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拟金题
一块抹布可以擦亮玻璃,一棵小草可以擦亮春天,一句鼓励可以擦亮激情,一本书可以擦亮思想……
请以“擦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名师题解】
从提示语看,“擦亮”的写作范围很广泛,既可选择表层意义上的擦亮玻璃、擦亮门窗,又可以选择深层意义上的立意来构思文章,比如擦亮人的思想、心灵,擦亮人的“眼睛”。具体来说,可以写自然万象带给人们的触动,如一棵小草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给了人们无尽的希望;可以写一句话带给我们情思上的触动,如“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更可以写一本书带给人们思想上的积极影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孙少平人生重大的影响。这些积极、正能量的内容都能擦亮人们的思想和心灵,让人们以崭新的面貌上路。
写作不只是简单地呈现故事,而是要通过故事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而行文上,“擦亮”已经暗示了写作思路,应该有“擦亮”之前的状态呈现,而“擦亮”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更是本文的重点,描写中也绕不开人的感觉变化的描写,既要写出作者感受到“亮”到来的过程,更要有“擦亮”以后人们状态的呈现。可以是作者面对同一件事时态度完全反转的故事描述,也可以是抒发某种感情的难忘、感激,乃至终身铭记;可以是某一思想认识的深邃感悟,也可以旁征博引地诠释这一感悟,当然感悟应该是积极的,是有益于自己的、他人的、社会的。
【推荐素材】
素材一:
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鲁迅《藤野先生》
素材点拨: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原本就看不惯很多中国留学生的种种表现,而观看电影,更是让鲁迅擦亮了自己的思想:当初因为父亲的病,他去日本学医,希望学得西方医术,回国后救助同胞。然而,在日本的经历,让他发现中国的落后,首先是思想的愚顽麻木,他决定通过从事文艺运动以唤醒人民群众,“揭出病苦, 引起疗救的注意”。人生需要预设,但常常是模糊的,常常一个偶发的事件,擦亮了人的思想,从而使人生向着更为深远的方向迈进。
素材二: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時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朱自清《背影》
素材点拨:对于父亲的送别,作者一开始是极其反感的,但当五十多岁的父亲不顾及自己的肥胖身躯攀越栅栏给自己买橘子时,作者心灵上对父爱误解的尘埃瞬间被擦掉了。而父亲过铁道时小心翼翼呵护橘子的细节,再次让作者对父爱的认识更加明朗了。人,很多时候会在特定的瞬间被特定的小事擦亮了自己对真情的认知,还可能因为这样的擦亮而积极地影响了无数人。
素材三:
那一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刻应该休息了。但是比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沿着这个远离市中心的街区的热闹街道,走过工厂、空地和不讲究的住房。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接着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几个月以来使比埃尔和玛丽入迷的镭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镭不只是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能自动发光!在这个黑暗的棚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素材点拨:当“镭”在居里夫妇简陋的实验室放出微光时,瞬间点亮了夫妇二人的心,他们二人在极端环境下执着进行实验,终于有了硕果。而居里夫人的心灵被擦得更亮,因为这四年来,她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在凄风苦雨中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汉的工作。一个人为了理想信念永不放弃的品质和持之以恒的行动,让一个人最终站在成功巅峰,不仅擦亮了自己的灵魂,更擦亮了后来者。
佳作示例
擦亮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李烨韬
“下面报一下留在竞赛班的同学……”
坐在台下,我专注地听着,盼望着我的名字能从老师的口中欢快地蹦出。 然而,终究没有。
只能叹口气,将本欲喷薄而出的泪水硬生生地逼回肚里,落寞地走出教室,心中犹如蒙上了一层黑纱。
抬头看天,依旧是那令人羡慕的浅蓝,干净如雪的白云可望而不可即。
这就是失意人的感觉吗?
