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苗龄拟南芥幼苗内源激素与可溶性糖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响应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5310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超低温保存恢复生长率较高的48h拟南芥幼苗和恢复生长率较低的72h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苗龄幼苗在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装载脱水过程中内源脱落酸(ABA)、生长素(IAA)和可溶性糖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ABA在2种幼苗的装载脱水过程中含量变化很小,IAA在48h幼苗中经过装载脱水处理含量上升了近1倍。ABA和IAA原位检测发现,ABA信号在处理过程中没有明显增强,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IAA信号在48h幼苗装载脱水过程中则显著增强,并主要分布在子叶、根部的成熟区和伸长区。2种苗龄幼苗的可溶性糖组分总含量及部分组分在装载脱水后均有所增加,且48h幼苗可溶性糖增加量大于72h幼苗。生长素对于拟南芥幼苗超低温保存装载脱水过程给予了积极的响应,可溶性糖为48h幼苗提供了较多的保护来抵御玻璃化溶液处理产生的氧化胁迫,这些都可能是导致2种苗龄幼苗恢复生长率差异的原因。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基于合金电导率具有组织结构敏感性这一基本物理特点,采用高温淬火的试样,研究球化处理前后铸铁组织结构的变化和电导率变化的内在规律,提出运用电导率多重分析法来实现炉前快速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作者选取了东北林业大学167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辅之以访谈的形式研究分析母语负迁移对非英语专业大学
风沙地区的铁路面临风蚀和沙埋两种危害,严重影响着线路的正常运行.基于欧拉两相流模型,建立了铁路路堤风沙流运动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路堤周围的风沙流分布特征,研究了沙
在蓝莓果实着色期,分别喷施0、100、200、400、600 mg/L乙烯利和0、50、100、250 mg/L脱落酸(ABA),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以探讨外源生长调节剂对蓝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