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式与启发式教学法融合应用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e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案例式教学法与启发性教学法在“行政学原理”课的讲授中融合应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二者融合应用的路径选择非常重要,它关系着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应该在案例的选择、应用时机、应有环节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融合应用;行政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37-03
  在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更高效地培养出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既是高等教育适应与服务社会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为此,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方法不断被教育工作者探索。行政学原理课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讲好它对整个专业的知识掌握有着重要的作用。为讲好这门课,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认为案例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的融合使用,是一种非常有效果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式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
  (一)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是管理学、行政学等管理类、政治类学科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把社会实践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典型化,形成具有故事性的事例,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1]。案例教学法有着突出优势:
  1.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由于案例教学法所有的案例来自于真实的生活,这就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接地气,与实际接轨。在教学中教师授课一方面传授基本理论知识,这是任何一门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但单纯理论教学枯燥乏味,教师教得再好,学生理解也难以十分透彻,其中的原因就在于理论知识的抽象性,使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这是理论教学的一大难点。而案例教学法对解决这一问题有着很好的作用,它既不需要学生直接深入现实生活中开展工作实践,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的场景及遇到的问题,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论理解及培养自身的实际能力。
  2.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是学好任何课程的基础,也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然而如何才能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却是一个不容易实现的目标。“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这就意味着学习是要付出努力要吃苦,而好逸恶劳是人之常性,大学生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不畏学习的苦并能苦中寻乐,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好的教法学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那些理论性强的学科,如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更是如此。这些学科理论性较强,讲授起来比较枯燥,以往教学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结果学生学得乏味,在此情况下,学生往往注意力难以集中,对老师所讲内容不能入耳入心,日久形成惯性,就会对这门课失去学习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课程有兴趣,案例教学法是一个不错的解决途径。通过讲授带有故事性的真实案例,可以让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发挥作用,由于爱听,而认真听,由于认真听了,也就愿意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的问题,由于思考了,进而也有了自己的见解,也就有了成就感,学习兴趣便自然而然产生。
  3.有利于大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在当今市场经济大环境下,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也必然要适应这一个重要的经济环境,这一点在学生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十分明显,就是对学生的就业有益。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是现实的,有能力者不愁就业,然而这里的能力是真实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文凭高低。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往我们的高等教育非常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使学生知识丰富,似乎这就达到了“传道”的师之责任,然而现在看来,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强大是不能划等号的,因为我们在课堂中传授给学生的多为理论知识,而真正的能力是实践能力,这一点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实现。而案例教学法可以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捷径——通过案例教学再现实际事件发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受“实践”磨练,从而提升实际工作能力,这对他们的未来就业十分有益。
  (二)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学实践中应用也较为广泛的教学方式之一,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是学习成效好坏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认为只有调动起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主动获取知识才能夠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培养能力[2]。早在一千五百年前我国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的思想,启发一词由此产生,启发式教学也由此得以开创。启发式教学法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启发式教学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引导下探求知识,寻找问题的答案而灌输式教学则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知识是什么,学生接受就可以,不用自己动脑思考。现代教学研究表明启发式教学是指导、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启发式教学的主要优势在于:
  1.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式教学与以往常用的灌输式教学法比较一个显著差异就在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地位发生了改变,灌输式教学法突出了教师的在教学中的地位,把教师作为权威,把学生当作受众,权威教师将自己的知识一股脑灌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至于学生的自身的特点如何,能否很好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却不是教学要关注的。这就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接受知识也难以深入。而启发式教学,教师不是要直接把现成的知识硬性灌输给学生,而是要依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的领悟知识,感受知识,从而学会知识,牢固知识。而这一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突出,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教学是围绕着如何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展开,教师的地位是启发者,而不再是强力灌输者。
