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36425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双语教学,看法和评论诸多,褒贬不一。因此,应客观地认识双语教学,正确地推进双语教学。文章对双语教学的目的、实施条件及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對教学改革提供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 目的 条件 措施
  [作者简介]刘艳林(1971- ),女,河北张家口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查爱萍(1968- ),女,河北邯郸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张博(1979- ),男,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河北 石家庄 05008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9-0184-01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为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水平,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在部属的高校逐步实行双语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先在大学开展,而后迅速扩展到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以及各种各样的双语培训学校。一些私立幼儿园、学校、社会办学单位把“双语教学”作为招生的招牌,而一些家长也不惜代价,为了孩子的外语学习投资。那么,在我国开展双语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如何客观地认识双语教学,怎样正确地推进双语教学,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双语教学具有双重教学目的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包括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如大学各专业各学科,中小学的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学科文化课程。目前我国提出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用英语和汉语作为媒介语,通过学习各学科知识,即用英语讲汉语教材,来促进英语学习的教学。使用英语来讲授汉语某一学科的知识,教材用汉语编写,而教师用英语授课,学生阅读的是汉语,听的是英语,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在英语教学中不常接触到的术语和单词,增加词汇量,创造语言环境,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由此可见,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学习英语,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二是学习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是前者为主,后者为次。如果以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为主的话,那么用汉语教学比用英语更便于学生了解,效果更好,特别是我国大多数学生处于英语学习阶段,还不能熟练掌握英语。从这个意义上讲,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促进英语学习。但实际上,二者必须兼顾,不可偏废,因为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学不好肯定是不行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语言不是最终目的。从国外双语教学情况看,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做得比较好,主要是这些国家有比较好的双语环境。社会上存在着多种语言群体,学生从小受到双语甚至更多种语言的熏陶,有进行双语教学的基础。
  
  二、双语教学需要多重前提条件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双重的,成功地进行双语教学所需的条件比汉语教学要高得多。第一,教师方面。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精通英语,具有地道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要通晓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师要能用地道的英语为学生讲解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用词要规范,概念要准确;要有较高的中、英文文化素养,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学知识,了解学生的语言发展过程和双语教学的特殊性。从河北省的小学情况看,大部分教师是几年前的中师毕业生,各地的大专学历也未达到标准,省会石家庄市的小学教师中,本科生也很少。虽然英语教师已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但真正胜任双语教学的并不多。据有关材料显示,河北省小学英语教师中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仅占23%。一些教师的英语基本发音都还不够准确,正确表达更为困难,何况双语教学决不是单纯的英语教学,要使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难度可想而知。第二,学生方面。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和英语思考能力,如果学生英语基础太差,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那么双语教学也难以进行。就中小学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听力还是很有限的,如学生过于吃力,有可能既学不好英语,也学不好学科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第三,语言环境。要有较好的双语环境,这也是一个应该考虑的因素。从国外双语教学情况看,做得比较好的国家都有较好的双语环境,我国双语环境比较差。农村基本上不具备这一条件,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可能会好一些。除了以上条件外,还有诸如学生的最佳年龄、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均衡性等因素对双语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双语教学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合理应用,逐步推开
  
  双语教学要求条件高、难度大,必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逐步实施。首先,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英语学习与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关系。双语教学具有双重目的,二者不能偏废。在我国这样的非英语国家,双语教学的直接目的显然是促进英语学习,但客观上讲,最终目的应是学好各科知识,语言归根到底还是学习知识的桥梁和手段,对大多数人而言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要防止顾此失彼。二是要处理好双语教学与“母语学习”的关系。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是民族文化传播、发展的载体。如果双语教育推行的结果,让学生从小就觉得英语是优越于汉语的语言,意识上产生错觉,甚至潜意识里产生扭曲心态,那将得不偿失。因此,千万不能因进行双语教学而耽误学生对汉语的学习,特别是如用英语讲解汉语传统文化,如唐诗、宋词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文化,显然不能达到用汉语讲解的效果,使用不当就会影响民族文化的发展。因此,必须分清主流语言和非主流语言,不能主次颠倒。在我国,汉语是主流语言,这个地位不能变。
  其次,在明确这两个关系后,正确认识教学,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完善措施,合理使用,逐步推开。第一,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推进英语教学的一种有益尝试,如条件具备的话,无疑是一种有效模式。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视之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以正确的方法运用它,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要区别情况,加强引导,逐步扩展。应先在条件较好的大城市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探索,但不宜强行推广。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外语环境较好、师资力量较强、学生基础较好的地方,具备条件的学校的一些专业和班级是可以进行双语教学的,其重点是摸索经验,探索路子,找出一条有效的途径,推进这项改革的进程。在广大农村、中小城市,应创造条件,采取措施,稳妥推进:一是加强教师培训。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决不是单纯地进行英语语言教学,还包括大量的专业知识,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重点加强英语教师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即“专业英语”的学习,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学习,使他们掌握术语的表达,不讲外行话。二是加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改变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状况。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很差,重点是要加强英语环境的培养,为学生讲英语创造条件,把听说变成自然的事情。三是在教师和学生具备或基本具备条件时,先在重点学校部分班级试行,并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稳步推进这项改革。第三,要深化对双语教学的调查研究工作。双语教学是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双语教学应在哪个阶段开始更为科学?双语教学对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等学科学习有何影响?双语教学对传统文化学习有无影响?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教育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我国外语教育的根本出路[J].中国外语,2004(1).
  [2]陈芳蓉.也谈双语教学[J].江苏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
  [3]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大学英语考试口语考试情况总结[J].大学外语教学通讯,2003(3).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对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肥大性骨不连患者给予更换髓内钉以及保留髓内钉附加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抽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该院所接收的28例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肥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是联系班级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对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我校始终把班主任管理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  一、注重选聘,挑优秀教师当班主任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
普通地震是断层脆性形变破裂并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而慢地震是一种能量释放缓慢的地震,其持续时间比地震矩类似的普通地震长得多,从几分钟到一周,甚至数月,常规的地震仪检波器很难记录到它们,随着数字观测技术的发展,地震仪器频带的增宽、
在新的历史时期,“两课”教师的素质遭遇到新的挑战,高校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时代提供的新方法、新手段,经常性地对“两课”教师进
印象派音乐的奠基人德彪西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其实是反对浪漫主义的,因为他的创作又在时间上延续着浪漫主义的特点,所以他的音乐作品中仍流淌着浪漫主义的血液。尽管这样我们还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综合素质较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我国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大使命,在现阶段,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应该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增强领导德育意识,提高教师道德修养  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首先需要具有强大的后盾——学校领导的支持。其次,还需要具有完整的领导体系才能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可
大学担承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大学的重要使命。新时期,大学要从多方面进行品德教育的改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