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对流云系的天气学模式特征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西藏地区天气学观测以及多年的气象记录来看,西藏地区流云系在6月、7月、8月这三个月份发展最为旺盛,对流天气当中,雷暴的发生几率最高。为了了解西藏地区流云系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主要对MICAPS提供历年的卫星云图以及地面、高空等观测资料,本文对西藏地区流云系天气进行了相关研究,采取系统性和非系统性两种研究方式,对西藏地区流云系天气引发的雷暴、冰雹等对流天气演变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根据实际的天气情况反映,归纳出了切变线、低涡、槽线和弱气压场四类对流云系的天气学模式,从而分析出雷暴天气产生时,冰雹对流天气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西藏;对流云系;天气学
  前言:就西藏地区的地理位置来看,其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是全全球气候较为敏感地区之一,对于西藏地区对流云系天气学模式特征的研究,对指导西藏地区农牧业以及经济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藏地区在6月-8月流云系天气旺盛,因此引发的雷暴、冰雹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较大,这样的天气学现象进行研究,常规的研究方式方法根本无法满足,需要进行非常规研究模式。针对卫星云图提供的相应信息,对流云系天气进行细致观察,观测雷暴、冰雹天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演变全过程,这对于监测和预防雷暴、冰雹等天气带来的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一、西藏地区对流云系天气学研究现状
  我国对西藏地区对流云系天气学的研究从1978年开始,并且在这一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静止气象卫星云图的应用,Todd等用红外及可见光数据,利用气象卫星云图对流云系天气进行相关的分类,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对流云系天气学的基本状况。但因为技术手段原因,获取的数据可用性较小,缺失真实的数据支持,使研究并未取得真正意义的成效。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992年-1994年,我国气象学家对其他省市地区对流过程进行相关分析,定性、定量的提出了一些关于对流云系天气学现象的真实数据,这是我国关于对流云系天气学研究取得较为不错的成果。直到2002年,气象学家林宗桂对广西几个典型的带状云系强降水过程的卫星云图的分析,揭示了降雨强度与云带强度指数的对应关系,并且还研究了强降雨地区与对流云团之间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对流云系天气学现象研究基础。随后,气血学家发现,雷暴天气主要集中在MCC发展最强盛的时段,在冷云中心附近出现。这一发现,让对流云系天气学研究更近了一步。随后,在对MICAPS系统提供的卫星云图上,通过对西藏地区近几年天气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得出西藏地区对流云系最为旺盛的时间段为6月-8月。
  二、西藏地區对流云系的研究方法以及天气学模式
  (一)研究方法
  西藏地区对流云系的天气学模式研究,主要是来自于MICAPS系统提供的卫星云图,卫星云图上介绍了地面、高空图等常规观测资料,以及云顶亮温等天气学观测结果,这对于研究分析西藏地区对流云系的天气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研究方法是针对于MICAPS提供的FY-2C卫星云图资料进行主观分析,找出西藏地区出现的强对流系统云系,并根据不同类别的对流云系配置,进行归纳分析,得出对应的天气学模式。
  (二)天气学模式
  西藏地区的云系主要由尺度小、白亮且不规则的细胞状和条状云构成,呈树枝状或是带状。西藏地区对流云大多是在午后或是夜间出现,而其中发展旺盛的对流云在可见光图上不能完整的观察到生消过程。对流云系的发展过程当中,在傍晚时分到夜间发展到最强的形态,直到黎明开始渐渐变弱,并且逐渐消散。
  三、西藏地区对流云系天气学常见模式
  (一)切变线模式
  切变线模式是目前来看,西藏地区对流云系天气最主要的系统,在卫星云图上不难发现切变线附近都会伴随云区及雨区的配合。经过调查研究以及一些相关数据显示,切变线模式通常在6-8月出现,其云系特征呈椭圆形或是弧状,云带之间占据4-6个纬度距离。
  (二)槽线模式
  槽线模式云系最为直接的表现是槽线附近是一条由一个个团状云层组成的长云带或是弧状云带。这种槽线模式受到冷平流影响,将会产生高空槽天气现象,周围的云系将位于槽前。槽线云带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午后,大约下午2点到下午4点之间,由槽线附近的少量小云团生成,之后向四周进行扩散。夜晚19点到21点的时候,将会发展到最强的形态,范围较大,直到第二日凌晨,槽线云带才会渐渐消失。