  2.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把学生主体作为主体,他们能否积极主动学习直接关系着他们学习的好坏,决定着教学的成败,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是学的关键。启发式教学强调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的学习思维围绕着教师的讲课内容动起来,让他们的思维随着教学进程前行。他们不动就不能获得知识,而教师的启发也使得他们有积极思考的意愿和动力,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得到激发,有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也就不再是难事[3]。   二、案例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融合的必要性
  案例式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各自有着独特的优势,对课程教学与提升学生能力意义重大。在现代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中,采取单一教学方式的教学活动很少,通常为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应用,达到单一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的效果。案例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也有着融合的便利与必要。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一)案例教学法自身存着有无启发性及启发性强弱的差异
  如在《行政学原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是必须的也是有效果的,但是在使用的案例中,有些案例就能够吸引学生深入思考案例中的问题,而有些案例就是平铺直叙,直白表述,没有让学生主动进行深入思考的“魅力”。究其原因,还在于案例有没有“进行琢磨的味道”——即启发性存在与否及强弱。
  (二)启发式教学的实现需要案例教学作为载体
  通过怎样的媒介进行启发,把启发教学蕴含在怎样的载体中,是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较好的具有启发性的载体存在,启发式教学就没了基础。而案例具有故事,故事最容易蕴含进启示性内容,由此,也才会有具有启示性的“寓言故事”出现。正因为案例能够较好担当起启发式教学的载体功能,这也成为二者进行融合的必要性所在。
  (三)案例式与启发式教学法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案例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能力上各有各的优势,只是实现优势的路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案例教学法侧重于通过理论的现实应用的展示,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及再现实践性场景培养学生能力,而启发性教学法是通过“诱使”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开动思维,寻觅答案,实现能力培养[4]。因此,当二者融合应用后,将会起到从多角度形成合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及促进能力培养的作用,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从而使教学的质量效率大幅提升。
  三、案例式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融合的路径
  案例式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有着融合应用的必要性,但如何进行有机融合需要认真斟酌。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二者在《行政学原理》教学中的融合主要应从几方面入手。
  (一)选择具有启发性的案例进行教学
  《行政学原理》课理論性较强,几乎每一章内容都有新的理论出现,因此,理论学习成了这门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理论具有的抽象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为此,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案例的引入来进一步说明、分析有关理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当讲授行政原理中的“人本原理”时,我们就讲授了汉高祖刘邦是如何借助韩信、张良、陈平等能臣扭转自身劣势,把曾经比自己强大的项羽打败,并最终建立汉朝的案例。这一案例起到了加深学生对“人本”理论的核心内容“人是事业成功的最根本的因素”的理解,这就把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知识较容易得真正内化为了学生的知识。同时,刘邦的成功案例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刘邦自身无治国之才,无统兵之能,却能够赢得天下,原因何在?这必然促使学生不自觉地进行思考,启发的效应也就相应实现了,案例教学与启发教学紧密融合到了一起,效果也较好。
  (二)进行启发教学时尽量使用案例
  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学生思维时可用的方式很多,如直接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用间接设问的方式促使学生思考,如在讲授《行政学原理》中的“行政领导”时对领导者素质要求进行分析:什么样的人才可能成为领导,学生是感兴趣的,这时可以用启发式教学,如直接问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素质的人才可能成为行政领导者?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老师的启发下开始思考。这样的单纯启发式可以用,也会收到一定效果,但这样的问题式启发,学生的思路会很窄,多只会联想到现在的一些国家主要领导人有怎样的特质。由此,得出领导人的素质要求。显然,这是不全面的。在讲授这个内容时,我们是通过讲授以往一些有影响的领导人的成功故事来进行启发,从而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成为“行政领导者”的素质要求。在这节中我们就用了三国时刘备成就蜀国事业的故事来阐述古代成为领导者的素质要求。又讲述了毛泽东如何从挫折中奋起,最终带领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故事,来阐述现代成为领导者的素质要求,古今联系比较,启发意义明显,学生的思路也开阔了,认识问题也深刻许多,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的认识也更全面更符合现实了。
  (三)多教学环节使用启发性的案例
  教学过程都由多个教学环节构成,而每个教学环节都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为此,各个教学环节都应能够让学生保有学习积极性,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启发式教学与案例式教学法的融合应用也必不可少。如在导入新课时,可先讲一个体现授课内容的具有启发性的案例,我们在讲授《行政学原理》的“行政决策”一节时,先讲了一个“中央电视台标王决策失误企业垮”的真实案例,案例讲了1992年中央电视台标王秦池酒厂依靠广告宣传把秦池酒推向了全国市场,一时取得了成功,但他们没有在提升酒的品质上下功夫,而是错误决策,把所得利润用来建矿泉水厂,结果不仅没赚到新利润,而且因为资金吃紧没能继续争得标王,随之酒的销路也逐渐断绝,企业陷入困境。这一案例既有故事性,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同时,这个案例启发性也非常强:企业为什么会倒闭?企业决策正确与否对企业的生存有什么作用?带着这些需要深思的问题,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格外高,他们要从教师的讲课中找到决策为什么重要的答案。
  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过程,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创新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广大高校教师应本着多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的教育目标,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案例和启发式融合应用的模式与路径没有定规,在实际应用要根据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保证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俊兰.关于启发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21(1):51-52.
