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正在进行时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njiansh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是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开局年,如何运用文学艺术的形式来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上的种种新风貌成了文艺界工作中的新内容。中国摄影家协会作为文艺界的生力军,结合自己行业的特色,同中宣部文艺局联合举办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摄影艺术展览》,呼吁摄影人用手中的相机,关注中国农村正在发生的伟大变化,为历史留下了一份新的影像图志。
  作为承办方的《大众摄影》杂志社,在这次展览中,我们体验到了——
  
  前所未有的关心
  
  策划之初,中宣部领导亲自召开创意会;征稿期间,中国摄影家协会领导亲自出谋;审定会上,中宣部副部长李从军亲临现场观看作品,并做指示;中央五个部委的负责人特别到场进行政策把关……各级领导的关心,使整个展览得以顺利、圆满地进行,为党的85周岁生日,献上一份真诚的礼物。
  
  前所未有的关注
  
  短短一个月的征稿时间,颇有背水一战的味道。出人意料的是“新农村”影展,大有一呼百应的气势。消息一出,全国各地的报纸网络竞相报道,众多影人积极创作、踊跃投稿。创下专题摄影4700位摄影人、60多个摄影团体投送四万余幅作品的历史记录。
  
  前所未有的专业
  
  这次“新农村”摄影展,不仅体现了摄影人的辛勤与智慧,也体现了各专业间的协作。“点意空间”专业展览制作公司从聘书、证书、请柬、信封到展厅的全面设计,体现出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北斗星图片社的专业制作,保证了作品影像的完美品质。
  
  前所未有的工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在未来的20年,我们将逐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宏伟目标。 今天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摄影展,只是一个开始。但这一个良好的开端,为摄影人提供了一个持久、广阔的平台。习惯了做“一件事”的摄影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之路上,将会大有作为。并不短暂的二十年,我们的摄影人有多少人事可以追踪?有多少变化可以关注?
  
  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个月向全国摄影人征集稿件、一个月进行调底、制作、设计、布展,于我们而言无疑是一次体力与智慧的挑战。一边要进行正常的编辑工作,一边要有条不紊地展开“新农村”影展的每一个环节——大到开协调会、起草征稿启事、联络各地摄影人、审定四万幅作品、规划设计展览,小到证书、请柬、像框、徽章的设计、制作、发放……编辑部里,“倒计时”表与“分工明细”表,就象一根指挥棒,引导大家分工协作。连日来的工作,如果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凡事都紧急、天天都紧张”。
  
  
  在举办过的所有展览中,我们第一次用到了专业的形象设计,从Logo、请柬、信封、投票牌到宣传招贴、展厅布置,完整地VI设计(视觉识别系统)使得整个展览体现出统一性、贯穿性,使摄影与设计达到了完美结合。
  我们为审定委员们准备了精致的水晶聘书,这个晶莹剔透、不落俗套的聘书,评委们珍爱有加。
  15000余幅网络投稿都要经过观看幻灯进行角逐。投票牌就是委员们决定一张照片去留的“利器”。这个设计精美、掌握着“生杀大权”的投票牌,为紧张的评选过程增添了一份活跃,评委们都互相签名以资留念。
  各省各地的摄影团体积极投稿,表达着他们对“新农村”的关注。组委会为了鼓励贴近生活的创作,表彰摄影组织的贡献,特别制作了以“新农村”logo为特征的别致的荣誉证书,为“新农村”影像工程的开展立此存照。
  
  得而复失
  
  
  
  作品审定现场,中宣部副部长李从军同工作人员一起度过了紧张、愉快的两个小时。在浏览过所有入选网络作品后,文学博士出身、同时又是资深摄影爱好者的李从军副部长对来稿发表了较高的评价,并提示审定委员一定要考虑到不同题材的协调,对于艺术性稍差,但是切题的作品要给与客观的评价。 在谈到此次影展的意义时,李从军副部长说,文学艺术是贴近群众、为生活服务的方式,我们要时刻建立文学艺术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可做的事情很多。影展不能只满足于办一次,要作为一项工程长期坚持下去。要结合普通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优点,将其作得更专业。有了时间的积淀,不仅可以做出品牌,更能全面深入反映我国新农村发展建设的进程,以此为时代留下宝贵的影像资料。
  
