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t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认识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思维活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开拓新领域、新成果。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培养和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多种思维活动。而且,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往往要经过长期的刻苦的探索和钻研以及多次的失败之后才能取得。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主动性和创见性的思维,包括抽象思维、灵感思维、扩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分合思维、联想思维等。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遇到问题时改变固有的思维程序和步骤,从相反的方向来展开思路分析问题和得出新观点;其次,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是指遇到问题时能对事物做到由此及彼的合理的具有创造性的想象,联系与之相关的事物来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比较,从而找到结果;第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思维方能够不局限于一点,向四面八方辐射来思考和重组信息,以求得创新的结果;第四,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集中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对现有的信息和方案进行集中筛选,然后采纳一个最理想的方案,从而求得正确的结论;最后,培养学生的统摄思维。统摄思维是指用一个集合新概念来取代若干概念,或者赋予老概念以更多新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所谓培养学习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善于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本,钻研教材,分析教材,自主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重点和解决难点。培养思考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周围事物和现象,发现鲜为人知的内在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则是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到知识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做一些与之相关的事物,来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只有先培养好学生的这些能力,才能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2.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质疑和合理猜想
  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不能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这样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且对于知识的认识浮在表面,不能深入理解。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质疑和合理猜想,由质疑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然后通过好奇心驱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真正解决问题,实现创新。
  3.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因此我们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创造一个能够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并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的学习环境,逐渐培养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发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手段,如:设计探索性的物理实验、组织小组交流讨论、进行分组智力竞赛、举行小论文答辩会、开办物理板报等。这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这些教学过程中发散思维,主动开发自己的创造性。
  4.改进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初中物理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如进行大气压实验教学时,教材的顺序是在水瓶中装满水,用一个厚度适当的纸片将杯口盖住,然后将杯子翻转过来,水不会外漏。这样的演示,学生并不会从心里认定是大气压强的作用,而是产生怀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解除疑惑。如让学生摆脱教材的束缚,将实验中的水杯底部开几个小孔,演示时先用手指按住小孔,实验结果和之前一样。但是当手指放开,纸片随即落下,这一改进,使学生解除疑惑,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个理论。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还要帮助学生真正做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和沟通,并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将知识学牢学活并且转化为个人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开拓具有灵活性、独特性、流畅性和变通性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善于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黄春香)
其他文献
2011~2012学年期间,我参加了本校关于“如何增强历史教学趣味性”的课题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高中学生普遍用“枯燥、没意思”或“不重要、应付”之类的字眼來形容对高中历史学习的感受。高中历史也是文科高考的一个科目,为什么学生会这么不喜欢呢?经过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之后,我意识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高中历史教学缺乏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趣味
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日两国统治集团都进行了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近代化改革运动,即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但这两个运动的成效却相差悬殊,其原因固然是复杂的。本文仅就两国铸造军舰和筹划海防观念之差异作简单的分析,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近代中日两国筹划海防的策略观念有很大差异  日本明治政权建立后,便以对外侵略扩张作为基本国策,其策略是对欧美强国暂且妥协,而把中、朝两国作为首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情感教育,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只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关注,那么,学生会变成什么样?他们怎么能够从政治课当中学会做人、学会理性做事?因此,用情感教育唤醒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尤为重要。  一、政治课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这样的班干竞选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不直接公布结果?为什么还要问我可不可以再当学习委员?……这些疑问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失落感一下子在我的内心蔓延。  记得那是开学的前一天,我们班进行班干竞选,面对投票结果,班主任并没有立即公布。会后,班主任发信息问我可不可以再当学习委员,我没回班主任的信息,内心充满了不快。  开学的第一天  今天班主任把名单公布出来了。她让小林当班长,让我当学习委员,让这次同样竞选正
从2012年2月开始,我校开展了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用好课堂第一个五分钟,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研究。在调查研究及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实现有效课堂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笔者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第一个五分钟,如何运用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出的若干思考。  一、思想品德教育信息资源的含义  思想品德教育信息资源是指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能够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