  [2]刘嵘.案例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3).
  [3]宛娟.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
  [4]蔡肯,梁晓莹.浅谈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在高校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23):238-23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现状,探讨了基于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拔尖人才的培养思路、制度建设和教学实施,并结合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职拔尖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际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职教育;拔尖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双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摘要:移动学习、微课程日益盛行,文章以《维修电工考证》这门课程为例,结合高职《维修电工考证》教学实操性强的特点,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构建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研究了基于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混合教学新模式,以期为移动学习环境下翻转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7-0161-04
摘要:Zaltman等根据时间和社会水平两个维度划分出六种类型的改变。个体的短期改变﹑个体的长期改变﹑群体的短期改变﹑群体的长期改变﹑社会的短期改变﹑社会的长期改变。本文通过使用该模型维度分析学校改进,以学校特色为切入点,对大同中学诗之校特色进行了研究,提出学校改进的一些本土经验,成长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学校改进;社会水平;改进模型;学校特色;诗之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
摘要:平衡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有利于幼儿良好情绪、意志品质和运动能力的培养。我们从现实的需要出发,立足幼儿园实际开展的课题研究活动,以平衡板这一自制的体育器械为抓手,开展了幼儿平衡活动的探索与研究。首先创设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参与平衡活动的兴趣;其次选择适合的平衡板活动,有效指导,提高幼儿运动能力与品质;另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在平衡板活动中,幼儿在玩中学、在学
摘要:面对信息化时代赋予课堂教学新的生命力,要求教师角色调整善于从“学”的角色去构建个性化育人模式,个性化学习是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重点,充分开展适合学习者个性需求的自我学习模式。本文根据笔者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案例为背景,重点探究信息化教学手段支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教学;个性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
摘要:课程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环节之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是课程建设的三项主体内容。结合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课程特点,从加强教学内容深度激发钻研与创新精神、多样化教学方式推进实践和综合能力培养、丰富考核形式突出能力综合测评等方面,探讨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的关注点。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研究型大学;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
摘要:脱贫攻坚,农科院校责无旁贷,农科学子更是使命在肩。而现今农科院校陷入招生困难、学生就业严峻的窘境。究其原因在于较多农科学子属于调剂入学、专业思想不稳定,学农不爱农、自我认识能力薄弱,择业思想和择业技能准备不足,学生与就业单位之间的供需不匹配,等等。而极具专业特色的全国农科学子农科实践行动,在发挥其实践育人的基本功能基础上,通过学文化、走基层、察民情的机会和平台,用心去感受,用脚去丈量,引导农
摘要:高等数学作为大一新生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泰勒公式”为例,探讨了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探究型教学;泰勒公式;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2-0197-02  一、引言  高等教育对培养高素质和高质量的创造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而高等数学是作为理工
摘要: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都开设了电算化课程和手工模擬实训课程,但不论课程设置、课时编排、教材选用和教学目的的设计方面都是两条线并行,忽视彼此之间的联系。笔者针对电算化会计和手工模拟会计教学相分离的现状,提出新的建议,将电算化会计与手工模拟实训同步化,并就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双轨同步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
摘要:本文分析了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和实施现状,针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践较弱的情况,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建立三方交流平台和多级反馈机制,完善基于校企合作的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双导师”制的实施策略,对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适应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专业硕士;双导师;校企合作;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