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鉴别法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20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是翻译中的难点和障碍,两者难有明确的界线。本文从文化空缺的角度进行分析,试图找到区分两者的方法,以避免翻译中的相关失误。
  【关键词】中国英语 中式英语 文化空缺
  【Abstract】There is no exact boundary between China English and Chinglish, the difficult points in translation.In order to avoid relevant errors in transl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ind ways to distinguish them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ltural vacancy.
  【Key words】China English; Chinglish; Cultural Vacancy
  一、引言
  由于历史发展、地理环境、社会背景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差别很大。而且,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事物,在中英翻译中找不到对等项。因而,中英文化交流过程中就出现了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我们只有清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区别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本质,才能在翻译中应对差异,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二、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
  早在1980年,葛传规老师就在《漫谈由汉译英问题》一文中提出中国英语的概念。罗运芝简单概括为“中国英语是载汉语语言特征的英语变体”。现在的学者们也普遍认可中国英语是指用规范的英语表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语言现象。要想彻底了解中国英语,就不得不提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那种畸形的, 混合的, 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译学辞典》曾对“中式英语”作出如下解释:中式英语(Chinglish)指口头或书面表达的不地道的英语。中山大学外语学院夏纪梅教授对两者做出了区别,她认为Chinese English就是Chinglish,是用中式的语法和英式的词汇组合成的,属于语言不规范使用;China English指的则是中国特有的东西,是允许存在的。
  三、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鉴别法
  1.文化空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文化历史悠久,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事物,在中英翻译中找不到对应的词语。西方人对很多中国的文化概念很陌生,感到难以理解。中西方存在文化差异,因而,往往会产生文化空缺现象。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区别可以从文化空缺的角度深究。文化空缺指“原语中存在某种为异族文化接受者所不明白的、莫名其妙的、易于误解的东西,造成异族文化的空白”。
  2.中式英语。
  (1)不存在文化空缺,非中国特色事物。日常生活中可能有很多类似的中式英语泛滥成灾。网络热词“No zuo no die”,就是中式英语,它不符合英语语法,实则若想传达汉语原意,可以通过意译的方法。这好比,“书”是中西方文化中都存在的事物,如果把书译为“shu”就是错误的,既然该词在目标语文化有对等项,何必要做出不符合语言规范的译文。
  (2)不存在文化空缺,依赖汉语思维。“航空餐”译为“airline pulp”是汉语思维习惯下的中式英语,正确译法为“food-served aboard airlines”。“残疾人厕所”,应为“handicapped restroom”,而不是“deformed man toilet”。再如,门户网站选出的爆笑中式英语:“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文化空缺现象值得我们注意,文化上的差异可能让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造成冒犯或误解而不自知,无形中给交流制造了困难,影响交际效果,甚至影响本族文化的形象和传播。
  3.中国英语。
  (1)存在文化空缺,但是仅限于中国特色词汇。只有具有中国特色,才有必要进行中国特色的宣传。如果目标语文化存在的事物,完全可以用归化法进行对等处理。而且,中国英语往往止于词汇,很少涉及句子层面。因为句子的作用是表达意思,既然能表达意思,就可以用目标语把同样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如果在汉英翻译过程中产生障碍,可能是关键的文化特色词汇的理解和处理问题。如,“豆腐”原译为“bean curd”。curd本意是指凝乳,这样的译法会使外国朋友感到费解,可能会误以为是牛乳和豆子混合的食物。所以,后来直接改译为“tofu”。
  (2)存在文化空缺,但是表达具体概念的词汇,则不可列为中国英语。虽然表达具体概念的词汇是中国文化特色词汇,但是具体概念的词汇往往在英语中能找到对等项。如,“扁担”是一个中国文化特色词,但是不属于中国英语,它适合翻译为“shoulder pole”。虽然外国人不用扁担,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个文化空缺词汇,但是扁担是具体词汇,通过解释、描述,外国人依然可以产生联想,能够理解。
  中国英语不是生搬硬套,不会完全借用目标语文化里没有的东西进行盲目的对等,这样就避免了对中国文化的曲解,曲解会造成不良的或错误的理解,这比无知更可怕。虽然中国英语可以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特质,让外国朋友有兴趣主动去搜索查找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有助于宣传中国文化,但是一味地扩大中国英语的范围只会适得其反。一方面外国读者可能一时难以接受太多的陌生词汇,影响阅读速度和效率,另一方面可能会降低中国人的英语水平,阻碍中国文化的宣传。
  四、总结
  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理解文化空缺的客观存在,才能用合理的解决办法去弥补文化空缺,规避错误的译文。我们要规避中式英语,避免不规范的英语语法结构产生的不良后果;同时也要规范中国英语,把握好宣传中国英语的度,真正达到学习规范英语,正确宣传中国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运芝.中国英语前景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5):254.
  [2]琼·平卡姆,姜桂华.中式英语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教学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外语教育领域,多媒体网络教学将会是英语专业教学中一种新的手段,作者试图通过利用多媒体进行外语专业教学并期望在实践中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以提高英语专业外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专业 教学  关于多媒体教学,不同的人有不同定义。多媒体的意思是在传统的文字,绘画等基础上利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后,实现了办学规模与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本文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英语课程为例,探讨了中国学生的英文学习需求,以及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当考虑的三大方面。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英文课程 学习需求 教学设计  一、引言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推动了中国和海外高等院校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和扩
【摘要】蔚县剪纸采用的是民间剪纸的方式,以阴刻为主要的技术元素,其制作工艺是以重彩点染为基础的。我国民俗文化的代表形式就是蔚县剪纸,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蔚县剪纸文化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英译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解决,使英译获得较快发展。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究蔚县剪纸文化英译现状及发展,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蔚县 剪纸文化 英译现状及发展
《黑色雅典娜》是现代西方一部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重要考古学术著作,当中涉及大量考古、地理、地质学、词源学等专业词汇,而且句子结构方面兼具学术和诗的特点,翻译的难度很大
1. Introduction  As Nunan (1991) points out that before teachers adapt materials,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at many materials are well designed by publishers, and the material may useful and helpf
夏季可是水果“大本营”,各色绚丽多彩的水果齐上市,馋在眼里,甜在嘴上,美在心里.水果一直都是健康的代言,不仅汁多味美,水分足,营养价值也很丰富,健康膳食餐盘的“约定”就
期刊
【摘要】隐喻认知模型即认识和感知事物在不同范畴中相似性之间的联系。在唐诗中存在许多关于色彩词的隐喻手法。本文以范畴化中的隐喻认知模型为基础,着重分析唐诗中的色彩美,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唐诗。  【关键词】隐喻认知模型 唐诗 色彩美  一、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自己的认知经验,对事物性质、特征、功能等各方面相似性加以区分和归类,将不同事物归为同一类型的过程就是范畴化。王寅指出:“范畴化是一种以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湖南卫视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可谓火爆了一大把,成为街头巷尾、茶语饭后议论的话题,并引发了父亲责任的话题等等。节目同名主题曲《爸爸去哪儿》也被广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