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乐是孩子的天性,要让孩子快乐成长,先要让孩子快乐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一、“玩”拼音
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自控力很差,注意力难以持久。教材考虑和照顾到了学生的这些特点,每节课都配有意境优美的插图,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拼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拼音字母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脑编儿歌、顺口溜、故事等,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趣味性。如在教学a、o、e时,学生看图编出了许多顺口溜,如“圆圆脸蛋梳小辫,嘴巴张大a a a”,这些儿歌描绘的画面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还编了许多顺口溜来帮助记忆字母。如“一支蜡烛i i i,一个茶杯u u u,小鱼吐泡üüü,u上加点üüü,右下半圆b b b,右上半圆p p p,左下半圆d d d,左上半圆q q q,马蹄声声d d d,一尊佛像fff,一个拐棍fff,一把小伞ttt,小鱼摆尾t t t,一个门洞n n n,两个门洞m m m,一根小棍l l l,蝌蚪咬草k k k,一把椅子h h h,小鸡吃米j j j,小蚕吐丝s s s……”学生把这些顺口溜和传统的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结合起来,美其名曰“拍手字母歌”。学习g、k、h三个声母时,有个学生编出了“哥哥(g)口渴(k)了,坐在椅子上喝(h)水”的故事。
在学生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想象中,拼音教学不再单调、枯燥,那些容易混淆的拼音字母也仿佛插上了翅膀,鲜活起来,舞动起来。学生在“玩”中学,寓教于乐。
二、“画”课文
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教师可抓住学生喜画、乐画的特点,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画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如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你们喜欢夜晚吗?夜晚是美丽迷人的,夜晚的天空更是深邃神秘的,现在就让我们变成小精灵,插上翅膀,飞到夜空看一看。你们看到什么,把它画下来!”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学生开始动笔描绘他们想象的夜空。这时,一颗颗闪烁的星星、一轮或弯或圆的月亮、一个个宇宙空间考察站、一抹抹流星云、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外星人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把自己的图画讲给大家,更是学生喜欢的一道佳餐。在学生的争先恐后中,一句句比喻贴切的句子、一个个奇思妙想的故事、一篇篇引人入胜的童话编出来了。这时笔者顺势转到课文的学习之中:“看看书中的小女孩在夜空中看到了什么,又写出了什么?”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激情满怀,又怎能不积极主动参与呢?
三、“演”剧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情感在学习中起决定作用,因此课堂上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处于亢奋状态,产生强烈的学习积极性,而角色扮演往往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
如在学习古诗《游子吟》时,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演小品。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分别扮演母亲与儿子:“母亲”穿针引线,为“儿子”细心地缝补衣服;衣服缝好了,“儿子”试穿了正合适;“母亲”一遍又一遍地嘱咐,要“儿子”路上一定要小心……在学生的表演中,妈妈的慈母情怀和孟郊的孝心更加形象生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
四、“续”结局
人们常说“童真与想象是同步曲”。一篇精彩的文章,特别是童话故事,结尾常常令人遐想、耐人寻味,如《拔苗助长》的结尾:“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那个拔苗的父亲知道情况后什么反应呢?有的学生想象出他羞愧得无地自容,庄稼都死了,他只好背井离乡去讨饭了;有的学生却说他很惭愧,决心摆脱愚昧无知,学会了科学种田,并且还积极向别人传授经验呢!
