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2228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治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47例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良性神经鞘瘤36例,中位年龄41岁,体检发现25例,有症状者11例;恶性神经鞘瘤11例,中位年龄38岁,体检发现5例,有症状者6例.术前CT和MRI诊断阳性率分别为36.2%(17/47)和58.3%(7/12).免疫组化染色良性组S-100阳性率100%;恶性组S-100阳性者率81.8%(9/11).4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良性组手术切除率100%,恶性组手术切除率90.9%(10/11),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5例(10.6%).良、恶性神经鞘瘤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与45.5%.良性组术后复发2例;恶性组术后复发4例,远处转移3例.结论 腹膜后神经鞘瘤确诊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主要方法.良性神经鞘瘤预后良好,恶性神经鞘瘤易转移和复发。

其他文献
患者,女,31岁,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双侧甲状腺结节"2个月.无吞咽困难、食物反流等症状.查体:左甲状腺未扪及肿块,右甲状腺可扪及1个大小约2 cm×2 cm×2 cm肿块,质硬,边缘光滑,按压无疼痛,可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期刊
我们2006年10月-2009年12月有选择性地对60例患者施行可视牵开器辅助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女性,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6岁。
期刊
患者女,60岁,因中上腹及左侧背部隐痛半年入院.查体无特殊发现.CA199 43.01 U/ml,CA50 26.37 U/ml.上腹部增强CT:胰腺巨大偏囊性占位,大小约12 cm×6 cm,黏液性囊性肿瘤可能性大,与腹腔动脉关系密切.术前诊断:胰腺体尾部囊实性肿瘤,恶性不能排除.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手术探查发现胰腺一巨大质硬肿块,几乎累及整个胰腺,内含多量稠厚黏液样物质.肿块侵犯腹腔干、肝总动
期刊
患婴,女,11个月.因反复腹泻伴发热十余天,近10个小时精神萎靡不振,抽搐1次来诊.查体:一般状态欠佳,体温36.3 ℃(口服退热药物后),脉搏120 次/min,面色灰暗,刺激反应尚灵敏。
期刊
目的 检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组织中KISS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GIST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1987年1月至2008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治疗的GIST病例137例,以及非GIST的间叶源性肿瘤7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KISS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KISS1蛋白的表达与GIST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KISS1蛋白在本组GIST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0.9%,高
目的 总结腔内技术和外科手段治疗内脏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内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6例,年龄28~74岁,平均(56 ±13)岁.其中脾动脉真性动脉瘤5例,脾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肠系膜上动脉瘤2例,腹腔干结核性假性动脉瘤1例,肾动脉瘤1例.结果 1例腹腔干假性动脉瘤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1例脾动脉瘤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失败,改为开腹手术治疗,另外8例直接行开腹
目的 探讨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下肢重度缺血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采用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下肢重度缺血7例,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例,结节性红斑伴血栓形成1例,年龄23~54岁,平均(39±11)岁;均不具备血管重建条件.经G-CSF动员后第5天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选获得纯化CD34+细胞,下肢肌肉局部注射,观察不良反应和缺
十二指肠乳头癌是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多排螺旋CT等影像技术的发展,对于十二指肠乳头癌诊治逐渐增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并参照病理学新进展对其进行初步影像分型,以探讨CT在十二指肠乳头癌中的应用价值。
期刊
胃肠吻合术是腹部外科最基本的手术之一,关系到手术的成败.从最早的手工缝合到现在的吻合器吻合,虽然经历了很多发展革新,但手工缝合仍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缝合技术。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27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及其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技术检测10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22例结肠腺瘤组织中p2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 本组结直肠癌组织中p27甲基化阳性率为59.4%(63/106),结肠腺瘤组织中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