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游踪》之误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hong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瘦鹃先生《苏州游踪》一书,是先生逝世(一九六八)后,于一九八O年由江苏金陵书画社把他的遗作搜集起来编成的。这些文章,引古人诗词散文较多,编辑过程中,未能很好地核对原文。现在看来,错处甚多:
  《观光玄妙观》一篇,引清初词人陈其年的一首《沁园春·秋日登姑苏玄妙观弥罗阁》:“肃肃多阴,萧萧以风,危乎高哉见飞薨夏榭,虹,梅梁藻井,龙鬼。灯烛晶荧,铎铃戛触,虎篆雷音百幅裁。锵创佩,是南陵朱鸟,黄能。玲珑月殿云阶,况珠斗斓绝点埃。正井公夜戏,象博,麻姑尽降,绣帔瑶钗。叱日呼烟,囚蛟锁魅,五利文成未易才。银鸾背,笑蟾蜍窟里,金粟争开。”其中“是南陵朱鸟,黄能”句,按《沁园春》格式应是四字(《沁园春》词调无两字句),经查原文应是“北极黄能”(据四部丛刊本《陈迦陵文集》第十三册第三十五卷第14页,下引同)。原来是“南陵”对“北极”,“朱鸟”对“黄能”。又如下半片“正井公夜戏,象博”句,经查原书应是“犀枰象博”。如《杨梅时节到西山》一文中,周先生引易实甫的一首七律,其中开头四句标点成:“石公山畔此勾留,水国春寒尚似秋天;外有天初泛艇,客中为客怕登楼。”第二句的“天”字当然应后属,不用解释了。又如前引陈其年的《沁园春》词中“危乎高哉见飞薨夏榭”句,应在“危乎高哉”后断句,不应连成一句。
  有些字句凭其内容,也可发现其差错。如“见飞薨夏榭”中的“夏”,核原文应为“复”。“复”者,重叠也。“复榭”就是重重高屋,与“飞薨”并列。又如“锵创佩”的“创”为“剑”之误。再如周先生在《杨梅时节到西山》一文中引了唐代诗人皮日休《太湖诗·初入太湖》一首,其中有句云:“倏忽雪阵吼,须臾玉崖圻。”两句两个错字,其中“雪”应为“雷”,“圻”应为“坼”。且不说后一错字,单说一个“雪”字,起码有三点应引起注意:一是周先生是写杨梅时节到西山,当然不会引用描写冬景的诗;二是“雪”不会“吼”,应是“雷”“吼”;三是该诗前有一“序”曰:“十一年夏六月,会大司谏清河公忧霖雨之为患,乃择日休,将公命,祷于震泽,祀事既毕,神应如响。”可见“雪”字为“雷”字之误。(皮日休的文字均见《皮子文薮》,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第143页)
  还有一些作者可能是一时笔误,编辑时亦未能发现。如《访古虎丘山》一文中有一句:“吴县太守褚渊过吴境。”“褚渊”为南朝宋、齐时人,曾为“吴兴太守”,“吴县”为“吴兴”之误。再如《观光玄妙观》一文“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黄天源、冯秉钧老师傅手制的一座三清全景。”句,“黄天源”与“冯秉钧”之间用一顿号,似乎“三清全景”是“黄天源”与“冯秉钧”两个人手制的,其实“黄天源”是苏州城里玄妙观旁边的一家著名吃食店的店名,不是指人名。那句话的意思是指“黄天源”店里的冯秉钧师傅。因此,不能在“黄天源”与“冯秉钧”之间加一顿号。
其他文献
读《阳翰笙剧作集》    阳翰笙是我国著名的革命戏剧家。  这首先是指他是一位剧作家。阳翰笙自一九二七年底,从南昌起义的武装战场回到上海,由党的安排,参加创造社,走上革命文学道路以来,先写小说,后从事电影文学创作,接着,电影、戏剧同时搞,都取得很大的成就,在革命文学和戏剧、电影发展史上占了一席地位。  在戏剧创作方面,除去与田汉合作的独幕剧《晚会》不算,他一共写了八个大型话剧。这就是:抗战开始时,
克里斯托弗·衣修午德的小说《紫罗兰姑娘》英文原本初版在一九四五年十月,我的中译本一九四七年二月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稍有节略的译文一九四六年先在上海《文艺复兴》杂志上发表过)距今已经三十五、六年了。从前读过这个译本的朋友们愿意重见到它,出版社借到一本读了,也愿意重印它。现在就据原文校对修订了一遍,交出付排。  译本原有我写的序文。作者对它还满意(他接到我寄给他看的序文英文稿后,回信说,“如果译
隨着再次入主喀布尔,阿富汗塔利班忽然成为世界上最受关注的组织。那么,塔利班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回顾历史,20多年里,塔利班是如何吸取经验和教训,试图重塑形象的?其又真正改变了多少?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奥马尔和他的“学生军”  1989年2月15日,最后一批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结束了在这个国家长达10年之久的战争。然而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并没有迎来和平,而是很快出现了军阀混战割据的局面。
