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学类专业研究生双语教学的思考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d_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语教学是采用非母语作为全部或部分教学语言,对部分或全部非语言课程开展教学。双语教学是培养和造就国际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拟就农学类专业研究生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和对策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开展研究生双语教学提供借鉴。
  1 农学类研究生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1 培养国际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国际交流的逐步泛深入,各学科门类不断与世界接轨,外语成为国际交流的必备手段。高等农业院校培养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只有专业背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能够顺利地进行对外交流。因此,农学类研究生加强双语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参与国际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1.2 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充分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不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的研究生能做出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据统计,目前权威的论文和著作90%以上用英文发表, 70%以上的信息由英语传播。只有具有较好的学术背景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读懂并领会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著作和期刊,才能学习到先进的理念和知识,才能找出研究的空白点。另外,国外设备的使用说明与技术软件的更新大多通过英语或其他外语进行。因此,研究生科研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外语,加强双语教学对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农学类研究生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上不够重视
  农学类研究生主要以科研为主,主要学习和工作地点为实验基地和实验室,大量的科研任务挤占了学生学习语言的时间和查阅国外文献的时间。对农学类研究生来说,老师们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科研进展,考核注重的是科研成果,对学生外语的学习关心不够。由于农学类学科的特殊性,一些导师最看重的是实验与技术,客观上导致对双语教学反应迟缓,在研究生教学中未给予足够重视,甚至未把双语教学提上议事日程。有些院校虽然设立了双语教学课程,但只是注重形式,走过场,以应付检查为目的。
  2.2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目前一些农科院校的双语教学师资匮乏,一些院校甚至没有专业的双语教学师资。一些院校尽管配备师资,但教师英语水平低,自己未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口语不标准,语法混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还有一些院校认为,双语教学就是专业英语课,有较高英语水平的老师就能上,忽略了教师的专业背景。
  2.3 教学手段不够丰富
  目前,农学类双语教学的课堂虽然有些突破,初步改变了以往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引入了多媒体、动画等教学道具,但本质上并未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仅仅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完善教学,通过普通的动画形式来引导学生的兴趣,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于研究生教学而言,这种方式远远落伍,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2.4 管理不够规范
  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逐步受到重视,双语教学的开展势在必行。但大部分农科院校急于求成,在现有的资源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纷纷设立双语教学课程,推广双语教学,导致管理不规范。在师资配备、课程设计、授课方式、授课效果等方面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考核体制。师资配备急功近利,部分双语教学教师英语基础不扎实,专业背景欠缺,无法按照英语思维习惯去理解和传授专业知识。
  3 对策建议
  3.1 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双语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组成部分,对农学类研究生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开设农学类研究生双语教学课程首先要统一思想,形成整体认知,要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导师过分重视实验室实验和田间操作,忽略学生通过外语掌握国内外研究进展的现状。尤其是老一辈的农业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只有更好地掌握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才能找出自身不足,找准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写在大地上。
  3.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双语教学的保障。由于我国缺乏英语教学环境,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能使用英语进行思维,又能随心所欲地在母语和英语之间进行切换。优秀的双语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外语表达能力,而且需要具有丰富的农学专业知识,能够用英语表达农学专业相关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因此,要加强教师的双语教学培训,通过教与学的结合,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以及农学专业学科知识。同时,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实施优秀教师资源共享。
  3.3 改革双语教学方式
  目前在双语教学方式的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出现了交互式教学、对话型教学和阅读型教学等教学方式。无论哪种模式,最关键的都是要提高教和学的自由度,促进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与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双语连接,逐步减少两种语言间的隔阂,实现两种语言在专业领域间的自由转换。
  3.4 加强规范化管理
  农学类研究生双语教学既要考虑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又要兼顾农学类专业的特点。要在保证师资力量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在课程建设、授课方式改进、课程模式等方面开展管理创新,同时改进研究生双语教学的考核方式,提高研究生对双语教学课程的重视。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为挖掘存量用户的潜在数据业务使用需求,研究客户细分成为各电信运营商进行差异化营销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利用聚类算法提出了一种解决电信短信业务客户分群的应用模型。首先
探究性试题是自新课标实施以后高考语文试卷中命制的新题型,这一题型自问世以来,以其开放性、创新性等特点,受到有关学者特别是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把握这一题型的命题形式、命题特点等,不仅关系到高考语文命题的发展方向,还关系到高校高素质人才的选拔,更是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进。由此,本文根据教育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运用调查、比较、统计等方法,对近十年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探究题的命题依据、命题形式
西藏改则扎嘎尔勒尖A型花岗岩体侵位于晚石炭世拉嘎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地层中,呈独立岩株产出,内部可见较多闪长质包体,岩性以正长花岗岩为主,少量二长花岗岩。岩体LA-ICP-MS锆石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是能否保证中国红色江山不变色、不褪色的关键因素。课题组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在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真实现状的
目的探究可以缓解肿瘤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得出什么样的护理方法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减轻肿瘤患者的疼痛。方法将本院2011年4月份~2018年2月份的肿瘤患者资料收集起来了,然后将
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组成部分。推动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要求和关键因素。本文依据当前历史时期大学心理养成特点,针对大学
目的解析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绳梯样穿刺的原理,并探讨合理的穿刺方式。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到我院治疗的9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