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的策略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eorwei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数学中的估算问题
  
  小学数学中加、减、乘、除的估算主要包括估值和区间估计两种形式。区间估计又包括估上限和估下限两种不同的形式。
  1.估值。估值是指估计和、差、积、商大约是多少。
  如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8页例2:
  
  这道题是估计“和”大约是多少。主要解法有:
  解法一:把376看成300,把284看成200,300+200=500。学生回答为爬行类和两栖类大约有500种或回答为爬行类和两栖类合起来肯定比500种多。
  解法二:把376看成350,把284看成300,350+300=650。学生回答为爬行类和两栖类大约有650种。
  解法三:把376看成400,把284看成300,400+300=700。学生回答为爬行类和两栖类大约有700种或回答为爬行类和两栖类合起来比700种少一些。
  这样该道题对和的估计大约在500~700之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1)在计算教学中引入估算,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扬各自的聪明才智,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2)在小学“估值”教学中,由于没有精确度的要求,主要看估值的方法是否正确。因此,上题在方法正确的前提下,学生对376加284的和估值在500~700之间,可以认为估算正确。
  (3)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限制,在估算中有较大的差异是正常现象。但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缩小“估值”与“精确值”之间的差距,即由相差较多向相差较少转变。在上题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笔算精确地计算出376+284=660,再比一比谁的“估值”与“精确值”相差比较少,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
  (4)估算通常是把需要笔算的数学问题通过取整(也可能是特殊值的计算)转化为口算来解答,而学生口算的能力有强有弱,有的学生直接口算出准确值,还能叫估算吗?这也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常,估算的结果只能与精确值相近似。对于估算问题不能单纯看结果,还要看过程。只要估算的方法合理,得出的结果是精确值也应给予肯定。
  (5)在估值时,有的学生也可能体现出“区间套”思想,直接说出比谁大,比谁小,这是正确的。但这种区间估计的思想对小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不要硬性要求。
  (6)对于估算问题,各套教材选用的数值通常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以降低估算的难度。但不能说只有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才能估算,应该说在小学阶段,凡不能直接口算的四则式题都可以估算。
  在“估值”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超出小学笔算要求,但可以进行估算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如:
  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这是一道用小数乘法,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题。12.58乘9.45相当于求四位数乘三位数的积,这已经超过了小学数学笔算的要求,但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估算的方法求出积的近似值,解决一些没有学过的计算问题。
  解法一:把12.58米看成是12米,9.45米看成是10米,12×10=120(平方米)。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20平方米。
  解法二:把12.58米看成是13米,9.45米看成是9米,13×9=117(平方米)。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17平方米。
  在加法和乘法的估值中,有时需要采用一大一小的方法,即一个加数(或因数)往大估,另一个加数(或因数)就要往小估,这样和(或积)的估值与精确值比较接近。而在减法和除法的估算中,有时需要采用同大、同小的方法,即被减数(或被除数)往大估,减数(或除数)也同时往大估,这样差(或商)的估值与精确值比较接近。
  2.区间估计。数值的区间估计包括估上限和估下限两种不同的情况。估上限指估算的结果比给定的数值要小,或者等于给定的值。估下限指估算的结果比给定的数值要大,或者等于给定的值。
  加法或乘法估上限的问题,通常把给定的数据往上估一估,口算出和或积。如果这个和或积比给定的数值小,或者等于给定的数值,则说明原来的和或积也比给定的数值小,或等于给定的数值。用数学方法表示是:
  如果a≤b,c≤d,并且b+d≤N,那么a+c≤N。
  如果a≤b,c≤d,并且b×d≤N,那么a×c≤N。
  加法或乘法估下限的问题,通常把给定的数据往下估一估,口算出和或积。如果这个和或积比给定的数值大,或者等于给定的数值,则说明原来的和或积也比给定的数值大,或等于给定的数值。用数学方法表示是:
  如果a≥b,c≥d,并且b+d≥N,那么a+c≥N。
  如果a≥b,c≥d,并且b×d≥N,那么a×c≥N。
  如,估计一下带800元钱买一套桌椅够不够。
  
