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的影响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影响
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等。建立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目的在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目前,新医改的目标就是要让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全部人口,确保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二)基本药物制度的影响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是为了确保基本药物的采购、配送合理的使用。对医疗卫生机构,就是要通过规范诊断治疗的程序使得基本药物能够成为治疗当中最重要的手段。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对于城市公立医院造成的主要影响有:一是切断了药品收入利润渠道 ,医疗收支平衡的压力增大;二是常见病、多发病中主要依赖药物治疗疾病的市场优势逐步丧失,会造成部分资源闲置;三是对政府的依赖加大,医疗机构利润的降低,增大了医院对政府投入的依赖 ,医院应对市场的灵活性降低。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的影响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的内容主要包括:(1)在农村,强化县乡村三级的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2)在城市要特别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核心在于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结构,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让医疗卫生服务更加贴近服务对象,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
二、医院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目前国有医院在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仍然是医疗服务提供的主体力量。其主要特点是享受同级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等国家宏观政策的扶助与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配置与就医环境相对较好,一般都是当地医疗、科研、预防和保健中心;是国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集聚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其人才数量及质量是其他医院所不可比拟的;在社会上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其无形资产具有很大的价值。大型公立医院在当地一般具备品牌优势和人才优势。所谓医院品牌就是在医院文化环境下,通过医疗服务、经营管理与就医者忠诚等要素在社会形成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二)劣势分析
长期以来,医疗卫生行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公立医院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产权制度不清晰,国家与医院职工责权不明确;医院管理体制僵化,医院只是执行政府行政部门的指令,政府行政部门对医院干预过多,国家要求卫生实行全行业管理有一定难度;医院的自主权不落实,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展缓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职工的积极性不高;随着人才争夺战的白热化,存在人才外流的风险;医院行政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机构及人员庞大,医院的运行成本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医院的改革与发展。
(三)市场机会分析
国有公立医院可以通过加强技术、质量、服务管理内涵建设,充分利用病源广泛这一有利条件,积极开展适宜新技术和服务项目,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有关的政策明确规定,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以提供少量的非基本医疗服务,事实上也为国有医院进一步拓展市场提供了机会。如现在许多国有医院开展的特优服务就是医院充分利用设备优势、专家优势、就医条件优势为经济条件较好的病人提供的特殊服务 ,受到了特定人群的欢迎。
(四)市场威胁分析
医疗市场份额有限,不同类型的医院都将面对竞争对手,必须时刻保持抢占市场份额的意识和行动,否则不能保证医院的发展,甚至连生存也将受到威胁。当前是医院全面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每一家医院都会受到人才流失的威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将成为医院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人们文化素质提高、法律意识增强 ,就医者将会对医院的技术和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医院必须启用一定的人员和精力来处理就医者的不满 ,医院必须谨慎对待并妥善处理。另外,外资医院和民营医院异军突起,使公立医院在市场竞争方面的丧失一部分主动权。
三、 医院应对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对策
(一)实施网络化经营战略
公立医院可以充分利用医院是区域内技术、人才、教学和科研中心的优势条件,适时、适机地组建医疗集团,采取多种方式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合作,建立以自身医院为核心的,以周边医疗卫生机构为节点 ,以技术、人才、市场和资源为纽带,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技术、人才和科研教学支持中心,专注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想做做不好、想做不能做的项目加速发展。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公立医院发挥现有的人才优势、设备优势、管理优势、培训优势,向基层医院输送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手段,构建优秀的医院文化。新医改方案要求每所城市三级医院要与 3所左右县级医院,包括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 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负责基层医院的培训工作,帮助基层医院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对于基层医院解决不了的疑难病症,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这样下级医院不盲目截流,上级医院不大小通吃,每家医院各有特色,优势都可以发挥到最大,避免同质化,从而有效保证每一个节点都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降低成本
公立医院医院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降低成本。在保证医疗优质服务的前提下,无论收入是增加还是减少,开源节流,控制并减少成本是公立医院经营之上策。新医改取消了药品加成 ,改“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国家对公立医院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服务收费标准、增加政府投入等几个渠道来补偿,这样会导致医院药品收入下降,这对于医药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三)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服务质量
新医改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各级医院可以名正言顺地邀请全国最优秀的医生,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的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优秀人才的价值和作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对医生而言,大型公立医院医生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是各级医院高薪争取的对象。众所周知,患者看病是跟着名医走的,好的医生如果到了其他医院,患者也会跟着去。通过医疗人才的合理流动,可以达到方便患者就医、提高诊疗水平、医疗资源共享的目的,实现医院、患者、医生的三赢局面。
