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武汉市城市设计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ry_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进一步凸显武汉市城市特色和自然山水风貌,实现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由平面二维向立体三维精细化管理拓展的目标,武汉市全面启动了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本文笔者结合武汉市城市设计编制,在2008年以前开展的各项宏观层次城市设计前期专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为加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明确城市设计的编制方法和编制内容,特对武汉市城市设计技术标准体系进行综合研究。
  关键词:城市设计;相关案例;技术标准;保障;特点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highlight the Wuhan c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natural landscape features, implementation of Wuhan city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re extended from 2D to 3D fine management goal, Wuhan city started the work of city desig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uhan city design, basic research of special technical design of the macro level to carry out the city before 2008, for strengthening design work of city, to further clarify the compiling methods of city design and planning content, featur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design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in Wuhan city.
  Keywords: city design; case; technical standard; security; characteristics
  
  中圖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设计技术标准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城市设计工作的不断开展,城市设计主题正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城市设计编制方法和成果表达形式也在向多元方向发展。由于武汉市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成果深度不统一、城市设计成果与规划管理脱接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对城市设计技术标准的系列与长效的研究,并在对2008年所做的城市设计项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层面的城市设计编制技术标准进行研究,找出城市设计编制全过程的理念、标准、路径、深度和方向,探索城市设计成果的实施对策,改进工作的思路,将有利于今后城市设计工作的开展和规划。
  城市设计工作历程分析
  国内城市设计工作历程概述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施行,并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确定,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 1997年中国建筑学会在上海举办以城市设计为主题的中国建筑学会年会,提出 “关于加强城市设计工作”的倡议。
  经历近30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现代城市设计正逐步走向成熟。全国近600座城市先后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研究的范畴大至整个区域,小至一个广场、建筑、小品,甚至广告,因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城市设计项目:有总体城市设计、新区开发设计、历史地段保护设计、步行商业街城市设计、中心区城市设计以及以指引性条例和控制导则为主的城市设计,如香港城市设计指引。类型的多样化表明了我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逐步完善和发展。
  
  武汉市城市设计工作历程
  武汉市城市设计工作历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8-2006年),陆续编制完成城市设计项目近20项,但涵盖区域较为分散、关联性较差,城市设计成果及编制手法缺乏系统性指导。
  第二阶段(2007年),在新的总规修编工作完成后,近期已启动了武汉市立体空间形态研究、武汉市高层建筑布局研究、武汉市空间特色研究、武汉市滨江滨湖控制研究等各种宏观层次的前期专项技术研究,为武汉市城市设计编制体系的建立指导下为层次城市设计的编制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2008—2009年),在前期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武汉市初步确立了与各层面法定规划体系相对应的城市设计编制体系,分总体城市设计、分区城市设计及局部城市设计等三个层次。结合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的编制,武汉市于2008年下半年全面展开了从宏观范畴的总体城市设计到中观层面的分区城市设计,再到二环线以内重点区域、道路及节点等微观层面的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并在对已编制城市设计项目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制定了武汉市城市设计的技术标准及相关规定。自此,武汉市城市设计体系整体框架、相关技术标准与相关管理规定基本确定。
  三、武汉市城市设计技术标准研究
   武汉市城市设计技术标准研究体系主要可概括为支撑研究、项目编制、制定标准等三个阶段。
  3.1 前期支撑研究阶段
  2008年,我市结合控规导则的编制工作,全面启动了二环线以内重点区域、道路及节点城市设计工作,编制了《武汉市总体城市设计》、《二环线地区整体城市设计纲要》,制定了《武汉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规程(讨论稿)》,并于2008年10月邀请国内知名城市设计业内专家召开了“武汉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规程及二环线地区城市设计纲要专家研讨会”,明确了下步城市设计编制任务和编制技术要求,并陆续完成了《武汉市主城区建筑高度分区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空间特色分区及特色意图区划定规划》、《武汉市景观干道空间景观设计通则研究》等支撑性空间理论研究。
   3.1.1 武汉市主城区建筑高度分区规划
  随着武汉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土地日趋紧张,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高层建筑以其巨大的体量和绝对的高度影响着城市空间形态和天际轮廓线,为有序引导和控制武汉市高层建筑布局、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塑造城市特色,武汉市规划局委托规划咨询中心在已编制完成的《武汉市高层建筑分布》以及东南大学编制的《武汉市立体空间形态概念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武汉市建筑高度分区、分级以及相关控制要求,编制《武汉市主城区建筑高度分区规划》及相关导则,为城市规划管理和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3.1.2武汉市主城区空间特色分区及特色意图区划定规划
  在《武汉市城市空间特色研究》、《武汉市立体空间形态概念规划》等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武汉市对城市空间特色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以此两项研究为基础,结合《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相关专项规划要求,整合研究成果,编制《武汉市主城区空间特色分区及特色意图区划定规划》,划分空间特色分区、划定武汉市特色意图区,提出特色控制要素,明晰武汉市主城区内能彰显城市空间特色的区域,在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和具体建设行为中加强城市空间特色的控制与引导。
  
