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及情感教育的相互融合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de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能够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显著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及情感教育的相互融合展开探讨。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相互融合
  小学生阶段是一个特殊阶段,该时期的学生尚未形成比较系统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小学语文教育是影响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中,具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一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体会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作为共鸣式教育的一种手段,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语文课文学习中进行感悟,实现情感互鸣。文章主要阐述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探究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对策,以此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正处在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不成熟,小学语文教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尤其是语文课文,相关知识比较丰富,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不仅能够体会多种情感,还能够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多个审美对象,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
  (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情感教育,能够启发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小学生的心态不成熟,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教师使用情感教育的方法,能够调动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集中注意力,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学习。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学习中,不能够有效的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并且由于教师权威的存在,小学生对教师存在着“敬畏、畏惧”心理,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通过情感表达,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变得活跃。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语文教学最具情感,教师进行情感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水平。情感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关键环节,在教学中要深入了解教材的情感,还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认识情感教学的作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一)正确把握教材的情感,实现情感共鸣
  小学语文教材由于知识比较丰富,情感表达类型较多。语文教材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教师只有充分利用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情感基调,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实现情感互鸣。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课文《夸父追日》,这篇课文属于神话故事,教师进行情感教育,主要是对课文进行情感分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置情感“入戏”点,让学生在文章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情感切入点主要是夸父的“三天逐日”,夸父在追日时坚持不懈,有天黑追到天亮,整个神话故事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学习夸父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实现情感互鸣。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应该放置在情感表达上,通过具体的词语来表现“坚持不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情感,让学生在课文教学中,由衷赞叹情感。
  (二)重视教学情境的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建设,通过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在学习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创设具體的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例如人教版教材《桂林山水》的课文教学中,在进行该项内容教学时,可以设置相关内容情境,情境设置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图片、视频展示,或者是原文朗读,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与朗读进行情感体验,教师通过播放的视频、图片,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基本的认识,体会风景的“美感”,通过特定的山水图片,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体会文字蕴含的意境,进行情感感悟,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对桂林山水产生热爱、赞美之情。
  (三)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进行情感互鸣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要重视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借助教学内容实现情感共鸣。小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要通过情感教育培养情感意识,实现情感表达。例如《游山西村》古诗学习中,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启发,让学生参与古诗学习,教师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作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实现情感共鸣。
  新课标下,对小学语文的情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创新课程教学内容,通过语文课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情感共鸣。总之,情感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情感学习的兴趣,实现情感共鸣,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值得广为提倡。
  【参考文献】
  【1】吕月青.关于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2)
  【2】李明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J】.教师,2010(17)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为建设、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而设立的专职教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工作及各项教育活动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他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受教育的学生。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以为:只有具备以下六个方面,才能算是一位真正优秀的班主任。  一、对人对事不简单粗暴,一切在调查之后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他的工作对象是世界观还没有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瓦溪第二中学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开放、经济的腾飞、通讯和网络的发展,我国部分青少年在道德上、行为上、心理上偏离了社会发展的正常要求,出现了行为偏差,甚至违法犯罪。本文对未成年人中出现的超常行为的成因与对策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  成年人 超常行为 成因 对策  随着社会的开放、经济的腾飞、通讯和网络的发展,我国部分青少年在道德上、行为上、心理上偏离了社会发展的正常要求
妖冶罂粟,娇艳异常。享之时欢,事后长苦。  无论你是天生美玉,卓尔不凡;亦或是粗坯毛料,本自无用,倘若经不住伊甸园中那条色彩艳丽的蛇的诱惑,便只能身陷泥淖。一时之欢,换来的不过是欲海沉沦,苦痛一生。  大抵这一点,与人生性质有关。人生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人只有在途中拼搏,方可满载离去。而贪图享乐,沉溺于路旁美景时,认为自己到达佛门西天、基督教耶路撒冷,实际上不过泡沫罢了。泡沫虽给予享受,但短暂,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重多元互动教学设计,促使师生思维多元对接,对塑造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特殊意义。课前互动、课中互动、课后互动,教师处于互动主导地位,准确把握学生互动诉求,对互动形式展开对应性设计,势必形成重要教学促进力量,体现教师设计优势。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师生思维 对接设计  课堂互动是教学基本形式,教师是课堂教学设计者、组织者、服务者,学生是学习主体,如何达成师
文章首先阐述了教育戏剧在大学生礼仪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教育戏剧在大学生礼仪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即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礼仪戏剧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创作礼仪戏剧剧
文章分析了微信公共性、 精神引领性、 复杂性、 朋辈性影响、 发展性和可塑性的特点, 论述了微信在高校文化安全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包括确立高校文化的发展方向; 借助微信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