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在非洲大地播种友谊,感受真情……
1974年,我会派出的中国武汉杂技团第一脚踏上西非塞拉利昂的土地,开始它在几内亚、喀麦隆、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刚果等非洲八国的巡回演出。十几小时的连续飞行,颠三倒四的时差反应,冷热骤变的气候条件,没有难住这批生龙活虎的小青年随时进入最佳状态。他们冒着毫无遮挡的炎炎烈日,在热带非洲的海岸边、大漠里、草原上,搭台、练功、演出,将精湛的东方艺术,将中国人的热情、幽默和乐观带给非洲普通老百姓。所访国的开国领袖们,塞拉利昂斯蒂文思总统、塞内加尔桑戈尔总统、几内亚塞古·杜尔总统、喀麦隆阿希乔总统……和他们的夫人们、孩子们观看演出,“中非友谊万岁”的欢呼声激荡明月星空……而在这个年代,中国人和非洲人虽都有一颗友好的心,彼此之间还谈不上相互了解,一些生活小插曲,说明了这个问题:非洲小青年对我杂技小演员的才艺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又困惑不解,便偷偷在一旁观察,终于宣布发现了秘诀,是中国人随身携带的褐色“神水”(指茶水)使他们力拔山兮气盖世;热情的旅店老板一筹莫展,为什么厨师精心制作的美味饭菜提不起中国人的兴趣?而那黑乎乎的玩意儿(指我们自带的各色酱菜)竟能使他的客人胃口大开!我们临行前他要两小瓶做纪念,私下说将仿此精心研制,好在今后拉中国顾客来吃饭;中国小青年怕见非洲姑娘。她们平时着装鲜丽,演出时候却裸露胸脯。每当她们主动献舞,中国小伙子都会尴尬地闪躲。我们仰笑:非洲的古朴和原始撞击了中国的封建老夫子……
这位既是作家又是诗人的总理,热情称赞刚果与各国人民友好协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典范性的合作关系。事实上,是刚果友协主席维塔尔·巴拉(刚果劳动党的中央委员)首先打开了法语非洲和我国民间交往的大门,积极推动了刚果从知识分子到普通农民来华学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记得一组朴实的刚果老农在广东东莞发现了木薯田,高兴得跳起噹噹舞,说回国后要将这一喜讯登报传播。原来凉拌木薯叶是很多在华留学生的思乡菜,他们的远方的亲人因此感到无奈。老农们当场教我们如何采摘,相信非洲人自带调料,可以在中国吃到他们的“看家菜”。这回,我们在扎伊尔的总统庄园大餐厅里,在刚果河畔“小舰队”名饭馆里,都尝到了鲜嫩滑利的木薯叶。一位白人老太太友善地要我们多吃些,说独特的自制调料是小菜的魅力所在,“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下次再吃就变成另一口味了。其后,每到非洲,只要有机会,我总会挑食这美味地方菜。现在,每想起这块神奇的土地,也会对它产生一种相思。
那天,这位军人出身的总统一反公开露面时的威严,轻松、随和而亲切,在青枝绿丛中和我们聊天,滔滔刚果河水就在不远的脚下流过。谈到总统庄园里的国宝--矮猩猩,他建议我们去参观,我们便有了一个难忘的经历:一头比人高大的猩猩正坐着抽烟,夹烟的动作和吞云吐雾的神态和人无二致,好奇的我们当着它的面大声议论,不料它猛地甩掉烟,立起身,端起身边的一大桶水向我们泼洒,我们扭头跑都来不及躲闪,被浇了一身……我们没想到,动物也有自尊,是我们的不礼貌,激起了它愤怒的报复。
扎伊尔的富饶、美丽更令我们羡慕。布卡武农业大区青山绿水,黑油油的梯田沿山坡伸延。团内一位人民公社的领导抓起一把泥,说这里的土壤胜过他们家乡的肥料!在铜都卢本巴希,国家级矿石博物馆里丰富多彩的矿物标本使人眼花缭乱;坐在直升飞机上,我们俯看扎伊尔河(即刚果河)上恢弘的英加水电站工程;在戈马的国家公园里,我们乘坐军用吉普,由全副武装的园林警陪伴,造访中部非洲的野生动物群;在绿水荡漾的苇丛碧湖边,主人盛情款待我们品尝鲜活鱼的烧烤,鹈鹕群就在我们身边舞蹈……
