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家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后极性白内障CRYAB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1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约50%的先天性白内障与遗传因素有关,最常见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迄今为止,已证实AD性先天性白内障(ADCC)相关的候选基因位点39个及相关基因26个,确定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是治疗的前提。

目的

对1个3代AD性后极性白内障中国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分析,确定其发病的遗传学基础。

方法

于2009年6–12月由山西省眼科医院收集1个中国汉族ADCC家系,家系的19名成员中共8例后极性白内障,11名表型正常。在获得所有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后,对该家系成员进行临床检查,采集家系所有成员外周静脉血各8 ml并提取DNA。对微卫星标志物进行PCR扩增及其等位基因的检测,并在染色体1q21-25、1p22.3、2q33-36、11q22.1-23.21、7q11-12、21q22.3、22q11.2-12.1的区段内分别选取21个多态性微卫星标志物进行连锁分析,计算对数优势(LOD)值;对可能致病的候选基因外显子进行扩增和测序验证突变基因;对新发现的突变用PolyPhen2软件进行突变致病性预测,预测范围值按渐增的风险程度定为0~1。

结果

该家系3代中各代均有后极性白内障患者,共8例,各代患者中男女发病机会均等,符合AD发病特征。连锁分析结果显示,在微卫星标志物D11S3178处最大LOD值为4.06(θ=0)。单体型分析表明,该致病基因位于D11S4176~D11S908区域内。对编码区的测序结果表明,CRYAB基因的第2个外显子有1个错义突变(c. 209T>C),导致其编码的晶状体蛋白第70位的亮氨酸被脯氨酸替代(p. Leu 70 Pro)。PolyPhen2软件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新突变引起所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预测分值为0.996。

结论

CRYAB基因为该家系中遗传性先天性后极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心脉康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行PCI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
背景 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抗滤过泡的瘢痕化是眼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究已证实热休克蛋白47(HSP47)的表达上调与人体多个器官和组织胶原纤维的合成以及组织纤维化过程密切相关,但其与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纤维化是否有关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HSP47与大鼠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组织纤维增生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pargue-Dawley(SD)大鼠10只,所有大鼠右眼均行常规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左眼
在高校发展中学籍档案已经成为了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不仅关系到了学校发展与评估,同时也是确保组织管理高效性的基础。因此在当前教育发展背景下,就要从完善传统管理
2020年的2月,注定是普什宁江历史上不平凡的一个月,既要组织防疫又要组织复产,既要响应政府号召又要直面企业生存。5天,完成20台平面口罩机近万个零件从坯料到成品的组织生产
首先阐述了加强桥梁隧道施工质量控制策略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桥梁隧道施工的方式及方法,列举目前常见的问题和施工难点,分析其原因及改进的可行性,最后提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逐渐成熟,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生产中,促使其生产效率提升,并提升自动化水平,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快速发展。文章从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智能
背景核苷酸结合寡聚域(NOD)样受体(NLRs)在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真菌性角膜炎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少见。目的研究NOD,在大鼠烟曲霉菌性角膜炎(AFK)角膜组织中的
根据大直径圆台形钢筋混凝土设备基础结构特点,从模板拼装、模板加固、大直径预埋螺栓组预埋安装等方面入手,在圆形模板加固中设计新型的圆形模板加固件,在模板外围进行紧固,
背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小梁网和Schlemm管,小梁网作为眼内房水的主要排出通道,其组织特性及组织来源仍存在争议,探讨小梁网内皮的细胞属性可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目的研究人眼小梁网中淋巴管内皮标志物D2-40和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CD34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的表达,探讨小梁网的组织特性及来源。方法收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病理科保存的20例前房角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