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取向变革看职业教育课程教材形态的发展趋势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ku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不断融合中,教学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课程教材形态不同程度受到教学取向变革的影响。在为理解而教的教师中心取向下,职业教育强调双基训练,课程教材呈现出学科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在为迁移而教的能力本位取向下,职业教育从过去比较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转变到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资源建设使得课程教材更加动态立体;在为智慧而教的生态系统取向下,随着互联网技术、增强现实技术(AR)和人工智能(AI)等的快速发展,"纸质教材、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新形态正在形成。
其他文献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可再生碳源,年产量超过1500亿t,广泛存在于农林等有机固体废物中,尤其以农业废物为主。仅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就高达7亿t左右,其中稻草秸秆
探究性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一项热门课题,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不仅是人们评议世事的准则,其实也每每是人们分析问题的思路和眼光。在晚近中国史上,无论是陈寅恪还是罗家伦,都是声誉崇隆、光前裕后的重量级人
孟子以"见牛未见羊"来论证"以羊易牛"合法性的做法,给后世学者解读"以羊易牛"带来了不少困扰。朱熹从"仁术"、"理未形"、"人物有别"等角度替孟子进行辩护。"见牛未见羊"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