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教育的基础课程,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学生生源、就业以及教材更新等因素的影响下,教师教学面临较大的挑战,对课程教学的新形势展开分析,系统阐述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路径,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以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满足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
[关 键 词]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1-0148-02
计算机技术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科学技术,其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已成为当代人的普通需求,操作、使用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劳动者必备的技能。作为高职学院的基础课程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面临着生源变化、就业要求、教材修改等诸多因素的挑战。认清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新形势,探索教学创新的路径,解决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现代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尝试就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
一、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材改革、学生生源不断扩大等,这些因素都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带来较大的挑战。
(一)生源发生新变化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招生生源发生较大的改变,招收学生的范围不断扩大,在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的同时,还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笔者所在的学院2015年招收初中毕业生290人,2016年招收初中毕业生310人。高中毕业生与初中毕业生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以及智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初中毕业生大多自控能力差,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学习难度、学习压力等都会增加;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来自于全国各个省市,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基础也会存在差异,学生分层比较严重,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上,教师的教学难度也不断增加。
(二)就业提出新要求
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社会用人单位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应聘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外,还要求他们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而用人单位在接收高职毕业生时,第一个要求就是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内容,零距离上岗,这就要求高职毕业生既要懂得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又要比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概算、预算、决算、制图、设计等等。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应用技能,已经成为现阶段高职生顺利就业的关键技能之一。
(三)教材进行新修改
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类型繁多,近几年大多进行了补充和修改。目前,笔者所在学院使用的教材就是笔者主编的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做一体化(第三版)。新版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色:(1)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从项目入手,引出问题,提出任务,让读者带着问题和任務主动去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2)便于教学,适应性好。精选经典案例和习题,知识点广而不泛,深入浅出。(3)内容新颖,实用性强。增加了很多实用技术,可解决工作、生活中许多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使用新修改的教材时,我们必须把握这些要点。
二、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路径
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必须实现教学创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如何创新?下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三方面展开叙述。
(一)教学内容上要突出能力培养
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比较贴近学生工作、生活的知识,同时教师应尽可能选用目前比较先进的、使用最广泛的应用软件和较新的技术知识,对学生进行应用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与素质,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就业或工作学习中掌握主动权。另外,教师的教学内容是不断创新发展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大纲以及社会现实,不断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创新。最后,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坚持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基本功能,以便于可以灵活运用学习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上要坚持学做并举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上,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要坚持“学做并举”的原则进行教学。新版教材改名为“教学做一体化”,融入了学做并举、学以致用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构想,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发挥引导、指导、推动的作用,要能够领导整个教学过程,如教师可以应用创设情景的方法,模拟工作情景,让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应用计算机技能来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及时介绍计算机发展现状、软件发展现状等,也可以将一些新的计算机思想、理念融入教学中,深入浅出地讲述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引发学生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让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不同软件的学习中感受到技术的先进性与发展性;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计算机作业,如制图、制作幻灯片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软件操作更加深刻牢固地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应对工作任务等。
要根据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的差异和特点,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方法、实训时间进行适当调整,尽量缩小他们之间“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 (三)教学手段上要做到与时俱进
高职学院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时,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计算机学习。
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教学是辅助教学的主要手段,相比较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呈现出较好的视听效果,更加主动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或进行网络学习。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上,可以使用幻灯片展示计算机软件操作过程,如Word文档编辑、Excel表格以及数据库等,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际锻炼、操作。教师也可以制作微课,分发到学生端,让学生能够自主观看、学习。还可以建立计算机应用基础论坛,与学生进行交流,提升课堂的交互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重视师资培训,提高师资素质
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想实现创新,就要重视高素质教学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质量。高职院校要重视制定计算机教师师资培训制度,定时、定量开展培训工作。不仅要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培训,还要重视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培训讲师可以由信息技术公司的资深员工或者是优秀的技术人员等来担任。教师具备丰富的计算机就业经验,在教学中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技能教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校也可以安排青年教师定期进修,或者跨校学习,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理念
必须明确,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是纯研究型的,而是要奔赴工作、生产第一线,能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要用这样一种理念统领师生头脑,融入教学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社会实际要求,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要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现代社会提供实用型的人才。
(三)更新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要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加强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如要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发挥现状,及时更新计算机软件等,优化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的学院由于招生人数过多,计算机实验机房供不应求,这一状况必须得到改变。高职院校要加大对计算机实验室或者是计算机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计算机软件等,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不同要求。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教师要创新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以学生能力培养与就业需求为导向,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另外,学院还要重视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宦培莉.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迁移教学策略的应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5(10).
[2]李茂林.翻转式课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7):175-176,180.
[3]吳夏青.能力本位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才智,2015(16):219.