  爱的回归 何爱华
  从1988年开始受“春蕾计划”资助的广西融水县女童凤桂鲜,大学毕业后,回家当一名人民教师。这是她正给现在的春蕾女童班学生上课。
  
  福星高照 毛进军
  我们在浙江松阳县大东坝镇采风时镇里有一位百岁老太太看到这么多摄影师在拍摄,就请我们给她和全家人以及邻居拍合影。摄影师在为他们拍照时,阳光正好射向摄影师,他请一位农民朋友帮忙遮光,我趁机拍下了这一画面。白粉墙上以及墙上的福字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
  
  审定委员名单
  
  
  李前光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年举办这样一个展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一个多月时间内,来稿4万余幅,这是中国摄影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而且来稿内容丰富多彩,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同时,全国各地方摄影团体优秀的组织工作,也使得更多的好作品得以在这次展览中脱颖而出。但少数作品在后期制作中存在明显的“数码过度症”问题,有的甚至利用后期拼接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违背了纪实摄影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摄影人应该反思的问题。
  王瑶 短短一个月时间里能征集到这样水准的照片出乎我的意料。以前摄影人关注的农村题材多是风光、民俗类的,比较局限,从这次入选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很多关于科技、文化的画面,这说明摄影人在题材上关注的范围变广了、思路打开了。
  柴继军 可能是因为征稿时间紧促的原因,入选作品在题材的覆盖面上比较广,但拍摄往往局限在表面,缺乏深度和故事性。没有用摄影的表达方式将农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表现到位。例如参展组照很多,但真正意义上的组照却很少,多是一个层面上的画面罗列,无法吸引人按照逻辑顺序一张一张读下去。如何用摄影来展示“新农村”的内涵?这需要用一种更深入的观察和讲述,将这些抽象的词语变成故事,而不是简单的图解。本次投稿中有少数摄影师利用了“新旧对比”的方式在时间的进程中展示事物的变化,是种很好的表达方式。
  
  
  惊人的来稿量
  在中国摄影界举办过的展览中,一般能够征集1万张左右的照片就可以称得上是大型展览。但一个专题性影展1个月内征集到4万余幅作品,可谓前无古人。这不仅仅体现了中宣部、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全国上下对农村建设发展的关注,看到了摄影在社会纪实中发挥的重大功效。
  
  
  彭小元 农业部办公厅副巡视员
  柯林春 交通部体改法规司副司长
  厉建祝 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副主任
  