《唐宋律诗选讲》(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一月版)中“南冠”一典的解释似可商榷。原文如下:  “有一次晋侯问锺仪道:‘被绑着的那个戴南冠(楚国帽子)的是谁?’回答说:‘是楚国囚徒。’”(见该书第2页)从上下文来看,似乎是晋侯问,锺仪答,其实不然。此典出于《左传》,成公七年“晋人以锺仪归,囚诸军府。”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由此可见,
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六月北京第一版、黄修已著《中国现代文学简史》第四编第十七章“为民族解放而战的抗战文艺运动”有几处史料的错误:  一.第341页:“十月,在汉口成立了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实际上“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在汉口成立的,该协会成立时间的考辨已多次见于近年的学术刊物,旧说早已推翻。  二.第343页:“‘文协’创办了会刊《抗战文艺》,它从当年‘五四’
朱文华同志的《这不太好》一文(载《读书》一九八二年第十一期),对拙著《红学史稿》提出诚恳的批评,十分感激。援引别人的观点材料不注明出处,无疑是一种严重的错误。造成这种错误虽然有一些客观原因,如参考的资料多,征引多,往往顾此失彼;多次增删,底稿凌乱;一稿时所有引文均未作注,只在篇末列出参考书目和文章,二稿注在行文之中,定稿时统一移置每章之后;校样误植、漏排甚多,注解号码缺漏尤甚,往往需要重加疏理;加
约翰·赫赛(JohnHer-sey)是美国著名作家,曾任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现为美国耶鲁大学文学教授。一九四六年夏我在“北平”初次和他结识,一九八一年他应对外文委的邀请来我国访问,我又在秋高气爽的北京会见了这位老友。虽然阔别多年,但由于事先知道这次会见,所以从他那瘦瘦的高个儿、深邃的眼光中,还能依稀回忆出他当年的容貌,而斑斑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却无法隐藏他的和我的已经一去不复返的韶华。我们不约而同地慨
一九八一年四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全图绣像三国演义》,署名罗贯中著,毛宗岗评。据《出版说明》说,这个版本有三个特点:“一、根据通行的毛本,也参考其它版本,作了校勘……保持了毛本原来的真实面貌。二、保留了毛本原有的序言、凡例、读法、回评和夹评……三、复制了通行刊本中的全图绣像。”又说:“我们出版这样一个版本,并非有意泥古,而是为了向读者提供一个多年来没有印行过的有一定价值的版本。”究竟该书
怀特此书把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流派,喻之为刺猬与狐狸的哲学    《分析的时代》一书,副题为“二十世纪的哲学家”,实际上我们也不妨把它看做是一本二十世纪上半期的简明西方哲学史。编者认为,在现代“非黑格尔化”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倾向,分别称之为刺猬的哲学与狐狸的哲学。所谓刺猬,是那些被编者看作一元论者的哲学家,他们力图从整体上把握世界。这种倾向以欧洲大陆为中心。而所谓狐狸,则持一种多元观点,只满足于认识
苏轼有首《更漏子·送孙巨源》词,它的上片是这样的: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  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    孙巨源名洙,《宋史》有传。宋神宗熙宁年间,他因不满王安石推行的新政,从汴京外调到海州去。海州旧属东海郡,“水涵空,山照市”,就是形容海州的地理环境的。“西汉二疏乡里”,指西汉宣帝时太子太傅疏广和太子少傅疏受这两叔侄的故乡东海兰陵县,地在今山东邹县东南,跟北宋的海州不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