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为何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经济发展有阶段. 众所周知,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 从国际经验看,当一个国家城市化率超过50%,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就会转向农业部门. 以前不提“乡村振兴”而现在可以提,原因是中国工业化已进入到中后期,农村劳动力流向已开始发生改变.2008年是个节点.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年有2000万农民工下岗返乡. 而据有关调研报告称,这2000万人后来大多留在农村就业创业,并没有再进城市. 这预示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已经临近“刘易斯拐点”. 201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接近50%, 2016年底已达57.4%,由此可见,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适逢其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20字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为此,中央又提出了四大配套举措: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举措与之前文件提出的举措虽相同,但含义却不尽相同. 以前主要是对农民讲,是给农民吃定心丸;而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除了是对农民讲,同时也是对城市的企业家讲,目的是鼓励企业家投资农业,大胆吸收农民承包地入股,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据此分析,从近期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需要振兴乡村;从长远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引导、支持城市资本下乡,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通过振兴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