“放学去操场吗?”蓦地,好友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想来也不愿立即回家,我便默默点点头,答应了。
放学后的操场寂寥无人。同伴們早已卸下书包,在暗红的跑道上奔跑起来。我远远地看着他们精神抖擞的样子,竟生出羡慕来。我的心头依旧灰蒙蒙的一片,看不清前方。
身体没有动起来的欲望,便从书包里掏出一本书,今天带的是《肖申克的救赎》,只隐约记得讲的是一个叫安迪的人越狱的故事。
翻开书,我的心便随着安迪走入了肖申克的监狱。本来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却因被诬告而入狱。19年的监狱时光,他受尽了欺侮,甚至当他接近自己被诬告的真相时,却被虚伪的监狱长扼杀了这一希望。监狱里的人大多都是麻木度日,心如死灰,即便有了安迪的鼓舞,大多数人依旧还是我行我素。 看到这里,我的心里不禁为安迪打抱不平起来,亦为他的明天担心起来。
然而,他却成功地逃出去了。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他挣脱了束缚。
拍手称快之余,我亦满腹狐疑:他是怎么做到的?怀着激动的心情往下读,直到我读到他心中一直难忘的一句话:
“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不会消逝。”
是希望。
我逐渐明白了,或许监狱改变了他很多,但有一样东西,他从未改变,那就是希望之心。他时刻把它拿出来擦亮,一直坚持到了那个逃走的夜晚。在监狱里尚且如此,我怎能因这样的挫折就让生活的尘土蒙住了我的希望之心?
其实生活本就如此,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难题与不幸,不必苛求自己,也不必抱怨,我们要做的,就是时刻擦亮自己的希望之心。人生路上,它将化为一盏明灯,为我们的前行指明方向。
合上书,心一下子释然了,明镜般澄澈。深呼吸一口气,心中的不快早已消失不见。于是我铆足了劲,放开手脚,冲上跑道,畅快地奔跑起来。希望之心常擦亮,事未偿,又何妨!
蓦然回首,天,明净依旧。
【教师评点】
作者把文章的重点放在“擦亮心灵”这一过程上,由考试的失利到最后心情释然,重新拥抱希望,作者对于心灵变化的描写非常细腻。文章利用《肖申克的救赎》这一经典素材,凸显文章的主旨,语言简洁有力,读起来令人难忘。
一块抹布可以擦亮玻璃,一棵小草可以擦亮春天,一句鼓励可以擦亮激情,一本书可以擦亮思想……
请以“擦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名师题解】
从提示语看,“擦亮”的写作范围很广泛,既可选择表层意义上的擦亮玻璃、擦亮门窗,又可以选择深层意义上的立意来构思文章,比如擦亮人的思想、心灵,擦亮人的“眼睛”。具体来说,可以写自然万象带给人们的触动,如一棵小草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给了人们无尽的希望;可以写一句话带给我们情思上的触动,如“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更可以写一本书带给人们思想上的积极影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孙少平人生重大的影响。这些积极、正能量的内容都能擦亮人们的思想和心灵,让人们以崭新的面貌上路。
写作不只是简单地呈现故事,而是要通过故事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而行文上,“擦亮”已经暗示了写作思路,应该有“擦亮”之前的状态呈现,而“擦亮”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更是本文的重点,描写中也绕不开人的感觉变化的描写,既要写出作者感受到“亮”到来的过程,更要有“擦亮”以后人们状态的呈现。可以是作者面对同一件事时态度完全反转的故事描述,也可以是抒发某种感情的难忘、感激,乃至终身铭记;可以是某一思想认识的深邃感悟,也可以旁征博引地诠释这一感悟,当然感悟应该是积极的,是有益于自己的、他人的、社会的。
【推荐素材】
素材一:
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鲁迅《藤野先生》
素材点拨: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原本就看不惯很多中国留学生的种种表现,而观看电影,更是让鲁迅擦亮了自己的思想:当初因为父亲的病,他去日本学医,希望学得西方医术,回国后救助同胞。然而,在日本的经历,让他发现中国的落后,首先是思想的愚顽麻木,他决定通过从事文艺运动以唤醒人民群众,“揭出病苦, 引起疗救的注意”。人生需要预设,但常常是模糊的,常常一个偶发的事件,擦亮了人的思想,从而使人生向着更为深远的方向迈进。
素材二: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時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朱自清《背影》