  纯朴的“农家院”
  以往的摄影展,照片是主角,而本次“新农村”摄影展,以实景与图片相映成趣的方式展开,让人在细节中体验农村的纯朴和自然、“三农”的现状与发展,可谓创下中国摄影家协会展览形态的又一个之最。
  为了给这次“新农村”影展锦上添花,在征稿进行的同时,作为承办方的《大众摄影》就策划了这个生动的展厅,并且为了保证展厅的效果和质量,历史上第一次同专业的展览制作公司合作,在经历了无数次协商、探讨后,于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完成了展览现场的乡村特色的风格设计。就连展览制作公司都说,他们从来没有在如此短促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大的项目。
其他文献
数码摄影在当下可谓如火如荼,而作为数码影像的显示终端,液晶显示器正在显示器市场上悄然升温。为了选购到适合自己的液晶显示器,必须对液晶显示器的特点、技术指标、价格和品牌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通过分析不同液晶显示器的各种性能指标,最后选择自己所需要购买的液晶显示器。    宽屏?还是普屏?  与传统的CRT显示器不同,液晶显示器有宽屏和普屏之分。那我们如何选择这两种液晶屏幕呢?  总体上讲,宽屏更适合
出色的照片后期处理以及平面广告设计有时并非追求复杂而绚目的效果,而是诞生于独特的创意和与众不同的视觉表达方式,苹果iPod的广告设计正是被大众所熟知的典型范例,上到环路上的巨型广告牌,下到街边的车站广告背板,这种类似于摄影中剪影效果的五彩设计,重新定义了年轻人对时尚音乐的理解。  下面,作者将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使你也可以轻松地将照片处理成这种商业广告般的时尚效果。    步骤一挑选照片并做适当调
第一堂课,她就狂放地坐到了讲桌上,悠闲地荡着两条长腿,高高举着篮子里的土豆或者黄瓜,或者豆角,问我们这用英语怎么说。她还带来了自己三岁时用过的一条天蓝色的毛毯,又深情地伏在上面,说,好想念妈妈,我的眼泪要掉出来了呀!果然,她的湖蓝色的单纯的眼睛里,很快就蓄了一汪水,那水连长长的睫毛也给浸湿了,那睫毛就一根一根的,楚楚动人,好像湖边妖娆的水草。  这还不算,她还将课堂搬到了学校东门的热闹集市上。那里
艺术无论是观念还是形式,所要求的并不是一致而是差异,差异正是艺术的活力,这种活力在本质上实在不是工业社会中生产流水线的感觉所能达到的,也不是视觉教条所能限制的。    王瑶的《后911》组照,其拍摄手法与其说是镜头感不如说是铺撒在生活里流连忘返的目光。看似随意,却又给予情怀。在摄影中人们的注意力常常是不同的,跟着事件本身的思路去寻找,直截了当地给与答案和怀揣大悟、拾捡小枝显然有不小的差距,然而对于
“人类总是向外追寻原本就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奥秘。其实,我们每个人体内都蕴藏着非洲的原始与神秘。”为此,我一次又一次地踏入非洲的大地。    在我的眼里,那里更像一片人类向往的伊甸园,由于没有过多的工业污染,大地更加葱绿,海天更加蔚蓝。撒哈拉沙漠南北,奔向天际的地平线,牵引着人们探索远古浩瀚而神秘的灵感;广阔的热带雨林、壮阔的大瀑布和千百万已经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家园。还有那众多曾经
你一定没有看过暴风雪来临时的景象,因为我也有很多年没有看见过了。   那时正是少年,我和表弟一边走,一边咒骂着这鬼天气。大平原的旷野里,暴风雪毫无征兆地来了。起初只是猛烈的西北风,在空空旷旷的天地间恣意咆哮着奔涌,脸上开始是刀割般的锐痛,然后就麻木得失去了知觉。渐渐地,风里就夹杂着细细的雪,沙粒一般攒射在脸上,使得麻木的脸有了重新的刺痛感。很快,雪花渐密渐大,在狂风里翻涌,瞬间将我们淹没。  
为贯彻落实全国项目办关于做好西部计划工作的有关要求,扎实组织好、开展好、保障好2020年西部计划项目,团黑龙江省委经过深入调研、精心设计、总体把握,举办了2020年黑龙江省西部计划志愿者培训班。结合当前疫情防控要求,培训班采用线上网络教学方式。7月30日至 8月3日,服务我省的新招募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志愿者和地方项目(黑龙江省青年志愿者助力兴边富民计划大学生支教团)志愿者,共138人参加了培训。  
从前,在人们的心目中,著书立说是一件相当神圣的事,凡夫俗子想也不敢想能做这等流芳百世的圣贤之事。因此,但凡有人被誉“著作等身”,则此人不仅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一定还洞悉世事,阅尽人生。  如今,文化普及、科学进步、社会昌明,人的视野更加开阔与深入、人的精神更加独立与自由,著书立说在许多时候成为人们关注社会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而这些不同的表达与述说,不同的视点与方式,极大地丰富着、留存着人类的精神文
游离在梦幻与现实之间  文/赵和震         近年来,随着各种媒体和各类讯息的传播,摄影圈里悄然兴起着一种看似新奇,其实久远的摄影文化或者说是技巧,那就是针孔摄影。当浏览全球针孔摄影日网站(www.pinholeday.org)上那些如梦如诗的针孔摄影作品的时候,很容易就为之吸引而不能自拔,其魅力究竟何在?恐怕真的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得清楚。  摄影:孙巍   孔径:0.2mm 
“收到,消毒酒精发放到位。”  “收到,防疫宣传单发放到位。”  “收到,今天检测人员体温正常。”  “收到,电话走访排查人员一切正常。”  疫情发生以来,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的号召下,学校团委积极动员组织广大学生参加志愿者队伍加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成为最美“逆行者”中的一员。志愿者们响应学校号召,主动联系所在辖区政府,在乡镇、街道团组织中成立青年志愿者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