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意切,因需而教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87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断深化的情意需求介入到认知过程,必然对科学教学活动地开展和展开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科学教师应机智、敏锐地发掘并利用学生内在隐藏的情意需求,更好地为科学教学服务。
  一、突破教材体系,以情需激发探究
  教材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个资源,是开放的科学教育的起点。科学教师应该站在学生内在情意需求的基点上,有目的、有步骤、有创新的开展教学活动。在现有教材的内容基础上开创“以人为本”、“张弛有度”的全新天地。突破教材体系,重组单元内容,因需施教,从而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不断在自身的体验中开发、助长探究能力。
  记得有一次,一位学生墨水瓶长期没盖,偶然中他发现不知何时瓶中墨水不翼而飞,只残留一点粘稠的黑色物质,立时此人愤慨至极,令平日偶有摩擦者如坐针毡。一时墨水“失窃”事件搞得人心惶惶,破解“失窃”之谜迫在眉睫。其实在科学教师眼中,破解此谜易如反掌,为了让和谐、深厚的同学情免遭摧残,让尊重、信任的情感需求获得满足,我毅然将原本《小草怎样“喝水”》的教学内容临时改为《蒸发》。我先搞了一个小把戏,手指醮上水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贼”字。“贼是谁呢?”就此问题我和学生展开热烈地探讨,一时之间众说纷纭,更有甚者提出“鬼神之说”,当然崇尚科学的我们立刻推翻了此等谬论……时间转眼即逝,不知是谁大吼一声:“贼不见了!”众人大惊,看上黑板方知是“贼”字不见了,哪去了呢?不知不觉中讨论的中心转移到“贼”字上来,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被激发且非常强烈,热烈探讨、研究的课堂氛围已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开展起来,学生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中共识、共享、共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生活情境,善于利用情意需求,让学生在源于生活,指导生活的全新知识体系中形成乐于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研究的科学素养,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解放师生束缚,以情需鼓励创新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所理解的意义。这种建构是他人无法取代的。”能否尽可能全方位地创设条件,满足学生的情意需求是衡量一位科学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一次我在实验桌上放了一个神秘黑匣子,两头各拖了一条“小尾巴”——导线,它得到了学生极大的关注,可我却故意只字不提它,几分钟后我的冷淡情绪使学生个个急不可奈地望向我。这时,我故作神秘地说:“不准打开神秘黑匣子,可以借助桌上电池、电珠等材料,猜猜里面导线是连接的还是断开的。”话音刚落学生就忙开了,一会儿就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部分说是连接着的,因为他们接上一节电池和一个电珠后,电珠亮了;一部分则说是断开的,因为他们接上电池和电珠后,电珠不亮。“可每个黑匣子都是一样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有的提议把黑匣子倒过来安装,此时看到了截然相反的现象,以前亮的电珠现在不亮了,不亮的却亮了。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个别的感到无计可施时,恨不得打开匣子看个明白,更多的则是愈挫愈勇,其中几个学生提议接上电池试试是否会发热,如发热则说明匣内导线是连接着的,反之,说明是断开的。可一接上电池却发现不会发热,倒过来连接却会发热。反复几次后,忽然有学生指出匣内导线是连接着的,且里面可能有一节电池,并提议只把电珠连接上去试试。接上电珠一试,果然亮了,学生一个个欢呼雀跃起来,成功的喜悦更巩固了他们那不断创新的信念,这是每一位科学教师乐见其成的。
  创设环境,解放束缚,把握情意需求的契机,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培养创新能力,不断转化、优化、内化为自身素养,可使其终身受益。
  三、开放时空环境,以情需张扬个性
  作为一名年轻的科学教师,我希望更多的为学生开放时空环境,让他们在情意需求的趋动下,张扬个性。一次,一位学生向我反映校园东北角的教学楼后有几棵梧桐树与众不同。于是课上我们一起实地考察,发现这几棵树的树干整体呈S形。这么奇特的树我和学生还是第一次见到,长成这样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观察了周围环境后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有的说与树种有关;有的说与土质有关;有的说是缺乏营养的表现……学生各抒已见。最后我让他们带着各自的猜想去查资料,做实验来考证,学生们分头行动。数天后学生发现校园其它地方同期引进的梧桐树棵棵长得笔直高大,它们的土质基本相同,它们的结构、营养成分与同也无明显区别……前面的种种假设被一一推翻,学生们显得无比懊恼,此时有学生提出一个全新见解:街道两旁的树木,总是争夺大路上方的一片空间,而大路上空的阳光较充足,奇特的S树是否与植物需要阳光照射才能茁壮成长有关呢?此观点一提出学生们纷纷响应,并作出了假设性的分析。学生的这个观点我亦表示极度赞赏,鼓励他们用事实材料来说明,到时每人递交一份小结。数天后,一份份极有特色的小结交到了我的手上,有的学生写出了一份资料详实,数据充分的科学小论文,有的学生写了一篇实用价值极高的种树指南,有的学生写了一段诗意盎然、生动形象的小诗《“向阳”树》:“向阳树,向阳树,风吹雨打都不怕,就怕太阳公公不爱它,左一叹,右一叹,未老却先衰!”……多么强烈的视觉冲击,多么鲜明的个性差异,它们让我更加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学生确是一个个有思想、有需求、有特色的个体——“人”!
  情意需求是一切科学活动正常、稳定、高效开展的催化剂。科学教师应该找准切入点,善加利用,为孩子更好、更快、更新地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谭市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及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病因,采用全身应用抗生素、激素,局部用减充血剂滴鼻、咽鼓
在班级管理中,不仅需要班主任严格要求、规范管理,还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一个好校长就
一、缘起“现代物理学奠基人卢瑟福一天深夜偶尔发现一名学生还在埋头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一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
本文涉及的老年听障患者是指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在这个年龄段,人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社会的交际度和家庭的结构与往之有较大的变化,对老年听力障碍患者的这些特殊
一、写话有路,兴趣为“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我认为激发儿童兴趣写话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活用教材,兴趣引路。苏教版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入选的课文贴近少儿生活:生动活泼的儿歌、童谣,美妙动听的童话、寓言,富有节奏的韵文、古诗……极富童趣,给孩子们带来美的享受。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创设良好的写话环境。当学生有了高涨的情感体验后,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写话,
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作为数学老师,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那么,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经过探究,总结出几点: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
期刊
近年来,国内外对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所报道的对突发性聋的治疗方法有几十种之多,主要集中在抗病毒、扩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及营养神经等
一、明确意义,加强教育引导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在积极宣传开设信息技术课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爱护电脑设备、遵守机房规则,养成良好习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对此,要注意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特点、习惯形成的特点,注意从身边小事抓起,防微杜渐杜绝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特别强调正确的开机及关机步骤和重要性,使学生明白这样是为了保护计算机,能够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