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及“全人教育”等新的教育理念在高等院校的实践和推广,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使大学生的学科素质,如:认知能力、实践和科研能力等均有大幅度的提高,高校在知识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果令人欣慰。然而,时常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情感冷漠、行为异化等现象让人震惊和心痛,这些事件的发生突现了高等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缺失。认真思考导致这些悲剧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情感教育显得迫切而必要。
  
大学生的情感问题
  
大学生产生情感问题的原因纷繁复杂,因人而异。在这个心理的转型时期,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如困惑、迷茫、无助以及愤世嫉俗等心理情感问题。这些情感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有效的疏导就会产生不良后果。情感教育绝非仅仅是学生管理部门和德育教师的任务。任何一门学科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只要予以充分的重视、挖掘和利用,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学科教学过程中,那么,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就会事半功倍。
  
英语精读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1.情感与英语教学。所谓情感,是主体对客体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持的态度体验。中外心理学家、教育家以及语言学家,都十分重视学生情感作用的研究。美国著名英语教育专家克拉申(Krashen)(1985)曾提出“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阐述“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我国外语教育专家诗桂春、胡壮麟和刘润清等对影响外语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他们研究的重点是“情感”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即如何培养、利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促进其认知能力的提高,为“教”与“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就如何通过外语学习丰富学习者的“情感”,如何将外语教学与“育人”相结合等问题却未予涉及。目前虽然已有国内外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涉足“情感教育”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但是以大学英语精读课程为载体,在教学领域开展情感教育功能实践研究的却为数不多。近年来,我们在英语教学实践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努力探寻促使英语精读教学中情感目标化虚为实的途径与方法,力图为从事外语教育教学的老师提供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从而更充分地发挥英语语言的情感教育功能,真正实现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宗旨。
2.英语精读课程与情感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承历史、实现情感教育的媒介。语言教学又是传承历史、实现情感教育的首要方式。英语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其情感教育功能是得天独厚、显而易见的。而英语精读课程教学又因自身的特点,其情感教育功能显得更为突出。因为英语精读课程的选材极为丰富:或锋芒犀利针砭时弊;或饱蘸深情歌颂母爱亲情;或幽默诙谐怡人情志;或深入浅出弘扬科学精神,其中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因此,如何充分挖掘、利用英语精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素材,有效发挥其情感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深刻领悟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启迪心灵、睿其心智、完善人格,从而使其身心得以全面健康的发展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3.英语精读课程的情感教育素材。为了充分发挥英语精读课程情感教育的功能,我们对所使用的英语精读教材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将教材中的文章按内容如:自然、环保、伦理、励志、科普和宗教等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种题材所包含的情感教育元素逐一进行甄别和筛选,找到情感教育的切入点,进而设计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的原则、方法和技巧。
4.情感教育的原则。①弘扬传统伦理道德原则。虽然不同的民族在文化、信仰、习俗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是人类的核心道德规范,核心价值观却是一致的: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和平、尊老爱幼以及互帮互助等。在英语精读课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文章中相关的情感教育元素,积极开展伦理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②培育审美情趣原则。拥有了感受美的心,生活便灿然如春花!精读教材中许多文章文笔俊秀,意境幽远,能够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教学中应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敏感性,让其学会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使其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处世从容、乐于交往。③励志原则。现在的学生生活环境优越,独立意识很强,但是,其身心承受挫折的能力却差强人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不惧困难的性格是大学教育的职责之一。英语精读教材中不乏励志题材的文章,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实质内涵,得到必要的情感教育,培养永不懈怠、不畏艰险的精神,提高自身的应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④情感关怀原则。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实践者,也是情感教育的榜样。教学过程中应该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理解和爱护学生。例如:举例子的时候要考虑并尊重各民族学生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残障学生的心理感受等。通过细雨润无声的情感关怀,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情感教育的温暖,学会彼此尊重,彼此关爱。⑤适度原则。情感教育是英语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用于进行情感教育的教学时间应该适当。讲述应紧扣主题,言简意赅;切记长篇大论,冗长乏味。
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是实现英语学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虽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还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但是,情感教育势在必行。只有这样,英语学科教学才会遵循语言教育的规律和原则,才能培养出既具有较高学科素质,又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心智健康、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
  