素材点拨:对于父亲的送别,作者一开始是极其反感的,但当五十多岁的父亲不顾及自己的肥胖身躯攀越栅栏给自己买橘子时,作者心灵上对父爱误解的尘埃瞬间被擦掉了。而父亲过铁道时小心翼翼呵护橘子的细节,再次让作者对父爱的认识更加明朗了。人,很多时候会在特定的瞬间被特定的小事擦亮了自己对真情的认知,还可能因为这样的擦亮而积极地影响了无数人。
素材三:
那一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刻应该休息了。但是比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沿着这个远离市中心的街区的热闹街道,走过工厂、空地和不讲究的住房。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接着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几个月以来使比埃尔和玛丽入迷的镭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镭不只是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能自动发光!在这个黑暗的棚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素材点拨:当“镭”在居里夫妇简陋的实验室放出微光时,瞬间点亮了夫妇二人的心,他们二人在极端环境下执着进行实验,终于有了硕果。而居里夫人的心灵被擦得更亮,因为这四年来,她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在凄风苦雨中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汉的工作。一个人为了理想信念永不放弃的品质和持之以恒的行动,让一个人最终站在成功巅峰,不仅擦亮了自己的灵魂,更擦亮了后来者。
佳作示例
擦亮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李烨韬
“下面报一下留在竞赛班的同学……”
坐在台下,我专注地听着,盼望着我的名字能从老师的口中欢快地蹦出。 然而,终究没有。
只能叹口气,将本欲喷薄而出的泪水硬生生地逼回肚里,落寞地走出教室,心中犹如蒙上了一层黑纱。
抬头看天,依旧是那令人羡慕的浅蓝,干净如雪的白云可望而不可即。
这就是失意人的感觉吗?
“放学去操场吗?”蓦地,好友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想来也不愿立即回家,我便默默点点头,答应了。
放学后的操场寂寥无人。同伴們早已卸下书包,在暗红的跑道上奔跑起来。我远远地看着他们精神抖擞的样子,竟生出羡慕来。我的心头依旧灰蒙蒙的一片,看不清前方。
身体没有动起来的欲望,便从书包里掏出一本书,今天带的是《肖申克的救赎》,只隐约记得讲的是一个叫安迪的人越狱的故事。
翻开书,我的心便随着安迪走入了肖申克的监狱。本来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却因被诬告而入狱。19年的监狱时光,他受尽了欺侮,甚至当他接近自己被诬告的真相时,却被虚伪的监狱长扼杀了这一希望。监狱里的人大多都是麻木度日,心如死灰,即便有了安迪的鼓舞,大多数人依旧还是我行我素。 看到这里,我的心里不禁为安迪打抱不平起来,亦为他的明天担心起来。
然而,他却成功地逃出去了。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他挣脱了束缚。
拍手称快之余,我亦满腹狐疑:他是怎么做到的?怀着激动的心情往下读,直到我读到他心中一直难忘的一句话:
“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不会消逝。”
是希望。
我逐渐明白了,或许监狱改变了他很多,但有一样东西,他从未改变,那就是希望之心。他时刻把它拿出来擦亮,一直坚持到了那个逃走的夜晚。在监狱里尚且如此,我怎能因这样的挫折就让生活的尘土蒙住了我的希望之心?
其实生活本就如此,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难题与不幸,不必苛求自己,也不必抱怨,我们要做的,就是时刻擦亮自己的希望之心。人生路上,它将化为一盏明灯,为我们的前行指明方向。
合上书,心一下子释然了,明镜般澄澈。深呼吸一口气,心中的不快早已消失不见。于是我铆足了劲,放开手脚,冲上跑道,畅快地奔跑起来。希望之心常擦亮,事未偿,又何妨!
蓦然回首,天,明净依旧。
【教师评点】
作者把文章的重点放在“擦亮心灵”这一过程上,由考试的失利到最后心情释然,重新拥抱希望,作者对于心灵变化的描写非常细腻。文章利用《肖申克的救赎》这一经典素材,凸显文章的主旨,语言简洁有力,读起来令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