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像爷爷一样亲切。他要他的侄子—毛中友协会长塞加内。达达赫(毛人民党的政治局委员)照顾好兄弟中国的客人。一定要让代表团见证伟大的毛-中友谊—参观中国援建的努瓦克肖特深水港和基法中国医疗队。在大西洋的流沙岸边崛起钢铁基础的海港,无疑是动天地、泣鬼神的旷世壮举,谁能不为中国的真诚所动?在大沙漠的帐棚里,我们探访可敬可佩的中国大夫,是他们用中国人的血浆拯救黑皮肤弟兄,谁又能挑战中国的牺牲?中国大夫艰苦的生活环境又是常人难以置信,他们是凭着铁的意志“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义务”,他们何尝不思念亲人和家乡?他们有一句顺口溜,反映了寂寞时的心境:“毛里塔尼,毛里塔尼,只有沙子没有泥,我的家乡很美丽,总不能常年在这里,你该理解我的心”……
是的,这里是一片贫脊的土地,但这里有知恩图报的人民,从上到下,对中国人,一片真心和实意。主人长途驱车领我们看北方渔港努瓦迪布,那里已有上海的远洋轮在捕鱼。车子在沙漠中迷了路,开进了毛国境外的西属撒哈拉--一块有领土争议的土地,千里荒无人烟,冲突三方的政治谈判正在紧张进行。所幸它们都是中国的友邦,我们有惊无险地作了一次小小闯荡;应邀出席帐棚里的盛宴,使我们体验了北非游牧民族的习俗。主宾背靠软垫身坐厚地毯,半倚半躺着聊天,共饮一个碗中的鲜马奶,生食现宰羊的鲜肝和肥油……那美味“库司库司”羊肉手抓饭和饭后三盅浓厚的薄荷茶是北非阿拉伯饮食文化的精华,饱含家庭主妇们长时间的集体劳作和她们盛情待客的真诚……
会见在国家军的军营里进行,总统日常就在这里办公。沉着而坚韧是他留给我们的最深印象。这个萨赫勒内陆国正经历着连续十年的大旱,大地一片沙黄,牧草焦枯,灌木稀疏,而英雄的尼日尔人民却用自己劳动创造了粮食自给的奇迹。在苍黄的大自然中唯有一种叫苦楝树的,干粗叶茂,以绿荫给人清凉。这种树就像吃苦耐劳的尼日尔人民。
最美好的一个夜晚是在总统官邸大草坪上,总统夫人请代表团品尝烤全羊。四位身着白制服、手戴白手套的侍者将两只烤得焦黄的的整羊放在铁架上抬上场,空气中顿时飘起浓郁的调料香。我们走近油滋滋的烤羊前,两名白衣大厨按我们指示的部位操刀割肉……面对朗朗明月,身吹微微凉风,我们和尼日尔朋友自由聊天,他们高兴地相互传告,中国也有浩浩大漠和穆斯林弟兄……
1974年,我会派出的中国武汉杂技团第一脚踏上西非塞拉利昂的土地,开始它在几内亚、喀麦隆、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刚果等非洲八国的巡回演出。十几小时的连续飞行,颠三倒四的时差反应,冷热骤变的气候条件,没有难住这批生龙活虎的小青年随时进入最佳状态。他们冒着毫无遮挡的炎炎烈日,在热带非洲的海岸边、大漠里、草原上,搭台、练功、演出,将精湛的东方艺术,将中国人的热情、幽默和乐观带给非洲普通老百姓。所访国的开国领袖们,塞拉利昂斯蒂文思总统、塞内加尔桑戈尔总统、几内亚塞古·杜尔总统、喀麦隆阿希乔总统……和他们的夫人们、孩子们观看演出,“中非友谊万岁”的欢呼声激荡明月星空……而在这个年代,中国人和非洲人虽都有一颗友好的心,彼此之间还谈不上相互了解,一些生活小插曲,说明了这个问题:非洲小青年对我杂技小演员的才艺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又困惑不解,便偷偷在一旁观察,终于宣布发现了秘诀,是中国人随身携带的褐色“神水”(指茶水)使他们力拔山兮气盖世;热情的旅店老板一筹莫展,为什么厨师精心制作的美味饭菜提不起中国人的兴趣?而那黑乎乎的玩意儿(指我们自带的各色酱菜)竟能使他的客人胃口大开!我们临行前他要两小瓶做纪念,私下说将仿此精心研制,好在今后拉中国顾客来吃饭;中国小青年怕见非洲姑娘。她们平时着装鲜丽,演出时候却裸露胸脯。每当她们主动献舞,中国小伙子都会尴尬地闪躲。我们仰笑:非洲的古朴和原始撞击了中国的封建老夫子……