[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大学生的情感问题
大学生产生情感问题的原因纷繁复杂,因人而异。在这个心理的转型时期,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如困惑、迷茫、无助以及愤世嫉俗等心理情感问题。这些情感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有效的疏导就会产生不良后果。情感教育绝非仅仅是学生管理部门和德育教师的任务。任何一门学科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只要予以充分的重视、挖掘和利用,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学科教学过程中,那么,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就会事半功倍。
英语精读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1.情感与英语教学。所谓情感,是主体对客体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持的态度体验。中外心理学家、教育家以及语言学家,都十分重视学生情感作用的研究。美国著名英语教育专家克拉申(Krashen)(1985)曾提出“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阐述“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我国外语教育专家诗桂春、胡壮麟和刘润清等对影响外语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他们研究的重点是“情感”与“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即如何培养、利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促进其认知能力的提高,为“教”与“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就如何通过外语学习丰富学习者的“情感”,如何将外语教学与“育人”相结合等问题却未予涉及。目前虽然已有国内外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涉足“情感教育”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但是以大学英语精读课程为载体,在教学领域开展情感教育功能实践研究的却为数不多。近年来,我们在英语教学实践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努力探寻促使英语精读教学中情感目标化虚为实的途径与方法,力图为从事外语教育教学的老师提供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从而更充分地发挥英语语言的情感教育功能,真正实现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宗旨。
2.英语精读课程与情感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承历史、实现情感教育的媒介。语言教学又是传承历史、实现情感教育的首要方式。英语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其情感教育功能是得天独厚、显而易见的。而英语精读课程教学又因自身的特点,其情感教育功能显得更为突出。因为英语精读课程的选材极为丰富:或锋芒犀利针砭时弊;或饱蘸深情歌颂母爱亲情;或幽默诙谐怡人情志;或深入浅出弘扬科学精神,其中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因此,如何充分挖掘、利用英语精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素材,有效发挥其情感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深刻领悟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启迪心灵、睿其心智、完善人格,从而使其身心得以全面健康的发展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3.英语精读课程的情感教育素材。为了充分发挥英语精读课程情感教育的功能,我们对所使用的英语精读教材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将教材中的文章按内容如:自然、环保、伦理、励志、科普和宗教等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种题材所包含的情感教育元素逐一进行甄别和筛选,找到情感教育的切入点,进而设计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的原则、方法和技巧。
4.情感教育的原则。①弘扬传统伦理道德原则。虽然不同的民族在文化、信仰、习俗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是人类的核心道德规范,核心价值观却是一致的: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和平、尊老爱幼以及互帮互助等。在英语精读课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文章中相关的情感教育元素,积极开展伦理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②培育审美情趣原则。拥有了感受美的心,生活便灿然如春花!精读教材中许多文章文笔俊秀,意境幽远,能够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教学中应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敏感性,让其学会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使其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处世从容、乐于交往。③励志原则。现在的学生生活环境优越,独立意识很强,但是,其身心承受挫折的能力却差强人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不惧困难的性格是大学教育的职责之一。英语精读教材中不乏励志题材的文章,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实质内涵,得到必要的情感教育,培养永不懈怠、不畏艰险的精神,提高自身的应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④情感关怀原则。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实践者,也是情感教育的榜样。教学过程中应该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理解和爱护学生。例如:举例子的时候要考虑并尊重各民族学生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残障学生的心理感受等。通过细雨润无声的情感关怀,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情感教育的温暖,学会彼此尊重,彼此关爱。⑤适度原则。情感教育是英语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用于进行情感教育的教学时间应该适当。讲述应紧扣主题,言简意赅;切记长篇大论,冗长乏味。
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是实现英语学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虽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还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但是,情感教育势在必行。只有这样,英语学科教学才会遵循语言教育的规律和原则,才能培养出既具有较高学科素质,又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心智健康、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
[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