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来源 :宏观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54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实施有力推动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大幅提升.进入新型城镇化“下半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有效应对城镇化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是我国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任务.对城市“生命体征”进行细致“把脉”可以发现,中心城市人口密度提升、疫情和极端气候冲击加深、人口快速流动、部分城市落户门槛较高、社会多元化等对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带来多方面挑战.针对新型城镇化“下半场”的新要求,应充分发挥制度和技术优势,着力提升城市服务管理能力、共建共治能力、风险防控能力,有力支撑新型城镇化行稳致远.
其他文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群发展.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全国19个城市群的总体布局.“十四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分类推动19个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一系列部署,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中原、哈长、北部湾、关中平原、兰州-西宁等跨省区城市群规划.国
期刊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重要体现,也是有效激发投资消费潜力、扩大内需的强大引擎.当前,我国仍处于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更多农村居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水平、通过转为市民享受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一方面,会推动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另一方面,可以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