[4]刘立杰.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5):172-173.
[5]李小遐.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探讨[J].才智,2016(13):198.
[关 键 词]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1-0148-02
计算机技术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科学技术,其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已成为当代人的普通需求,操作、使用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劳动者必备的技能。作为高职学院的基础课程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面临着生源变化、就业要求、教材修改等诸多因素的挑战。认清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新形势,探索教学创新的路径,解决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现代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尝试就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
一、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材改革、学生生源不断扩大等,这些因素都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带来较大的挑战。
(一)生源发生新变化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招生生源发生较大的改变,招收学生的范围不断扩大,在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的同时,还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笔者所在的学院2015年招收初中毕业生290人,2016年招收初中毕业生310人。高中毕业生与初中毕业生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以及智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初中毕业生大多自控能力差,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学习难度、学习压力等都会增加;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来自于全国各个省市,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基础也会存在差异,学生分层比较严重,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上,教师的教学难度也不断增加。
(二)就业提出新要求
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社会用人单位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应聘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外,还要求他们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而用人单位在接收高职毕业生时,第一个要求就是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内容,零距离上岗,这就要求高职毕业生既要懂得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又要比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概算、预算、决算、制图、设计等等。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应用技能,已经成为现阶段高职生顺利就业的关键技能之一。
(三)教材进行新修改
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类型繁多,近几年大多进行了补充和修改。目前,笔者所在学院使用的教材就是笔者主编的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做一体化(第三版)。新版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色:(1)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从项目入手,引出问题,提出任务,让读者带着问题和任務主动去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2)便于教学,适应性好。精选经典案例和习题,知识点广而不泛,深入浅出。(3)内容新颖,实用性强。增加了很多实用技术,可解决工作、生活中许多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使用新修改的教材时,我们必须把握这些要点。
二、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路径
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必须实现教学创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如何创新?下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三方面展开叙述。
(一)教学内容上要突出能力培养
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比较贴近学生工作、生活的知识,同时教师应尽可能选用目前比较先进的、使用最广泛的应用软件和较新的技术知识,对学生进行应用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与素质,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就业或工作学习中掌握主动权。另外,教师的教学内容是不断创新发展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大纲以及社会现实,不断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创新。最后,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坚持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基本功能,以便于可以灵活运用学习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上要坚持学做并举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上,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要坚持“学做并举”的原则进行教学。新版教材改名为“教学做一体化”,融入了学做并举、学以致用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构想,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发挥引导、指导、推动的作用,要能够领导整个教学过程,如教师可以应用创设情景的方法,模拟工作情景,让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应用计算机技能来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及时介绍计算机发展现状、软件发展现状等,也可以将一些新的计算机思想、理念融入教学中,深入浅出地讲述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引发学生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让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不同软件的学习中感受到技术的先进性与发展性;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计算机作业,如制图、制作幻灯片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软件操作更加深刻牢固地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应对工作任务等。
要根据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的差异和特点,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方法、实训时间进行适当调整,尽量缩小他们之间“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 (三)教学手段上要做到与时俱进
高职学院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时,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计算机学习。
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教学是辅助教学的主要手段,相比较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呈现出较好的视听效果,更加主动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或进行网络学习。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上,可以使用幻灯片展示计算机软件操作过程,如Word文档编辑、Excel表格以及数据库等,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际锻炼、操作。教师也可以制作微课,分发到学生端,让学生能够自主观看、学习。还可以建立计算机应用基础论坛,与学生进行交流,提升课堂的交互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重视师资培训,提高师资素质
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想实现创新,就要重视高素质教学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质量。高职院校要重视制定计算机教师师资培训制度,定时、定量开展培训工作。不仅要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培训,还要重视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培训讲师可以由信息技术公司的资深员工或者是优秀的技术人员等来担任。教师具备丰富的计算机就业经验,在教学中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技能教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校也可以安排青年教师定期进修,或者跨校学习,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理念
必须明确,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是纯研究型的,而是要奔赴工作、生产第一线,能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要用这样一种理念统领师生头脑,融入教学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社会实际要求,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要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现代社会提供实用型的人才。
(三)更新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要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加强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如要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发挥现状,及时更新计算机软件等,优化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的学院由于招生人数过多,计算机实验机房供不应求,这一状况必须得到改变。高职院校要加大对计算机实验室或者是计算机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计算机软件等,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不同要求。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教师要创新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以学生能力培养与就业需求为导向,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另外,学院还要重视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宦培莉.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迁移教学策略的应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5(10).
[2]李茂林.翻转式课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7):175-176,180.
[3]吳夏青.能力本位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才智,2015(16):219.
[4]刘立杰.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5):172-173.
[5]李小遐.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探讨[J].才智,2016(1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