(宋吉华,1958年生,山东德州人,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影响
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等。建立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目的在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目前,新医改的目标就是要让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全部人口,确保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二)基本药物制度的影响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是为了确保基本药物的采购、配送合理的使用。对医疗卫生机构,就是要通过规范诊断治疗的程序使得基本药物能够成为治疗当中最重要的手段。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对于城市公立医院造成的主要影响有:一是切断了药品收入利润渠道 ,医疗收支平衡的压力增大;二是常见病、多发病中主要依赖药物治疗疾病的市场优势逐步丧失,会造成部分资源闲置;三是对政府的依赖加大,医疗机构利润的降低,增大了医院对政府投入的依赖 ,医院应对市场的灵活性降低。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的影响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的内容主要包括:(1)在农村,强化县乡村三级的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2)在城市要特别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核心在于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结构,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让医疗卫生服务更加贴近服务对象,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
二、医院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目前国有医院在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仍然是医疗服务提供的主体力量。其主要特点是享受同级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等国家宏观政策的扶助与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配置与就医环境相对较好,一般都是当地医疗、科研、预防和保健中心;是国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集聚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其人才数量及质量是其他医院所不可比拟的;在社会上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其无形资产具有很大的价值。大型公立医院在当地一般具备品牌优势和人才优势。所谓医院品牌就是在医院文化环境下,通过医疗服务、经营管理与就医者忠诚等要素在社会形成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二)劣势分析
长期以来,医疗卫生行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公立医院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产权制度不清晰,国家与医院职工责权不明确;医院管理体制僵化,医院只是执行政府行政部门的指令,政府行政部门对医院干预过多,国家要求卫生实行全行业管理有一定难度;医院的自主权不落实,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展缓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职工的积极性不高;随着人才争夺战的白热化,存在人才外流的风险;医院行政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机构及人员庞大,医院的运行成本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医院的改革与发展。
(三)市场机会分析
国有公立医院可以通过加强技术、质量、服务管理内涵建设,充分利用病源广泛这一有利条件,积极开展适宜新技术和服务项目,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有关的政策明确规定,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以提供少量的非基本医疗服务,事实上也为国有医院进一步拓展市场提供了机会。如现在许多国有医院开展的特优服务就是医院充分利用设备优势、专家优势、就医条件优势为经济条件较好的病人提供的特殊服务 ,受到了特定人群的欢迎。
(四)市场威胁分析
医疗市场份额有限,不同类型的医院都将面对竞争对手,必须时刻保持抢占市场份额的意识和行动,否则不能保证医院的发展,甚至连生存也将受到威胁。当前是医院全面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每一家医院都会受到人才流失的威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将成为医院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人们文化素质提高、法律意识增强 ,就医者将会对医院的技术和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医院必须启用一定的人员和精力来处理就医者的不满 ,医院必须谨慎对待并妥善处理。另外,外资医院和民营医院异军突起,使公立医院在市场竞争方面的丧失一部分主动权。
三、 医院应对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对策
(一)实施网络化经营战略
公立医院可以充分利用医院是区域内技术、人才、教学和科研中心的优势条件,适时、适机地组建医疗集团,采取多种方式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合作,建立以自身医院为核心的,以周边医疗卫生机构为节点 ,以技术、人才、市场和资源为纽带,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技术、人才和科研教学支持中心,专注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想做做不好、想做不能做的项目加速发展。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公立医院发挥现有的人才优势、设备优势、管理优势、培训优势,向基层医院输送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手段,构建优秀的医院文化。新医改方案要求每所城市三级医院要与 3所左右县级医院,包括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 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负责基层医院的培训工作,帮助基层医院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对于基层医院解决不了的疑难病症,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这样下级医院不盲目截流,上级医院不大小通吃,每家医院各有特色,优势都可以发挥到最大,避免同质化,从而有效保证每一个节点都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降低成本
公立医院医院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降低成本。在保证医疗优质服务的前提下,无论收入是增加还是减少,开源节流,控制并减少成本是公立医院经营之上策。新医改取消了药品加成 ,改“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国家对公立医院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服务收费标准、增加政府投入等几个渠道来补偿,这样会导致医院药品收入下降,这对于医药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三)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服务质量
新医改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各级医院可以名正言顺地邀请全国最优秀的医生,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的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优秀人才的价值和作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对医生而言,大型公立医院医生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是各级医院高薪争取的对象。众所周知,患者看病是跟着名医走的,好的医生如果到了其他医院,患者也会跟着去。通过医疗人才的合理流动,可以达到方便患者就医、提高诊疗水平、医疗资源共享的目的,实现医院、患者、医生的三赢局面。
(宋吉华,1958年生,山东德州人,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