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格列汀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ten342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二甲双胍组35例,维格列汀组3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饮食及运动治疗,在此基础上,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0.5 g,3次/d;维格列汀组给予维格列汀50 mg,2次/d,共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治疗后的血糖标准差(SD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FPG、2 hPG、HbA1c各项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各项指标间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2 hPG、HbA1c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GE、LAGE、SDBG、MPPGE各项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7%(9/35),维格列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维格列汀与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效果相当,但应用维格列汀患者不良反应更少。
其他文献
p53 基因作为广泛存在的肿瘤抑制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发现两类与 P53 蛋白具有较大同源性的家族成员:P63 和P73。它们都能激活 P53 相关靶基因,抑制增殖
核心提示$$    专业技术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市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全面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尽快提升我市专业技术人才竞争力,是提
报纸
<正>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是较为严格意义的图画故事书,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图画不再仅仅是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它们相互衬托,共
目的:分析低、高剂量CR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摄片中的差异,为临床诊断慢性阻塞肺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肺病患者4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
功率开关模块作为PSM发射机调制器的核心器件,它将主整电压化整为零,使得PSM发射机调制级既实现晶体管化又属于丁类放大,效率高,稳定可靠。本文主要介绍功率开关模块的工作原
提出一种基于串口服务器的新型数控技术实践教学方案,该方案经济实用,切实解决了数控实践教学中因手工输入而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取得了
<正>单纯髌股关节炎的发生率及病因一般认为单纯性髌股关节骨关节炎在人群发病率为5%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大多在40~50岁[1,2]。而髌股关节炎的发生率远较通常认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带动了房地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地基基础工程的
法律解释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方法。但是,如何在司法过程中为各种具体解释方法排序,学者们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无论是部门法进路还是论题学进路(权衡模式)都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目的了解2006年北京医院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自发呈报的方式,由临床医师、护士及临床药师填写药物不良反应(ADR)报表,对北京医院2006年收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