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 兴起于20世纪80年,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任务”把语言教学真实化,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巧设善用任务,能激励学生创造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小组合作 创新
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的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并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简单的说就是:为了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语言教学模式。它将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其实质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态势。《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能充分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这种教学途径既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又充分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每一节英语课的任务确定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和语言知识能力的增长点,设计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任务性强的多种语言活动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合作,成功体验,来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以学生为本,促使学生自主发展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有投身到各种活动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活动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教育传授性的(instructional),而是经历性的(experiential)。一个自由、和谐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的发挥。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一种媒介、桥梁,学生才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和学习环境等外因的影响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内化才真正起最后的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以“共建”的方式“以教促学”“以学长教”“互教互学”。通过实施任务型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并感受成功,获得自主的发展。
二、合作学习,激励学生创新机能
在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任务的分配方式主要有竞争式、合作式与独立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任务型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所谓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习得的过程。学生学习语言须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通过一定的任务而进行相应的语言交流,从而提高语言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需的,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开展任务型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互相帮助,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收到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效果。
三、任务创设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型教学就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即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天真烂漫、单纯可爱而又渐渐走向成熟的孩子,他们有着属于他们年龄特点的生活。学习经历,对于他们所熟悉的人物、事物以及环境等因素,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热情与兴趣,都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反之,与他们的经历浑然不同或者是属于我们成人领域的话题,他们就会表現出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厌恶情绪,感觉无话可说。所以,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任务活动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教师应该用各种方式(直观教具、视频资料、课件、故事、游戏、歌谣等)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的任务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顺利地进行知识建构,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交际活动中,通过完成生活中具体任务来练习目标语,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的效果就能提高。
四、任务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任务的设计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情景的真实性,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过易,学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过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设计的任务要从实际出发,任务的难度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让学生感到有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桃子”,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而且每个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水平都有差异,因此,教师设计的任务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的原则,使任务呈现阶梯式层层递进,以便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能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而且教师设计的任务活动要有针对性,能吸收全体学生参加,保证有效的分层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有关的针对性任务活动,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英语的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都有收获和感悟。同教师对任务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态度、运用目标语言的能力和任务完成的情况做出评判,是完整的任务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进步,不做生硬或有伤学生自信心、自尊心的评价,真正尊重每个学生的意愿、情感和需要,着重体现评价的激励性。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有效的教学途径,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可以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生动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在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应该倡导任务型教学,以期更好地完成新课程目标,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师大出版社. 2002.
[2]卢莉.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实验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3).
[3]佘广安.任务型教学,定位与思考.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6).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北环中学)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小组合作 创新
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的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并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简单的说就是:为了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语言教学模式。它将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其实质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态势。《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能充分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这种教学途径既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又充分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每一节英语课的任务确定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和语言知识能力的增长点,设计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任务性强的多种语言活动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合作,成功体验,来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以学生为本,促使学生自主发展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有投身到各种活动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活动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教育传授性的(instructional),而是经历性的(experiential)。一个自由、和谐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的发挥。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一种媒介、桥梁,学生才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和学习环境等外因的影响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内化才真正起最后的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以“共建”的方式“以教促学”“以学长教”“互教互学”。通过实施任务型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并感受成功,获得自主的发展。
二、合作学习,激励学生创新机能
在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任务的分配方式主要有竞争式、合作式与独立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任务型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所谓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习得的过程。学生学习语言须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通过一定的任务而进行相应的语言交流,从而提高语言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需的,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开展任务型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互相帮助,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收到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效果。
三、任务创设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型教学就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即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天真烂漫、单纯可爱而又渐渐走向成熟的孩子,他们有着属于他们年龄特点的生活。学习经历,对于他们所熟悉的人物、事物以及环境等因素,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热情与兴趣,都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反之,与他们的经历浑然不同或者是属于我们成人领域的话题,他们就会表現出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厌恶情绪,感觉无话可说。所以,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任务活动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教师应该用各种方式(直观教具、视频资料、课件、故事、游戏、歌谣等)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的任务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顺利地进行知识建构,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交际活动中,通过完成生活中具体任务来练习目标语,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的效果就能提高。
四、任务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任务的设计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情景的真实性,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过易,学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过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设计的任务要从实际出发,任务的难度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让学生感到有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桃子”,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而且每个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水平都有差异,因此,教师设计的任务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的原则,使任务呈现阶梯式层层递进,以便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能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而且教师设计的任务活动要有针对性,能吸收全体学生参加,保证有效的分层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有关的针对性任务活动,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英语的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都有收获和感悟。同教师对任务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态度、运用目标语言的能力和任务完成的情况做出评判,是完整的任务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进步,不做生硬或有伤学生自信心、自尊心的评价,真正尊重每个学生的意愿、情感和需要,着重体现评价的激励性。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有效的教学途径,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可以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生动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在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应该倡导任务型教学,以期更好地完成新课程目标,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师大出版社. 2002.
[2]卢莉.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实验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3).
[3]佘广安.任务型教学,定位与思考.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6).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北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