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计划”下小学数学“互动课堂”的构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isha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动课堂,简言之,就是学生参与度高、教学实践突出的课堂。互动课堂的构建,落实“学讲”的要求,是学生发展的需求,是学生主体地位凸显的需要。目前,互动课堂的构建,学生并没有真正互动的状态,甚至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文章基于“学讲计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探讨,论述构建互动课堂的几个主要策略,以及实施的途径,以期共享。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讲计划”;互动课堂;主要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扎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培养数学兴趣,发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学讲计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在教师的有效的导学下的自主先学、合作学习,在课前、课堂上先“学进去”,再和学生一起讲出来,这个过程的完成,是在互动的基础上的学习和探究,从这个层面上,互动以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为基础,但是互动,需要对纪律的控制,才能发挥互动的作用,互动才会不远离初衷。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论述学讲模式下的小学数学互动课堂模式的构建的几点体会。
  一、 课前互动,互动中“学进去”
  素质教育,不代表课后没有作业和任务,而是作业的形式从复习巩固、题海战术,转变为自主预习上。预习的作业形式也多样,如让学生观看微视频,或者观看网络教学视频,也可以发给学生自己制作的微课,通过视频的观看,初步感知课堂上要新学的知识,初步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如四年级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教学时,让学生打开链接“名师精讲课程”中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之笔算》,执教老师从60÷20、240÷3等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口算除法”法,给出93÷30、90÷31、90÷28、422÷60等计算题,引导学生“除法的估算”,再引导学生“竖式计算”,口算、估算为竖式计算打下基础,也埋下伏笔。并且,为视频中执教老师给出一定的思考题,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观看视频预习,较之于看教材、做练习的预习,增强直观性、并且执教老师讲解细致,方法到位,利于学生整体掌握,促进学生有效“学进去”,也利于学生课堂上“讲出来”。
  教师的精心设计的预习学案,也是学生课前的“先学”和“互动”的依据,在预习学案的设计时,教师应注重学习目标的明确,如《升和毫升》的预习学案上,首先教师在学案的考试明确学习的目标:掌握升和毫升两个单位,并掌握二者的换算单位,然后,再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教材、思考问题,构建知识。通过预习,初步感知数学知识,把握重点和难点,了解疑点、提出不懂的问题,课前可以先讨论,也可以课堂上提问并交流。
  此外,课前的互動,还可以通过活动而彰显出来。如对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时,课前先让学生通过玩七巧板的方法,感受平行四边形是两个三角形拼接而成,因此,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学习,1/2的含义,通过折纸、玩七巧板等活动,活动为依托的自主先学,更给学生互动合作、自主探讨的机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二、 启发探究,促使学生思维互动
  数学课堂上,教师常常“事无巨细”地讲解,学生点头“附和”,课堂上没有波澜,没有问题,甚至没有意外,谈不上生成……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师也剥夺了学生思维的权力。为此,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讨论的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发生撞击,让学生思维中互动。
  例如例题的讲解,改变教师一人讲、众人听的单一模式,给学生留出自主探讨问题解决的办法,合作探讨问题解决的思路,从而促使学生合作互动、思维互动。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教师给出25×41的例题,通过这个例题,教师让学生掌握分配律在简便运算中的运用,这时,给出例题后,教师会从分配律的形式和运用而讲解,用拆分法,将41拆分为40 1,再运用分配律,于是运算过程也呈现给学生:25×41=25×(40 1)=25×40 1×25=1000 25=1025。这样的给予式的教学,学生听得看起来头头是道,其实,心中有疑问,为什么要拆分为40和1,而不是30 11、39 2等,而如果这个例题的解决的时间和探讨解决的思路的权力留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找到拆分的方法和这样拆分的目的,才不会辜负这个例题的用意,也不会造成课堂安静的尴尬。
  启发探究,以教师提出学习内容为主要形式,设计问题,让学生探讨,让学生互动探讨,自主构建知识。
  三、 快乐互动,融洽愉悦氛围
  小学生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数学知识又枯燥,如果没有适时的快乐互动,很容易“神游”。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兴趣降低、思维不活跃、气氛沉闷时巧妙运用多媒体等,转换教学的方式,融洽愉悦氛围。如《圆的面积》的教学时,教师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说:你想知道圆周率3.14是怎样得来的吗?然后,打开多媒体,学生的注意力从黑板转移到多媒体,既实现方式的过渡,也激发学生对圆周率的探究的兴趣。
  当学生对问题感到有难度,学习比较吃力时,不妨停下来,先注意引导,或者通过“温故”的形式,把学生重新引导到问题的思考中。或者融入孩子们喜欢玩的游戏,用游戏活跃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促其互动。如低年级的简单的加减计算时,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注意力比较短暂,也容易感到疲惫,此时的游戏是最好的调节剂,如开展看谁算得快的比一比游戏,给出一些计算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算出的多、算得准。也可以融入“一角五角”的游戏,让学生先明确一个女生是一角,一个男生是5角,然后教师随便报出一个数,如“一元三”,让学生自动抱成一团,抱成一团后,再算算人数所代表的和是不是一元三,不是的话,就被淘汰,游戏继续。游戏是促使学生互动,提高课堂互动的主要途径,是“学讲”课堂的背景下,活跃课堂的有效途径。
  “学讲”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导学作用,在教师的有效的引导下,不论是课前的先学、课堂上的探讨、问题的讨论,都应从兴趣的激发、积极性的调动等着手。只有这样,学生为中心、教学创新、课堂模式转变,学生才能真正互动,课堂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沈文旭.有效课堂互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J].考试周刊,2018(22).
  [2]徐希林.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策略探究[J].教师,2017(22).
  作者简介:
  陈肖,江苏省新沂市,新沂市墨河街道办琅墩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知识每天都以指数爆炸的形式成倍增加,学生要想获取更多的知识,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快速阅读法,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快速阅读法;初中;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初中语文教学也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改革要求。据相关资料表明,今后的中高考语文试卷
摘 要:高考是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知识水平检验的重要方式,坐标系和参数方程作为高考中的重点题型,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探索,在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参数方程是一大难点,教师想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参数方程和坐标系的解题方式,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其重点难点的讲解。本文主要对参数方程和坐标系之间的转化、动点轨迹的参数方程、曲线的参数方程求两曲线的交点等题型的解题方式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高中的
摘 要:新世纪初期,知识经济形势初见端倪。为切实培育高素质知识人才,我国随即拉开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帷幕。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过渡,象征着应试教育闭幕人性化教育粉墨登场,意味着灌输式教育逐渐被格物致知型探究学习所替代。一言以蔽之,素质教育改革进程中,关注学生潜能开发以及能力的培养,并切实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鉴于此,本文即以初中数学教学为基础,重点论述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
摘 要:初中阶段是奠定学生运算思维和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数学教师要将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文章鉴于此,首先就分析了初中数学运算教学的现状,然后又阐述了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如计算机的发展,核心素养下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逐渐地被人们淡化。但是,我们不能这样任其发展。因为良好的数学运算能力
摘 要: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学习内容之一。在解题时,运用函数单调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解题效率的作用。因此,本文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对函数单调性进行探究分析,简要介绍了高中数学中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并对函数单调性在解方程、数列、不等式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讨论。  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单调性  一、 前言  函数单调性是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刻画,可应用在很多题型当中。若能够充分掌握函数
摘 要: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的实践与反思,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来探讨如何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初中数学;二种范式;三重视界;创新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深入,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结合自己2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在若干问题上,本文从现实的问题出发,寻求突破口,强调重点,对问题进行深入理性的分析。同时,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来对此验证,不断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