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探索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课件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它给我们的感觉是新颖、别致。众多的动画效果和多样的色彩变化以及它的灵活、快捷、大容量等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部分课件花里胡哨,过分追求新奇多变,所以在教学演示时,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被吸引到对课件本身的欣赏上,而弱化了对实质问题的关注。那么,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制作与运用好多媒体课件呢?
  
  一、课件的制作要做到精、准,不要以多取胜。
  
  一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究竟哪些内容要制作到课件上面去,这是每一位制作者必须思考和筹划的事情。我们不能一股脑儿的将所有的内容都弄上去,那样,一节课教师只有手握鼠标不断点击的份了。别的不说,单就黑板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潇洒,让人实在不敢苟同。我们不能“革命”得这样彻底,我们应该通过精美的板书,向学生展示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应有的书写功底,以笔体的流畅、刚劲与潇洒,对学生进行书写上的潜移默化——谁不知道,学生书写上的“龙飞凤舞”是大家头疼的一件事呢?另外,大容量的课件,不仅让老师手忙脚乱,学生更是应接有暇。一堂课,学生接受信息的容量和能力都是有限的。教师设计了很多内容,给学生思考和活动的时间却很有限,有时,该批注的内容还没来得及写,画面已切换到下一个了。一堂课下来,很多内容都好似过眼云烟,给人雾里看花,水中捞月的感觉。明白了这些,就能解决“多”的问题。那么,“精”和“准”的问题又该如何把握呢?
  我认为,制作时应注意这样几项内容:一是,与课文背景有关的必要的补充材料(凡是课下注解出现了的一律不上)。二是,基础知识方面,学生容易出错,教师应强化的有关单词的读音、书写、解释。三是,学生阅读理解时需要思考回答的问题。——这里指概括性强,需要学生讨论的,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小问题。四是,必要的图片。这一点应提醒老师的是,课文中的许多内容都需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完成。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要的图片展示是可取的,但我们也不能用一幅图画屏蔽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你演示的图片不一定等于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对某一具体内容,我们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后,再将自己搜集到的多幅图片作为样板来展示,而决不能仅限于一幅,特别是与单词呈现有关的景物图片。五是,必要的练习题目。题目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总结复习的形式出现,不必追求高、深、难、奇。因为一节课毕竟时间有限,我们只能要求大部分学生掌握最基本语法的知识,获得最基本的技能(复习课、延伸课另当别论)。
  
  二、课件的制作要以静为主,动静结合,避免追求形式上的花里胡哨。
  
  英语课首先是语言课,不是自然课,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活动课,搞得越新奇别致越好,而是要让语言这个载体将我们的理解、认识,将我们的感情、心声表达出来。教师要通过最富有魅力的语音,语调对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感染与激发,学生要用准确语调通过语法用正确的英语句子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想象飞起来。课堂上主动认真地思考,积极热烈地讨论,争先恐后的表达,那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单纯地看课件,欣赏优美的动画效果。要让课堂充满情感,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感受,去体验,去表达,去强化语感。所以我们制作的课件要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引向有关内容,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理性地思考,做到心无旁骛。不要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使学生的思维游弋于表面的欢乐,不能平心静气地对问题作深层次的思考。为此我们制作的课件就要实在一点,多一些平静与单调,少一些动画与花哨。当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要的“动”是完全应该的,但不能过多、过滥,要做到恰当、适度、动静结合。
  
  三、把多媒体课件有机地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使之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手段。
  
  这是我们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必须明确之。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明了教师设计的有关问题和内容,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从而强化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课件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它如同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粉笔、挂图、小黑板、投影仪一样,运用时有个时、度、量的问题。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不能是走马灯似的从头到尾的课件展示。将课件“有机地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就是在教学时,课件的展示要做到适时、适度、适量。具体来讲,适时,就是适宜的时间。你分析讲解的内容要与课件密切配合,有关画面的展示既不能超前,也不能落后。适度,就是根据内容的难易,必须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讨论、记录的时间,课件的展示要避免“精彩纷呈,变化无穷”。适量,就是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形对有关内容进行取舍。因为课堂教学中会存在很多变化。一堂课不可能完全按教师设计的思路走;再说教师的设计不可能完美无缺。有时,我们围绕某个内容设计了多个问题、多个画面,结果学生对这一内容的把握比我们预想的要容易,理解得也透彻。此时,我们就要根据实际做出取舍。课堂上能对课件做到灵活处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
  科技为教育带来众多的便利,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福音。多媒体应运于教学,对于教学而言可谓如虎添翼。但要用好它,真正发挥它的效力,并非一件易事。每一位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老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实效,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人之长,多倾听学生的感受,使多媒体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这才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所在。
其他文献
体育商品是人们进行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所需要的专业物品的统称,它主要包括运动装备、运动配件、运动服饰以及运动食品等软性体育商品,和运动器材、运动场地等硬性体育商品。体
数学学习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猜想活动是指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借助材料、信息的感知与分析,做出初步的判断与假设。当今,猜想
记录是指把发生的事或听到的话记下来,即对事实的记载。对于学龄前幼儿来说,文字认识的较少,记录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记录对孩子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有效的培养幼儿做事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当前在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学中,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存在的各种困难。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手段去推动和发展它。相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农村中学的教学中大有作为。  关键词:农村中学;课程整合;信息技术;问题    2000年10月,国家教育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