  (三)低涡模式
  低涡模式的出现,一般在北纬30度到北纬35度之间,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半部,受地形的影响因素很大。低涡的移动方向是从西向东,每日的移动大概在4-5个经度。这种移动下,受维度影响较大,一般在高原地区,低涡系统生成较少。
  (四)弱气压场模式
  西藏地区处于中纬度地带,其天气主要受到西风带和印度季风系统影响,价值地形复杂,处于高原地带,受到高原动力和热力影响较大,在弱气压场模式下,没有明显的天气系统活动。不过受到地形影响,山地迎风坡的抬升作用很大,导致山地地区是雷暴产生的发源地,雷暴、冰雹天气要比平原地区多得多。弱气压场模式下,云系分布分散,中午时候出现分布均匀的小块云团,但随着热力影响,并且因为地形原因会在山地地区局部增强,并伴随着强对流天气,随后随着云团移动,到了平原地区渐渐发展成旺盛的云团变弱,并慢慢消失。
  结束语:通过对西藏地区对流云系天气学模式特征的研究,逐渐掌握这种对流云系天气引发的雷暴、冰雹天气影响,从而掌握对流云系天气的发生时间及相应变化趋势,对于西藏地区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晰莹,王承伟.高纬地区罕见的MCC卫星云图特征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390-395.
  [2]吴蓉璋.强对流降水云团的云图特征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9(3):14-20.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壮大,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愈加重要。而对生物资产的研究,我国理论界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生物资产的再生性、周期性、外部性及生物
近几年来,中国的信息化事业在国务院信息产业部的领导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集成电路卡(IC卡)以储存信息量大、安全保密性好、读卡简单快速等优点在公安、工商、税务、金融、商
李清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堪称大家的女性文学家。她毫无封建女性的卑顺之气,将典雅的东方女性美提高到一个新境界。她追求男女平等,同时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了
摘 要:在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公路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公路建设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施工安全,提高公路建设安全管理意识。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养护公路,确保施工安全。  关键词;公路建设;养护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要想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提高工程质量就要重视公路的养护工作和安全管理,在我国公路
摘 要:RTK技术是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其在工程测量工程中应用的比较多,可以有效提高测量的质量,还可以减轻测量人员的工作强度。工程测量对精确性要求比较高,测量人员必须应用先进的设备与技术,还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总结出高效的流程与方法。RTK技术在应用与发展的过程中日趋完善,其应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精准性也在不断提高,在工程测量中发挥着的较大的作用。RTK技术有着较强的灵活性,操作也比较简单,在工程测量
公司成立于1993年9月,注册资金50万人民币.公司前身是北京市劢博电子技术研究所.主要研究人员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高工、博士、硕士组成.现已完成或在研的项目
摘 要:"鱼化龙文苑"创建至今不到半年时间,学生管理者公开发表文章和摄影作品二十余篇(幅),此外,学生圈友的"挑战杯"国赛作品,刚刚在陕西省赛区获得12个奖项,令人震惊。本文调查研究了"鱼化龙文苑"创建至今短短五个月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成果,希望能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  关键词:鱼化龙文苑;发展历程;教育成果  “鱼化龙文苑”创建至今不到半年时间,学生管理者
在实际的机载多通道雷达系统中,由于存在系统幅相误差和载机的非平稳运动,DPCA条件很难满足而导致杂波抑制性能下降.本文通过预滤波处理补偿了载机的运动误差,同时保证了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