她们善良,她们宽容,但她们也有自己做人的尊严和价值,面对别人突然强加给自己的无端羞辱和误解,在儿子不在只有自己的家里,关起门来,李秀兰也需要为自己所长期遭受的委屈不平和压抑来一次嚎啕大哭和宣泄。我依据自己对角色真实充沛的内心体验、流连不断的情感逻辑和心理节奏,结合泗州戏表演讲究细节丰富的特点,精心设计了这段唱词的演唱方式和身段表演,特别是唱词第一句“孤儿寡母无所依”,“孤儿寡母”顿住,“无所依”泗州戏唱腔的“扬腔”一下子冲上去。泗州戏的“扬腔”主要是表现人物的极度激动和气愤,而李秀兰在此时的情绪正是如此。她要把自己三十年来憋在心里的委屈、心酸、痛楚、压抑全部宣泄出来,我要唱出李秀兰内心的痛苦、纠结、挣扎,唱出她心灵的“痛”、心里的“爱”和心里的“怨”。实践证明,我的愿望成功了,每次演唱到这里,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其次,情感的体验是人物表现的灵魂。我也是个女人,也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虽然我和李秀兰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但作为女人,我们都渴望有人爱、有人疼;作为母亲,我们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作为人,我们都渴望被人理解、被人接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常常觉得对家庭、对工作、对亲人更有一种依赖,这种依赖让我时而觉得自己很坚实,时而又觉得很脆弱,时而觉得很温暖,时而又觉得很孤独,也许这就叫成长。和李秀兰比,我庆幸自己的幸运,脆弱时总会有人来搀扶,孤独时总能找到取暖的地方。而这样一比,让我无意间突然找到了李秀兰和钱老大两人必然产生美丽爱情的珍贵的情感依据。在《一罐黄金》第三场中,虽然李秀兰委婉地拒绝了钱老大的爱情,但她对钱老大这个人却是很有好感的。李秀兰带着残疾儿子来到这个城市,举目无亲。遇到钱老大,并在一个院子里共同生活了五年多,说明李秀兰已经非常了解钱老大的为人和德性,实际上李秀兰从心里已经默默喜欢上这个钱老大,可再婚不是两个人的事,因为拔出萝卜带出泥……但她与钱老大应该产生了很深的亲情,要不是拆迁,她和儿子不会搬家离开钱老大,他们还会一直美好地生活相处下去……所以在李秀兰与钱老大告别的那一瞬间,她突然有一种恋恋不舍,真情流露出来。特别这时音乐响起,李秀兰鼻子一酸,五年来在一起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一下子涌上心头,李秀兰强忍突然就要爆发的情怀,禁不住眼含热泪缓缓转过身,她看着钱老大怀抱着一罐专门为她做的酱豆子,伫立在原地。她走向钱老大,可刚迈出去一步又突然停住,然后又一步步走向钱老大,深情地叮咛嘱咐:“钱大哥,俺娘两个这一走啊,这个小院就剩你一个人啦。往后呀,你可要好好的保重身体啊!”在这里,我通过角色之间的交流和反应,来保持自己心理情感线的连贯,善于激起并且控制着自己的情感激荡,从而不动声色地把李秀兰此时复杂细腻的情怀表现出来。
  在不动声色中发力还表现在唱上,因为这出戏的舞台呈现和表演比较写实,没有那么多目迷五色的东西,所以唱就成了我塑造李秀兰这个戏曲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李秀兰母子相依为命,作为母亲,她给儿子带来很多正能量,她的言谈举止、为人做事都给儿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人不管在什么环境一定要坚强,对自己的残疾不自悲、不气馁,要乐观向上,长期以来给儿子的心理引导,传递给儿子的正能量,所以她的儿子才这么阳光。在这个戏里,李秀兰母子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平民百姓的人伦道德,对于匡正当下社会的道德失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疑具有积极的基础性的意义。第七场中随着儿子回家来,把真相揭开,拿出金条。紧接着一段“连板起”就唤起了李秀兰对钱老大的情感。“眼望着这一根根金条心潮难平,没想到钱大哥对我如此真情。原以为孤儿寡母总不幸,没想到还有人肯施援手献赤诚……”在这里我首先进行情绪酝酿,把气沉下来,特别在最后一句“没想到还有人哪——”一个长长的拖腔,充分让声腔气韵积蓄充盈压抑到底,然后为紧接着的“跺句”和“扬腔”提气爆发,“肯施援手献赤诚”把这句唱腔给拖满扬上去,进而再唱,使人物情感层层叠进,把戏演到了高潮,把情感推向了顶峰。
  通过这个戏的排练和演出,使我深深体会到,演戏说到底就是演人物,演人物的内心世界,要想塑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就必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塑造的人物形象才能鲜活生动、光彩照人,从而得到观众的认可。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通过对贵州省黔南惠水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枫香染”的介绍,惠水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布依族枫香染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关键词】教育现状;课程开发;学生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一、惠水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惠水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邻贵阳,西及安顺,少数民族占58%。虽然交通便利,但是中小学教育受到外来冲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发展,广西边境壮族传统农商文化赖以依存的社会与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它必须适应文化和社会的变迁,与现代化对接才能存续与发展。充分利用传统农商文化所具有的文化资源,不断提高边民的商业文化意识和农业种养技术、耕作方式、互助合作等农业文化,这种传统的经济习俗就可望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展,并将向“大农大商”方向发展,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发挥积极的作用