  
  3.1.3 《武汉市景观干道空间景观设计通则研究》
  城市干道是城市道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现城市景观形象的重要路径,为建设和谐、有序、富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特对形成良好道路空间景观的组成要素和共性的设计规律进行研究,以指导同类型道路的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活动的有序开展,为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一种长效的技术管理支持。
  通过该研究,改进和提高城市街道空间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形象和市民的生活质量。探索良好的城市干道街道空间景观构成要素和设计控制原则,提供科学合理的、可操作的景观综合性干道的设计导则,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提供方案比较和评价的平台,规范规划设计成果内容。
  3.2 城市设计编制与反思阶段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以二环线内重点片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为设计重点,全市共完成“两江四岸滨水区城市设计”、“武昌主城区东西山系景观体系”等中观层面城市设计和二环线内“解放大道城市设计”、“徐东大街城市设计”、“武珞路珞瑜路城市设计”等重要景觀干道及“沙湖周边城市设计”等重点特色区域共计14个城市设计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70平方公里,设计道路长度约90公里,基本实现了二环线内重点特色区域城市设计的全覆盖,主城区覆盖率达32.4%。
  在已编制的城市设计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设计成果的运用和实施成效分析,武汉市对城市设计编什么、如何编、如何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总体、分区、局部、街坊等不同层面城市设计的编制内容、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衔接、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的衔接等进行了梳理,为城市设计标准的制定进行了实践探索。
  3.3 标准制定阶段
   在总结已编制城市设计项目的基础上,武汉市陆续出台《武汉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武汉市局部城市设计导则管理规定》(试行)、《武汉市城市设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等城市设计技术标准文件,为下步城市设计的编制提供了技术标准及规范。
  四、城市设计实施保障手段
  为更好地引导城市设计实施,武汉市借鉴了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保障工具和诱导工具,有效地实施城市设计构思中的刚性和弹性要求。主要手段有法规和政策、财务手段等。
  法规和政策是指从法律文件到地方政策、法规等以不同的法律作用方式全面保障城市设计之设计原则的核心手段。
  财务手段包括直接经费援助、税收政策、信贷支持以及其他激励性机制。例如在城市设计关键地区,由政府基金直接补助,促发核心公益性项目的开发,并以此为媒介,引发相邻地区的发展。
  五、总结思考
  国外城市设计起步较早,现已进入成熟期,对城市面貌、城市形态塑造已然发挥出其显著的作用。城市设计的编制已从传统物质、空间形态规划层面上升到城市发展、竞争力及城市振兴的层面,体现了城市设计与城市发展要求息息相关的良好局面。通过对城市设计编制技术标准的梳理和研究,武汉市基本解决了城市设计编制管理体系中的最重要一环,为武汉市精细化规划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美岩;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周建军;论新城市时代城市规划制度与管理创新[J];城市规划;2004年12期
  3.刘道明;论科学发展与城市规划[J];安徽建筑;2008年06期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土地资源与人们居住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高层建筑设计方案越来越受到人们亲睐。高层建筑的优势在于建筑本身的占地面积少,充分利用空间优势有效的缓解了土地紧张的情况。现阶段,随着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便捷。因此,高层建筑设计成为了建筑设计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本文就高层建筑设计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望与各位探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使用空间,更多的绿地面积,同时也丰富了城市的轮廓线,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因而,工程师应重视并进一步完善高层建筑的设计理念,以推动设计的健康发展。  计理念,进一步完善高层建筑设计理念,以推动设计健康发展。本文作者分析了建筑设计的作用,高层建筑的主体设计及高层建筑中的分类建筑设计,并对高层建筑设计中所注意的安全问
摘 要: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展,社会对见证取样人员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管理,还有的检测机构对检测见证人员的核查疏于管理,对建筑施工的质量标准缺乏了解,质量管理能力差,控制手段不力,这就导致近年来在原材料见证取样中存在弄虚作假现象,工程上的不合格材料得不到及时发现,给工程结构留下不安全隐患。其检测结果失去真实性、代表性和公正性。因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深入分
摘要:作者从历史建筑保护的角度对不同情况的保护类型做了分类,并逐一对钢结构体系在其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得出钢结构会在历史建筑保护中扮演重要地位的结论。  关键词:历史建筑;钢结构;加固技术  Abstract: the authors from the historical building protection point of view on the different situation
摘要:本文阐述了工民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对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qualit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 engineering, and analyzed the ca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