  如果采用估上限的方法:
  (1)把478看成500元,把259元看成300元,500+300=800(元),因此,带800元够用。
  (2)把478元看成500元,800-500=300(元)。这样剩下的300元比259元多,所以带800元够用。
  用估下限的方法:
  (1)把478元看成450元,把259元看成250元,450+250=700(元),因此带800元够用。
  (2)把478元看成450元,800-450=350(元)。这样剩下的350元比259元多,所以带800元够用。
  这两种估算方法,如果不继续做进一步说明的话,虽然结论是正确的,但估算的方法是错误的。当估上限时,可能是本来800元够买一套桌椅,现在便宜了当然还够(这种估算没有实际意义)。当估下限时可能是原来钱不够买一套桌椅(假如只带700元钱),但把桌子和椅子的价钱看得少一些就够了,这并不能说明原来带的钱也够(估算误差过大造成错误)。因此,一般来说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想一想,478加上259的和比谁多,比谁少,再回答是否够用。即400元加上200元是600元;78元加上59元比200元少,比100元多。所以478加上259比700元多,比800元少,由此得到带800元够用。
  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经验不足的限制,四则运算的区间估计要比单纯的估值困难得多。在成人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对小学生却很困难,并且区间估计所涉及的逻辑关系也是小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学生很难区分什么是正确的估算,什么是错误的估算。因此,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估算作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之一。解决此类问题可以估算,也可以采用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如,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6页第4题:
  
  这道题采用口算、估算和笔算都可以解决,就不必限用估算的方法。
  (2)当出现估算错误时,教师只要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这样估算是错误的,就可以了。
  如下题:云岭小学组织学生97人看电影,请你算一算带800元钱买电影票够不够。
  
  在实际教学时,虽然三年级上学期学生没有学过两位数乘法,但有学生却这样估算:把电影票8元一张,看成10元一张。97人看电影就需要970元。所以带800元不够。
  碰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展开讨论,然后教师可以指出:把8元一张的电影票看成10元,每张票多算了2元,97张就多算了将近200元,所以带800就不够了。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在一位数乘法的估算中,通常是一位数不变,多位数取整,再口算。
  (3)是否估算正确,既要考虑估算的过程,也要考虑估算的结果,还要注意减少估算可能造成的误差,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笔算来检验估算结果的正确性。
  
  二、估算与口算、笔算有机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同时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以及“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八个案例中,与估算有关的案例就有六个。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十个案例中,与估算有关的案例就有五个。这些案例涉及对大数和时间的估计,还涉及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乘、除的估算。另外,在“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中也有一些估算的要求。
  估算是思维价值比较高、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计算形式。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就必须把估算思想融汇到小学数学教育的全过程之中。
  1.估算与口算相结合。把估算与口算相结合,就要在口算的基础上,适时地进行估算的基础训练。
  如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8~79页。
  
  在口算的基础上安排估算训练,还可以扩展到整数、小数或分数的口算教学中,这样做有利于分散估算教学难点,增强学生估算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为解决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做好准备。
  在口算的基础上安排估算训练,还要在一定量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估算的一些基本方法。
  如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通常要把两个三位数转化为可以口算的整十数或整百数;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通常一位数不变,把三位数转化为整十数或整百数,然后再口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估算,通常除数不变,把被除数转化为能被除数整除的整十数或整百数,然后再口算……
  2.估算与笔算相结合。把估算与笔算相结合,已经成为各套课标教材普通采用的编写形式。
  如下题:
  
  在教学实践中,这种编排形式已经为一线教师所接受,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
  (1)估算渗透了“区间套”思想。在这道题中,指出了商所在的区间,明确了商是几位数,得出商的首位数字是几。
  (2)四则式题的估算还可以作为笔算的一种检验方法。例如估算是正确的,但笔算的结果在估算的区间之外,那么笔算一定是错误的;如果笔算的结果在估算的区间之内,则说明笔算可能是正确的。反过来,正确的笔算结果也可以作为检验估算合理性和近似程度的重要方法。
  (3)把估算与笔算相结合,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个性化的教育,使我们的学生能够虚心学习、认真思考,提出独到的见解。
  在估算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估算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作者单位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学院
  ◇责任编辑:曹文◇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