这位既是作家又是诗人的总理,热情称赞刚果与各国人民友好协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典范性的合作关系。事实上,是刚果友协主席维塔尔·巴拉(刚果劳动党的中央委员)首先打开了法语非洲和我国民间交往的大门,积极推动了刚果从知识分子到普通农民来华学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记得一组朴实的刚果老农在广东东莞发现了木薯田,高兴得跳起噹噹舞,说回国后要将这一喜讯登报传播。原来凉拌木薯叶是很多在华留学生的思乡菜,他们的远方的亲人因此感到无奈。老农们当场教我们如何采摘,相信非洲人自带调料,可以在中国吃到他们的“看家菜”。这回,我们在扎伊尔的总统庄园大餐厅里,在刚果河畔“小舰队”名饭馆里,都尝到了鲜嫩滑利的木薯叶。一位白人老太太友善地要我们多吃些,说独特的自制调料是小菜的魅力所在,“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下次再吃就变成另一口味了。其后,每到非洲,只要有机会,我总会挑食这美味地方菜。现在,每想起这块神奇的土地,也会对它产生一种相思。
那天,这位军人出身的总统一反公开露面时的威严,轻松、随和而亲切,在青枝绿丛中和我们聊天,滔滔刚果河水就在不远的脚下流过。谈到总统庄园里的国宝--矮猩猩,他建议我们去参观,我们便有了一个难忘的经历:一头比人高大的猩猩正坐着抽烟,夹烟的动作和吞云吐雾的神态和人无二致,好奇的我们当着它的面大声议论,不料它猛地甩掉烟,立起身,端起身边的一大桶水向我们泼洒,我们扭头跑都来不及躲闪,被浇了一身……我们没想到,动物也有自尊,是我们的不礼貌,激起了它愤怒的报复。
扎伊尔的富饶、美丽更令我们羡慕。布卡武农业大区青山绿水,黑油油的梯田沿山坡伸延。团内一位人民公社的领导抓起一把泥,说这里的土壤胜过他们家乡的肥料!在铜都卢本巴希,国家级矿石博物馆里丰富多彩的矿物标本使人眼花缭乱;坐在直升飞机上,我们俯看扎伊尔河(即刚果河)上恢弘的英加水电站工程;在戈马的国家公园里,我们乘坐军用吉普,由全副武装的园林警陪伴,造访中部非洲的野生动物群;在绿水荡漾的苇丛碧湖边,主人盛情款待我们品尝鲜活鱼的烧烤,鹈鹕群就在我们身边舞蹈……
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像爷爷一样亲切。他要他的侄子—毛中友协会长塞加内。达达赫(毛人民党的政治局委员)照顾好兄弟中国的客人。一定要让代表团见证伟大的毛-中友谊—参观中国援建的努瓦克肖特深水港和基法中国医疗队。在大西洋的流沙岸边崛起钢铁基础的海港,无疑是动天地、泣鬼神的旷世壮举,谁能不为中国的真诚所动?在大沙漠的帐棚里,我们探访可敬可佩的中国大夫,是他们用中国人的血浆拯救黑皮肤弟兄,谁又能挑战中国的牺牲?中国大夫艰苦的生活环境又是常人难以置信,他们是凭着铁的意志“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义务”,他们何尝不思念亲人和家乡?他们有一句顺口溜,反映了寂寞时的心境:“毛里塔尼,毛里塔尼,只有沙子没有泥,我的家乡很美丽,总不能常年在这里,你该理解我的心”……
是的,这里是一片贫脊的土地,但这里有知恩图报的人民,从上到下,对中国人,一片真心和实意。主人长途驱车领我们看北方渔港努瓦迪布,那里已有上海的远洋轮在捕鱼。车子在沙漠中迷了路,开进了毛国境外的西属撒哈拉--一块有领土争议的土地,千里荒无人烟,冲突三方的政治谈判正在紧张进行。所幸它们都是中国的友邦,我们有惊无险地作了一次小小闯荡;应邀出席帐棚里的盛宴,使我们体验了北非游牧民族的习俗。主宾背靠软垫身坐厚地毯,半倚半躺着聊天,共饮一个碗中的鲜马奶,生食现宰羊的鲜肝和肥油……那美味“库司库司”羊肉手抓饭和饭后三盅浓厚的薄荷茶是北非阿拉伯饮食文化的精华,饱含家庭主妇们长时间的集体劳作和她们盛情待客的真诚……
会见在国家军的军营里进行,总统日常就在这里办公。沉着而坚韧是他留给我们的最深印象。这个萨赫勒内陆国正经历着连续十年的大旱,大地一片沙黄,牧草焦枯,灌木稀疏,而英雄的尼日尔人民却用自己劳动创造了粮食自给的奇迹。在苍黄的大自然中唯有一种叫苦楝树的,干粗叶茂,以绿荫给人清凉。这种树就像吃苦耐劳的尼日尔人民。
最美好的一个夜晚是在总统官邸大草坪上,总统夫人请代表团品尝烤全羊。四位身着白制服、手戴白手套的侍者将两只烤得焦黄的的整羊放在铁架上抬上场,空气中顿时飘起浓郁的调料香。我们走近油滋滋的烤羊前,两名白衣大厨按我们指示的部位操刀割肉……面对朗朗明月,身吹微微凉风,我们和尼日尔朋友自由聊天,他们高兴地相互传告,中国也有浩浩大漠和穆斯林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