再如《狼和小羊》的结尾:“说完狼就向小羊扑去。”狼扑向小羊是吃了小羊呢,还是小羊想出了什么办法逃出了狼的魔爪?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问题提出来,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学生兴趣达到了顶点,各种各样的结局反映出学生幼小的心灵天真无邪。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挥、想象,续说出自己喜欢的结局,学生乐此不疲。
五、“补”故事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儿童通过故事理解课本内容,借助于故事明白人生道理。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故事思维,以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
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的故事:汪伦是与李白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名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天,汪伦听说李白来到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对诗的含义理解得更透彻,也更明白了李白和汪伦的为人以及他们之间深于“桃花潭水”的友情。
学习着并快乐着,学生能够从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学习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教师应该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更有成效。
一、“玩”拼音
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自控力很差,注意力难以持久。教材考虑和照顾到了学生的这些特点,每节课都配有意境优美的插图,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拼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拼音字母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脑编儿歌、顺口溜、故事等,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趣味性。如在教学a、o、e时,学生看图编出了许多顺口溜,如“圆圆脸蛋梳小辫,嘴巴张大a a a”,这些儿歌描绘的画面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还编了许多顺口溜来帮助记忆字母。如“一支蜡烛i i i,一个茶杯u u u,小鱼吐泡üüü,u上加点üüü,右下半圆b b b,右上半圆p p p,左下半圆d d d,左上半圆q q q,马蹄声声d d d,一尊佛像fff,一个拐棍fff,一把小伞ttt,小鱼摆尾t t t,一个门洞n n n,两个门洞m m m,一根小棍l l l,蝌蚪咬草k k k,一把椅子h h h,小鸡吃米j j j,小蚕吐丝s s s……”学生把这些顺口溜和传统的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结合起来,美其名曰“拍手字母歌”。学习g、k、h三个声母时,有个学生编出了“哥哥(g)口渴(k)了,坐在椅子上喝(h)水”的故事。
在学生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想象中,拼音教学不再单调、枯燥,那些容易混淆的拼音字母也仿佛插上了翅膀,鲜活起来,舞动起来。学生在“玩”中学,寓教于乐。
二、“画”课文
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教师可抓住学生喜画、乐画的特点,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画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如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你们喜欢夜晚吗?夜晚是美丽迷人的,夜晚的天空更是深邃神秘的,现在就让我们变成小精灵,插上翅膀,飞到夜空看一看。你们看到什么,把它画下来!”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学生开始动笔描绘他们想象的夜空。这时,一颗颗闪烁的星星、一轮或弯或圆的月亮、一个个宇宙空间考察站、一抹抹流星云、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外星人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把自己的图画讲给大家,更是学生喜欢的一道佳餐。在学生的争先恐后中,一句句比喻贴切的句子、一个个奇思妙想的故事、一篇篇引人入胜的童话编出来了。这时笔者顺势转到课文的学习之中:“看看书中的小女孩在夜空中看到了什么,又写出了什么?”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激情满怀,又怎能不积极主动参与呢?
三、“演”剧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情感在学习中起决定作用,因此课堂上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处于亢奋状态,产生强烈的学习积极性,而角色扮演往往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
如在学习古诗《游子吟》时,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演小品。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分别扮演母亲与儿子:“母亲”穿针引线,为“儿子”细心地缝补衣服;衣服缝好了,“儿子”试穿了正合适;“母亲”一遍又一遍地嘱咐,要“儿子”路上一定要小心……在学生的表演中,妈妈的慈母情怀和孟郊的孝心更加形象生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
四、“续”结局
人们常说“童真与想象是同步曲”。一篇精彩的文章,特别是童话故事,结尾常常令人遐想、耐人寻味,如《拔苗助长》的结尾:“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那个拔苗的父亲知道情况后什么反应呢?有的学生想象出他羞愧得无地自容,庄稼都死了,他只好背井离乡去讨饭了;有的学生却说他很惭愧,决心摆脱愚昧无知,学会了科学种田,并且还积极向别人传授经验呢!
再如《狼和小羊》的结尾:“说完狼就向小羊扑去。”狼扑向小羊是吃了小羊呢,还是小羊想出了什么办法逃出了狼的魔爪?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问题提出来,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学生兴趣达到了顶点,各种各样的结局反映出学生幼小的心灵天真无邪。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挥、想象,续说出自己喜欢的结局,学生乐此不疲。
五、“补”故事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儿童通过故事理解课本内容,借助于故事明白人生道理。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故事思维,以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
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的故事:汪伦是与李白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名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天,汪伦听说李白来到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对诗的含义理解得更透彻,也更明白了李白和汪伦的为人以及他们之间深于“桃花潭水”的友情。
学习着并快乐着,学生能够从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学习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教师应该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