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的嫉妒心理及矫正

来源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_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后”大学生具有明显的嫉妒心理,其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的社会原因。如果能正确地引导,嫉妒就能转化为动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如果嫉妒心理过重,又不能自我转化、调节,嫉妒就会转向怨恨而给他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因而必须分析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特别是“90后”大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特殊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矫正。
其他文献
将形势与政策课开进大学生社团,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需要。形势与政策课进社团的具体方法为"二分、三固定、四结合",即分类进入,分
由于受家庭教育环境、物质生活环境等的影响,“90后”大学生在生理、心理、思想、行为能力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生的特点。大学教育必须基于这些特点探索教育教学改革
人的异化问题是马克思论述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国内外的研究者对此多有误读。只有回归马克思的原文本进行反思追问,才能明白马克思提出异化问题的真正意图,即人的异化是在资本
水鬼意象是苏童小说众多意象中的一个颇有意味的文化符号,表达出了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少女的欲望与诉求,也再次证实了苏童小说的写意特质。
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单位的大力配合,移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设备较为先进,但是许多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较为落后,信息技能较为欠缺,移民学校教育信息化存在严重的“木桶效应”
旅游研究者将旅游者和促游者捆绑在一起去追寻“旅游的本质”的做法注定劳而无功,因为促游者和旅游者的“旅游”,看似同一个词,实则是两个内涵和旨趣迥异的概念。促游者“搞旅游
作为现代哲学形态的马克思哲学,之所以拥有"活在今天的过去"的经典意义,就在于它对资本逻辑与现代科技内在联姻的现代性依据,进行了有原则高度的实践批判,从而能深入到历史性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