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7岁的邓宗炎在独山县名气大增。2006年刚开春,原本只在高岩上筑巢的胡蜂,选择他家二楼的屋檐定居,虽然不到半年时间胡蜂就另择它处,可还是留下了一个直径约40厘米、深大概有70厘米的巨大蜂巢,惹得电视台的记者前来拍了好些镜头。其实,让邓宗炎名声在外的,还是他花费了40年心血特别是退休后精心伺弄的大大小小化石,这些2.8亿年前的宝贝疙瘩,总数达到20多万块。
退休前,邓宗炎在县邮局当了40年的投递员,那里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刚开始时,他只是觉得那些撞入眼帘的奇形怪状的石头比较稀奇,顺路捎带上就弄回了家。随着石头越积越多,邓宗炎直觉感到这些石头里应该有什么故事,于是便向县学校的老师请教。慢慢地,他弄清楚了这些石头的来历,原来都是些泥盆纪时的古生物化石。于是,只要有机会,他就收集资料、向专家请教,如今,他也成了一个泥盆纪的化石通。
化石是宝,但邓宗炎并没有用它来发家致富。退休以来,他精心挑选了8万粒贝壳化石,将《毛主席诗词》、《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全部刻在了上面,并制作了288块长70厘米、宽50厘米的木框,用水泥粘上刻好的石头。现在邓宗炎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让这些宝贝疙瘩发挥社会作用。
退休前,邓宗炎在县邮局当了40年的投递员,那里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刚开始时,他只是觉得那些撞入眼帘的奇形怪状的石头比较稀奇,顺路捎带上就弄回了家。随着石头越积越多,邓宗炎直觉感到这些石头里应该有什么故事,于是便向县学校的老师请教。慢慢地,他弄清楚了这些石头的来历,原来都是些泥盆纪时的古生物化石。于是,只要有机会,他就收集资料、向专家请教,如今,他也成了一个泥盆纪的化石通。
化石是宝,但邓宗炎并没有用它来发家致富。退休以来,他精心挑选了8万粒贝壳化石,将《毛主席诗词》、《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全部刻在了上面,并制作了288块长70厘米、宽50厘米的木框,用水泥粘上刻好的石头。现在邓宗炎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让这些宝贝疙瘩发挥社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