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面对学困生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_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上困难的学生,是教学工作中非常突出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学困生”,更具有自由散漫性、学习目的的盲目性,在教育过程中,更为困难。那么,语文教师针对语文学科特点,该如何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有效地改变其状况呢?
  一、心理上的帮助
  在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可塑造阶段,他们需要关怀与尊重,信任与鞭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鼓励是人自尊、自爱之本。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受人鄙视,缺乏自信心,易对周围人产生敌意。这就要求老师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引导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会学习。
  1.教育学困生,首先要解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得到快乐和温暖。
  在学校,学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受排挤、轻视,没有能力和机会参加各项活动,更让他们苦恼的是心中有话而无处可说。如果教师不关注学困生,那真是学困生的悲哀、校园的悲哀。每一位语文老师可以叮嘱学困生有心里话或疑惑在日记中或者写信诉说。起初学困生不会主动诉说,这时教师就要做有心人、热心人、知心人,主动找学困生交谈,以我们的主动换取他们的主动,使他们愿意接受你的帮助和教诲。在教学中我一直鼓励学困生把自己的疑惑和想对老师说的话都写出来,学困生少了面对面的压力,也没有了让别人知道的尴尬,渐渐地就能大胆地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在给老师的信中或日记中说出来了。
  2.要给他们客观的鼓励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能照顾到学困生,从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和提问来培养学困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比如读写字词,回答全文有几个自然段等;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对学困生的点滴表现都要用鼓励的语气和赞赏的目光,以消除他们的胆怯和自卑心理。再次,可运用“你能行”的心理暗示的手法,间接地激发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重树学习语文的信心。如当自学生字新词或练读课文时,我们可以特意来到他们身边,悄悄地告诉他们:“准备一会儿上黑板默写,一会儿朗读课文,老师相信你能行。”比起一般的学生,后进生更渴望认可与鼓励。对后进生应多表扬,多鼓励。
  3.开展帮困助学行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让学困生和优秀生交往,那么学困生会受到优秀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学困生不敢和优秀生交往,归根结底是自卑心理在作祟。为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带头确定一个帮困对象,然后教育和引导每个优秀生开展“结对子”帮困助学行动,积极主动地和学困生共学习、同玩耍,让学困生觉得生活在班集体中,生生之间是平等的,完全没有必要自卑。在教学中我经常尝试让优秀生帮学困生过生字词听写关,帮助他们改正作业错题,检查他们的背书情况等,甚至让个别优秀生和中下生同桌,学困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熏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二、学法上的指点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学困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有了这位“最好的老师”,学生才有可能学得好。语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学生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学困生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因此我教学生学会去“爱”,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等等……正是由于在语文教学中贯穿这些,学生有物可爱了,有话可说了,有情可抒了。
  2.采取“低标准、宽要求”的教学方式
  对待学困生我们不能“一刀切”,应因人而异,适当降低教学要求,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教学目标分化成一个个学困生通过努力能够达成的中小目标,然后和他们作出一天、一周、一月的约定,鼓励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向目标,继而争相脱困。比如阅读中的朗读课文,在实际操作中,联系每一篇课文,让学困生确定争取的目标,当觉得可以过关时再到老师那朗读,获取相应的积分。这样能让学困生感性地看到自己进步的过程,享受达成目标的喜悦,在目标达成中产生争取更大目标的动力。但这两项工作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操作的,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妨以“写好每一个字,读好每一篇课文”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帮助学困生脱困。
  3.教给学困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较差,理解能力较慢,如果不预习,上课无法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平时我多次讲预习的重要性,并检查学生是否预习。语文教学离不开抄写、默写、背诵。很多学困生碰到记忆类的东西就头疼。遇到容易写错的字,先分析一下原因,再识记,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很多学困生的差距是不能及时巩固所学而造成的,所以每教完一篇课文,我都要明确告诉学生哪些知识要默写,哪些需要理解,让他们心中有数。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必须经过一段漫长历程,也不是某个人单枪匹马所能成功的,而要靠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困生真正不“困”,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其他文献
说软话,并非无原则、和稀泥,而是为了办硬事、办成事。话是柔的,理是硬的,工作目标是刚性的。作为工作方法,它要求在沟通协调时坦诚相见,摆正位置,把握分寸,换位思考,以春风
从2015年10月以来,财政部就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准则,如《固定资产准则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并且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众所周知,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语文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这个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心理学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学  1.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年龄较小,这个年龄段的
期刊
在新形势下,干部队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大批中青年干部已成为党的干部队伍的主体,其总体素质较好,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部分中青年干部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新
笔者认为教学反思不仅仅是课后反思,还包括课前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而且要注意他人的反思,相互交流反思内容。《走进新课程》一书对反思是这样说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标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新气息,同时将教育者的责任上升到了新的
期刊
近些年来,社会的迅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各行各业在此基础上蓬勃发展.但是伴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规模的逐渐扩张,慢慢的浮现出一些金融风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自2013年迈出校门奔赴南疆成为选调生后,我一直在做秘书工作,越来越理解郑板桥这句诗的含义。三年基层路,走来不寻常。个中滋味,可以说
1921年夏,神州大地风雨如晦。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条画舫,迎来了它的神圣时刻。中共一大在这条船上顺利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就此展开。这条船注定
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尤为重要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趣。  我在讲“封建集权的不断加强”时,引用学
期刊
伴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运行进程逐渐加快,其中,该项工作的实施提升了财务的运行效率,从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这一现状下,人们对于财务活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