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T_S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人结合客观现实及广大教师的心理愿望提出从社会、学校、教师三方面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农村 教师 心理健康 分析
  
  近年来,随着师生关系紧张和学生伤害现象的上升趋势,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事实上,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已经成为污染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源头。甚至有人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
  
  一、理性分析教师的压力源
  
  (一)、社会责任过多,期望值过大。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在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教师与大多数社会成员一样,不得不面临着转型时期包括价值观在内的各种冲突,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而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这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业本身的要求,又促使教师必须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压力。
  
  (二)、农村中小学管理太过僵化。理者应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以及被管理者的心理特点,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才能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首先,一所学校的管理是否能够给教师提供一个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在学校管理上,许多农村中小学校长在管理过程中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教师信任不够,一味实行所谓“铁的纪律”、“钢化管理”不断对教师增加新的要求,使得教师疲惫不堪,心理负担沉重。
  
  (三)、负荷过重,自身价值未尽显现。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们在8小时之外还要工作,除备课、批改作业、家访外,还要个人进修、继续教育。有很多农村中小学还实行寄宿制,教师晚上还得随同学生自习,其实际工作时间最高可达14小时。另外,学校每天进行纪律卫生评比,拿不到红旗就扣奖金,每月进行班主任工作常检和任课教师常检;除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规定要计算机考试、普通话考试、英语考试等等,而要应对这些任务就得花费教师们相当多的时间。对教师来说,超负荷的工作量常常会造成心理上的紧张,这种紧张在不能有效释放的时候就会转变成超强的心理压力。
  
  (四)、家长不配合。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多,都是家庭的心肝宝贝,个性较强;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心理素质较差,问题行为很多,难于调教。还有就是农村留守孩子多,教育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就变成了学校的全部责任,学生犯规违纪根本找不到家长配台进行教育,教师为此苦恼不已。
  
  (五)、教改太快带来的压力。课程改革纲要中还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就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要确保教师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由此,各教育机构、师资培训机构都在积极组织进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只有不断“充电”、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此同时,教育部门开展了下岗、待聘等人事制度改革。这些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群体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和挑战。
  
  二、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通过调查及大量实践事实证明,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表现在:
  
  (一)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乖戾的性格,常常是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有的老师,或是工作上的挫折,或是由于领导的轻视,或是由于同事关系的紧张,或是由于个人生活上的问题导致情绪障碍,轻者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当出现这种消极情绪时,教师不是理智地控制,合理地化解,而是把心里的怒气发泄到无辜的学生身上,学生成了教师的出气简,据有关方面统计,90%的学生恐怖症是教师的非正常教学行为引起的。
  
  (二)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但在具体的工作中,很多教师没有能处理好这种关系,他们对待学生就像监狱的管教对犯人一样,学生处在被镇压,被看管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在这项调查中,有近半数的学生对部分教师感到害怕。由此可见,我们的一些教师在师生关系上存在问题。他们的非理性行为很难让人相信他们的心理是健康的。
  
  (三)、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在学校里,教师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学生在校的表现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追求,都很大程度受教师言行的影响,著名的“波格马利翁效应”从正面揭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努力做到的。
  
  三、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
  
  (一)改变不合理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知活动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的基础。教师不合理的认识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会直接导致语言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因而平时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而对那些学习不好则认为他们不会有出息,就打心眼看不上他们。因此在平时的言行中也不自觉地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对待。
  
  (二)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建立积极的教师情感。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来说建立积极的情感,控制消极的不良情绪,对于提高教师的影响力和工作效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极其重要的。
  
  (三)培养健康乐观的性格。从一个人的常见的行为方式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心理是否健康,而一个人的性格是否健康是他心理健康与否的最重要的标志。教师的性格特征不仅会影响到他的职业的适应水平,而且还决定他个人的长远发展和身心健康。
  
  四、综述
  
  终上所述,目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成因是多方面的。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事关重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促进教师的心理成长,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张伯源著: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孔祥勇: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A.H.马斯洛:自我实现及超越,华夏出版社,
  [4]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安徽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2010年12月13日至28日,有幸参加了由教育部、财政部主办,由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国培计划(2010)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华南师范大学高中数学班学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感受最深的就是教授们在学术上的博学、谦和、认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在数学领域的孜孜追求。收获最大的是专家教授对我思想上的冲击和洗礼,让我学会了思考。每天的感觉是快乐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专家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学会用探索性,研究性的方法思考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近一段时间以来,对高中语文课本改革的讨论甚嚣尘上,是与非,浅与深,选与非选,不仅当事人费了很多脑细胞,就是关心此事的国民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连带的是,大家对2002年有关部门审定的初中课本也开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起来,改与不改,这是一个话题,还有人说,这是一个大话题。  一台湾学者说:一些语文课本内容是垃圾。  一香港专家说:得把金庸的东西放进课本。  内地的知识分子说:必须将语文这个概念诠
【摘要】人的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不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很难学到真正的英语。因此,我们一直在寻求着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捕捉藏在生活中的教学元素,融英语教学与生活为一体,用生活的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  【关键词】生活 教学  Hello,how are you?  Fine,thank you.And you?  I’m fine.too.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而写实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我尝试性地开展了线描装饰画教学。一是通过此画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创造及表现能力;二是培养其作画的耐心,磨炼孩子的意志。下面就这个线描装饰画教学问题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由随意地作画是儿童画涂鸦的显著特征,是每一个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在第一节线描装饰画课上,我就请每位同学在自己的作业本上涂鸦式地随意
21世纪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必然是教育的竞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学校现行的课程将成为越来越苍白无力的“形式课程”,对此,我们不应等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现行的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体现的一种理念。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改变学生单调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激励学生真正投入到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中去。因为有了小组的合作学习,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从而使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中,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思考和探索各种问题,增强学
【摘要】akoff和Johri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掀起了隐喻研究的新革命,众多语言领域从不同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但概念隐喻在圣经(尤其是《诗篇》文学层面上的功能尚需作进一步的探索,分析其隐喻机制的起源及相似之处等问题,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解释概念隐喻在《诗篇》中的建构功能和美学功能。通过对《诗篇》中核心概念“神”的三个隐喻“神是王”、“神是牧者”和“神是光”的分析,探索了这三个隐喻的起源及对人类思维方
【摘要】来华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生活,首先要解决跨文化心理问题,这是他们在中国能否良好学习生活的关键。作为来华留学生管理者,应该帮助他们克服跨文化差异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找到适合自我的异国学习和生活途径,进而探索来华留学生管理的新思路。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差异;管理    来华留学生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的工作。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为世界各国培养优秀人才,是高校传播
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前提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具体地可采取以下几种:关爱学生,增强对学生的凝聚力;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时事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班级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带着 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