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j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交流预习内容;认读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1.出示恐龙化石图片,导入新课:请大家看课件,这是一张在中国辽宁省西部地区拍摄下来的,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照片。从照片上,你看到了什么?(模模糊糊地可以看到恐龙化石上留有的羽毛印痕)这证明有的恐龙长有羽毛,说明它会长翅膀;有翅膀,恐龙就会飞。同学们现在常见会飞的动物是什么?鸟与会飞的恐龙的关系非常亲密,大家想不想进一步了解?
  2.小组交流:请同学们把昨天搜集到的与恐龙有关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指一两个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资料的要点,引出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
  【设计意图:展示化石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交流资料,有助于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二、学习课文,认读字词
  检查预习,小组认读字词。
  1.认读词语。
  正音:“凌、盈”等是后鼻音,“演、敏”是前鼻音, “崭”的声母是翘舌音。
  2.现场演练,书写生字(重点):
  恐 凶 笨 鸽 仅 顿 描 绘 吨 盈 敏 捷 崭
  要求:做到笔顺正确,笔画舒展,结构紧凑。
  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凶 顿
其他文献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重视习作与阅读的关系,提出要将学生的读与写有效结合,互相促进。统编本教材中的课文都是阅读、学习、表达的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目标,有目的、有重点地去发掘单元内课文的种种亮点,引导学生去细读品悟、内化迁移,这样持之以恒地练笔,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大有裨益。本文以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在围绕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引导学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悟
【设计理念】  运用多种方法,与课文教学相结合,使生字在语境中不断复现,让学生在感悟诗歌内容的同时识记字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符合情景的声音、教师描述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入情入境,体会诗歌的生动有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生字。   2.准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教学过程】  一、猜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明确要求养成“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的阅读习惯以及要达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的阅读量。根据这个阅读要求,统编本教材开设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首次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那么,如何开展好“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呢?本文拟就栏目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中的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提供阅读保障。  一、“和大人
字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认识字词,品味词句是开展文本教学的基础。学生若能更好地理解词语在段落中的意思,则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作品中蕴藏的人文意味。然而看似简单的字词教学却有一定的难度,若过于简单,则学生兴趣不高;若过于复杂,则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中尝试给学生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创字词教学的新路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虚拟想象,展开对话  小学生
课标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统观教学现状,可以发现很多教师都是在“教课文”,即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学重点。但实际上在教学中“教阅读”才是重头戏,即以课文为例子,在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閱读能力。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都得依赖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作目标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话的束缚,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踏上习作之路,尽情地抒写多彩的童年。  一、注重词、句、段的启迪,积累语言素材  在低年級写话教学中,只有启发学生学习语言,并且积累语言素材,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才能为学生写话奠定基础,才会让学生乐于
教材中有一些篇幅比较长的课文,教师在教学设计处理时,需要建立“长文短教”的意识。如何看待“长文短教”中的“长”与“短”呢?这是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文本解读要“短”,学生阅读时间要“长”;教师学法传授要“短”,学生学习内化要“长”;教师训练组织要“短”,学生实践应用要“长”。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长”与“短”的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主動权,培养学生学习的综合能
学生对童话有太多情结,教师在童话阅读鉴赏中展开教法探索,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读童话、讲童话、演童话、写童话,教师从不同角度给予引导,让学生顺利进入童话学习环节之中,并在多种感官参与中形成深刻认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童话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探索更多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赢得教学的主动权。  一、读童话,教授诵读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本身对童话有主动阅读的兴趣,教师要针对性地进
课堂问题设计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问题设计的技巧方法要展开探索,以提升问题契合度,形成课堂教学资源,发展学生的思维。特别要追求问题的趣味性、层次性、启迪性、迁移性,对问题难度、广度、趣味性等进行深度发掘,这样才能够形成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趣味性设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思考问题,可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重要的教学动力。在具体操作时,教师不妨对
不少教师认为《慈母情深》一文句子浅显,无须讲解分析学生就可以读懂。然而,无须讲解分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对语言进行咀嚼,相反,从浅显的句子中咀嚼出深意,才能深刻体悟出课文表达的情感。  一、仰视脊背,感悟慈母情  朱自清先生笔下父亲蹒跚的背影,作为父爱的象征,已经成为一种永恒之美定格在人们的记忆深处。统编本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的作者梁晓声笔下母亲的脊背同样让人感动,令人景仰。课文三处写到母亲的脊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