《自卑与超越》的作者是奥地利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他是个体心理学之父,现代心理学和心理疗法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因有关“自卑情结”的论述而闻名于世。   一、主要内容   本书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读物,由12个章节构成,涉及人活着的意义与使命、心灵与肉体的关系、自卑感与优越感、记忆力与梦对人的影响、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以昌吉市D幼儿园为研究对象,主要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围绕家长对家园合作的认识、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的内容、形式、程度等方面了解昌吉市第二幼儿园家园合作中家长参与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有:家长参与程度不高、缺乏管理和决策上的参与、家长参与缺乏主动性。  【关键词】家园合作;家长参与;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家长把
【摘要】民俗民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它既是人们精神情感的寄托,又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柴头会”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的武夷山独有的民俗民节,本文结合当前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其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民俗民节;柴头会;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一、民俗民节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
【摘要】荡秋千是我国朝鲜族之间流传的一项重要的体育活动,并且已经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之一。本文通过对朝鲜族秋千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进行梳理,旨在介绍朝鲜族民间秋千文化的起源、现代形式、社会功能,揭示秋千文化背后的朝鲜族社会团结友爱和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秋千;朝鲜族;民族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J522.8 【文献标识码】A  一 、秋千运动及其起源  秋千运动是一项历
【摘要】“不抛弃,不放弃”, “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光荣始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人不能过得太舒服,太舒服就会出问题” ,许多平实的语言却让我们时刻感动。  【关键词】经典人物;经典台词;战友之情  【中图分类号】J991.7 【文献标识码】A  一、戏中的经典人物  许三多是从小胆小懦弱、逆来顺受的农村娃,父亲眼所说的“龟儿子”,同乡人所说的“三呆子”,在新兵训
【摘要】线条的运用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阴刻线,汉代的阴刻线既可以表达纹路也可以指代实物。阴刻线的这一特性在同一批石刻即霍去病墓石刻中有集中表现,石刻卧虎身上的阴刻线气韵贯通,随形体辗转而有序,在描绘虎纹的同时增添了石刻不少生气。而侧头奔跑的跃马身上的阴刻线同样精良,颈部三条平行的阴刻弧线用来指代缰绳,而不是用凸起的阳线去表现,颇有四两拨千斤之妙。第二类为形体占据空间的线,这类线在写意风格的墓俑中多有
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2009年,黑龙江省文联、省音协充分发挥文联的组织优势、行业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创新性地提出了打造“龙歌”音乐品牌的工作思路,将新中国成立六十几年来,歌颂黑龙江地域或由黑龙江籍音乐家创作、演唱的歌曲整合到一起,统称“龙歌”,进行整体品牌打造和宣传推广,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六年来,黑龙江省文联、省音协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 “龙歌”品牌活动,凝聚省内外优势资
【摘要】青年艺术家王云裳擅长丹青且能诗会文,画染诗意,诗融画素。执着于精神的清野,则是其画、其文、其诗的风景主轴。画之外延讯息的诗性编码与诗意内涵的画感填充,赋予线条以无声的节奏与韵律。诗画叠加的“云”式笔法自觉彰显着审美姿态的嬗变序列,多重隔断以及行进序列中有意识的变化转折构铸的多维图景,拓展了抒情主体和图形世界衔接的路径与范畴。  【关键词】多维图景;美学立足点;画感填充;诗性编码;“云”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