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庄子”到“强子”谈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教学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Kil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节课,是一节大胆的尝试课,它不属于教学大纲的要求,它是在我校“课程整合”大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在本节课中,我们还为“小初衔接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一课题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这节课,我们将数学与文学进行整合,从《庄子天下篇》的三句古文入手,找出数学的元素,提出问题并解决,将本册教材《数学广角》的一个内容整合到本节内容中来,再次体现了学科内知识的整合.在本节课中,我们力图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特别是数形结合、极限、函数的思想.从课程一开始,我们就紧紧围绕图形展开,从画图探究和到使学生感受极限的思想,从解决庄子问题到寻找强子问题的答案,我们的每一步都有不同图形的展示,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独立画图,并有所创新.虽然本节课的难度有些大,但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达成得较好.
  【关键词】从“庄子”到“强子”;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
  一、从“庄子”到“强子”
  标题的确定,笔者把本节课的标题定为《从“庄子”到“强子”》,在我们自己的学校执教这节课,学生对这个标题会感到很有意思,特别是一开始呈现两张照片,学生都会不自觉地加入猜想他们是谁的过程中来,兴趣盎然地投入教学过程中.出示两张照片,一张“庄子”,一张“强子”.使学生感受题目的新颖别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积极投入教学,并能介绍“强子”.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说一说照片上的人物,并做簡单介绍.(如果学生不能介绍庄子,教师可以代替简单介绍).
  二、探索问题
  利用折现统计图直观地使学生感受极限的思想,比单纯的想象和说教更具说服力.图形一出来,根据折现统计图的特点,学生会很容易的想象到数据的发展趋势.在此处,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准确,“随着……,越来越……”虽然没有提到函数的任何信息,但是函数的思想已经深入其中.在此环节,笔者感受到,数学的思想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思想方法必然以其他思想方法为依托,多种思想方法的融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一)出示庄子天下篇的三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有不认识的字吗?
  2.有不理解的字吗?
  3.既然是日取其半,两天就取完了,为什么还会万世不竭呢?
  通过问题的设计,使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理解单位“1”的变化.
  (二)学生自主画图探究和的规律
  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说明问题.学生可能会用正方形、线段、圆等进行说明.教师搜寻具有代表性的图形进行展示.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图形说明问题.
  三、找出问题
  学生读题这一个环节必不可少,在这节课中,笔者共安排了两次读题.第一次读“关键字”至关重要,学生能够找出关键字并解释关键字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难点不攻自破,学生对单位的理解更深一步.第二次读题,是让学生读出省略号的内容,既突破了另一个难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联想”能力.
  (一)课件展示
  利用折现统计图使学生感受极限的思想.教师充分利用课件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根据折现统计图判断发展趋势.学生自教师的引导下体会极限的思想方法,学生积极投入教学过程中.
  (二)强子问题
  1.学生代表读题,并读出关键字词.
  设计意图:突破这个问题的难点,单位“1”的变化.
  2.教师板演第一天、第二天的画图过程.
  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三)学生填写表格
  1.第一天和第二天“取”和“剩”的情况.
  2.学生自己画图,找出第三天“取”和“剩”的情况.
  3.不画图,直接写出第四天“取”和“剩”的情况.
  4.直接写出第6天“取”和“剩”的情况.
  5.直接写出第n天“取”和“剩”的情况.
  四、解决问题
  本节课,也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数形结合和化繁为简.通过学生多次画图,使学生感受到数形结合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也培养了学生的画图能力,两个重要结论的产生都来自最简单的形式,通过层层递进,是规律跃然纸上.例如,1.如果这根绳子长10米,第三天去了多少米?2.如果这根绳子长10米,第四天取完后还剩下多少米?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画图,学生代表板演画图过程.学生代表发言.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汇报.最后作业:列式求“庄子”问题中的每一个数.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解决问题,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多多练习,运用熟练!
  五、结束语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就是学生的兴奋劲没有充分地调动,这样一节难度较大的课,只有学生兴奋,才能更专心的投入.这是笔者发表的第三篇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的文章,希望教师多多探讨交流.
  【参考文献】
  [1]杨宇霆,张新明.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以小学数学六年级人教版“圆的面积”教学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8(10):48-50.
  [2]王晶.对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画图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8):64.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培养其自己的主体意识,是一个重要且困难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教学环境,通过主体式教育,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性;意识培养  一、让学生自己操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
【摘要】探索数学生活教学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走进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性,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分别从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引起认知冲突;利用生活知识,在参与中体会数学;设计生活化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生活实践活动,巩固新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贴近;生活;“教数学”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离开学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完善科学的资金扶持。本文对照国际通行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标准、原则对阳朔旅游业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就资金扶持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提
目的:提出一种精密离心机主轴回转系统误差分析方法。方法基于奇异谱分析对主轴回转误差的趋势进行提取,采用4个安装指定位置的高精度传感器测量轴回转相对位置变化,对数据进行
【摘要】学生的生活实践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数学课堂教学要紧扣学生已有知识点和紧密联系生活,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相辅相成.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努力以自己的教学美,开启学生学习的乐与思,通过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获得,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让数学生活化学习绽放学生思维的火花.  【关键词】数学学习;生活化;学生思维;策略  数学课堂学生搭建
本文分析了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新方案出台的背景,解读了方案要点,讨论了社会各界对方案的争议,最后阐述了该方案所产生的影响及对完善我匿金融监管的启示。
【摘要】做好课堂教学小红小组释疑和展示交流两环节,打造课堂教学高效性.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因此,写好“教学后记”是备课的好“帮手”.写好课堂教学后记,打造课堂教学高效性.做好课堂教学“点线面体”,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培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途径  一、做好课堂教学两环节,打造课堂教学高效性  小组释疑中问题是主线,学生对学和群学.通过同质对学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粮食生态效率是衡量粮食生产与资源环境协调的重要指标。将面源污染纳入到粮食生产效率测算体系,运用改进的SBM-DEA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的粮食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根据生产过程中各投入产出因素的冗余率或不足率提出改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研究期间中国粮食生态效率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粮食主产区生态效率增长幅度明显;从地区来看,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