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公民环境道德及其建设路径探析

来源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kon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公民环境道德建设,促进公民环境道德养成,是扭转严峻环境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公民环境道德认知、情感、信仰和行为四项公民环境道德内容内嵌于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决定着生态文明建设方向的统一性、行为的自觉性、战略的坚定性和行动的实效性。公民环境道德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民生福祉,必须通过宣传、教育、实践、法律等途径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效。
其他文献
在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采购、销售、服务的范畴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各国企业间的合作和竞争同步发展,国际贸易越来越且呈现出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特点。在国际
文章站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角度,从博物馆的内涵与历史使命出发,阐述博物馆宣传教育与网络媒体信息传播技术结合的积极作用,剖析在网络媒体下数字博物馆对人们生活与学习多方
随着体验时代的到来和旅游体验影响的日益扩大,学术界越来越重视从旅游体验的视角分析和探讨旅游产品的开发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体验的内涵,并从主观性、情感性、参与性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特殊的兴盛与高潮期。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音乐的技巧和表现力也在不断增强,从初期模仿西方舶来音乐时期,到左翼电影音乐创作时期,再到建立中
<正>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矢志不渝,精勤不倦;对生物科学有更深的爱,所以执着无悔,勇攀高峰。忙碌的身影虽默默无闻,但执着始终写在脸上,沉静有力;从理论到实践,从创新
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口译的影响,考察了前人对口译译员能力的研究,发现研究者重视对译员的语言运用、逻辑思维、心理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却不甚重视他们的技术
<正> 20世纪以来,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日益提高,在发达国家,其比例已达到50—70%。70年代以来,随着在全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激光技术、生物
2003年德国电影《再见,列宁》上映后获得巨大成功,究其原因,在于其传统与创新兼备的风格,既继承了德国电影批判反思历史政治的传统,又选择了从描述普通人生活的角度切入,将个
GPS原理与应用课程是测绘类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结合GNSS定位的最新研究进展,针对目前GPS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的不足,提出选用合适的教材、调整教学内容和课时;丰富教学
政治合法性关系到执政党执政地位的稳固与政治秩序的安定。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和巩固自己的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做出了不懈的探索,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合法性基础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