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浇灌,以情育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j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捷尔任斯基曾说:“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教育好每一名学生的重要前提。我是通过以下几点做好我的班主任工作的。
  一、用“心”了解学生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只有了解他们想法,才知道他们日常行为的根源是什么:是家庭影响,是是非感不强,是习惯不好,是意志力不坚定,还是其他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引导工作,说的话他们才能信服。平时我主要了解学生的途径有以下几种方式:1.观察,上课的时候,自习课的时候,课间的时候等。通过自己平时的留意观察是了解学生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2.通过学生来了解学生,平时我会经常找几个比较好的学生来聊聊天,然后不知不觉中从她们的嘴里了解一些学生,有时候学生之间在聊的时候我趁机聊进去,从而从中了解到一些情况,同时我会鼓励更多的学生关心班集体关心身边的同学,如果班级中有不好的现象的时候要敢于反映情况。这样有些学生就会在班级有事情的时候及时来跟我反映了。3.从任课老师那里了解部分学生,平时我会经常跟班级里的任课老师沟通,问问他们班级里的一些情况及他们对班级中一些学生的看法和了解,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往往从任课老师那里得来的信息都是比较有用的。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了解学生的方法。
  二、用“心”对待学生
  以情感投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学生非常需要班主任的爱,班主任要投入情感,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学生对教师崇敬、信任和亲近,形成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那么班主任在实施思想教育过程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一)用爱激励学生。
  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班主任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动人的乐章。班主任应当用自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以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感染学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
  同时,班主任的爱应是公正的,一个班集体中品学兼优者有之,班主任不应偏信偏爱;品学均差者有之,班主任不能冷淡歧视,否则受冷淡遭歧视的学生会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接受教育。
  (二)用爱温暖学生。
  班主任一要关心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二要多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为人处事的原则,使学生悟出做高尚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注意引导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三要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你只有让学生充分信任你,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结”,才能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四要从生活中多关心学生,体贴学生,想办法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如学生生病后,我总能把学生的冷暖挂在心头,与班上的同学一道照顾他,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班集体的温暖。
  (三)用爱鞭策学生。
  真心爱护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过分的严厉便缺乏情感的交融。因此,班主任对学生要求要适度、合乎情理。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是必要的,但若在批评教育时讽刺、挖苦甚至辱骂、体罚,这与严格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批评应是善意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学生,应进行恰当的批评,春雨润物细无声。总之,批评的艺术应是严格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对班主任的批评,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而且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
  三、用“心”教育学生
  学生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性格思想变化转型的过程,活泼喜动、好表现是他们的天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会接触到这些形式各异、性格多样的学生,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面面俱到去管理和教育,使之整齐划一,因为这些是学生的天性,是性格思想转型的必然表现;即便是偶尔犯一些小毛病、小错误,也属正常的发展。特别是男同学,又是在他们的小天地里,这种张扬个性的表现更为突出。对于这些,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一棒子打死。
  在学生教育成长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反复性,我们对此要有思想准备,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教育过程并非像拧水龙头那样一蹴而就,我们要允许其在“犯错—教育—改正”的循环反复中成长。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集体、同学的影响,他们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班主任若真正爱护学生,首先应该理解学生感情,尊重学生人格,了解学生的特点,在平等立场上耐心地同他们谈话、交往,在交往当中寻找教育时机,只要班主任注意调查研究,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教育工作就会更主动、有效,尤其对后进生来说更为重要。
  1.捕捉学生闪光点。对后进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进取奋发的心理需要。班主任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后进生的闪光点的出现,而是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诱发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后进生转化的最佳时机。
  2.选准教育时机。在教育时机未出现时,班主任要耐心等待,当最佳教育时机到来时,要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因为此时教育学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如新班刚组织的后进生,往往会有在新环境中调整自己的欲望,这是转变后进生的大好时机。因此,要提前做好后进生的情况调查,主动而自然地接近他们,从开学第一天起就关怀、鼓励、帮助他们,促使其把调整自己欲望变为争取进步的实际行动。某些后进生几经努力仍然不能改掉全部缺点,而继续受到大多数同学的冷遇和歧视,心灵会受到严重创伤。如果这时班主任耐心地关心和帮助他们,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在不断的“犯错-改正”的循环反复中成长,使他们在感受到温暖、安慰和鼓励中再次振作起来,同时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会因此而得到新的契机等。
  我觉得,一个学生的思想通了,一个班的思想教育搞好了,其他工作做起来就较为轻松了。所以,思想教育应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
其他文献
摘 要: 音乐教育中若能有效地、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不仅能够有效地从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思想品格等方面对学生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可以尽可能地培养其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材。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 渗透 品德教育  音乐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对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音乐新课标在谈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时指出:通过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社会
摘 要: 学生管理工作一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高等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中尤其如此。本文通过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学生管理 高职学校 解决方法  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相对本科和研究生而言,他们的工作较为实际和直接,年龄较小,心智不够成熟,相对高中学生而言,学习任务较为轻松,没有升学的压力。他们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思维活跃,细腻
摘 要: 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并没有真正发挥价值,其中最明显的问题是小学音乐教学并没有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教师需要找到当前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根源,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小学教育真正实现自己价值的必然
摘 要: 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班级集体学习的过程,不同的孩子在同一个班集体中就产生了差异。这个差异是孩子们的个性,也是区分于他人的一个标志。教师应当尊重学生,找到平衡点,更好地管理班级。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班级管理 异同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现问题并正确分析问题找到可行性的解决办法,让班集体更加美好、和谐是班主任智慧的体现。教学中关注学生差异应以学生为出发点,而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是初中数学课堂共同活动的基本条件,是集体凝聚力的核心体现,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克服传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还会满足改革课堂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需要。近年来,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高效教学模式初步成立,
期刊
摘 要: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  关键词: 探究能力 猜测假设 设计方案 概念教学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2]。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