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大课间活动引入广场健身舞的可行性策略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为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都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将适合学生的广场健身舞引入到学校大课间活动,打破原有活动单一、乏味的跑操形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本文通过有效创编广场舞,丰富大课间活动的研究,为今后大课间活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广场健身舞;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一、现状呈现:活动内容单一枯燥,缺乏愉快的情趣体验
  从走访和调查中了解到,目前一些初中和高中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一般为:春夏广播操加跳投,秋冬跑操加跳投。个别学校开展的活动相对丰富一点,融入了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类,跳绳、拔河等集体项目。当然,也有部分学校连最基本的广播操都予以取消,直接进行三项素质训练。体育中考固然重要,但这样的活动安排使学生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原因追溯:主观与客观原因兼而有之
  1.应试教育和领导者思想观念的陈旧
  许多学校为应付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和排名,选择了牺牲学生课余时间,学生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时间被挤占挪用,特别是个别农村学校,情况尤其严重。大部分学校虽然开展了大课间活动,但迫于中考压力,思想观念上就是要加强三项素质训练,因此完全忽视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只是一味教条式地训练。部分学校领导认为,运动就是跑、跳、投练习,不能与时俱进。长此以往,学生对大课间活动产生抵触心理,走入误区。
  2.场地、运动器材的缺乏,限制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调查表明,杭州城区及周边郊区学校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少,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缺乏,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基本需求,严重地制约和打击着农村学校体育课的发展和教学积极性。有些学校也表示,并非不想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但苦于器材的缺乏、场地的限制,不得不开展简单易行的活动形式,慢慢的就限制了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培养。
  三、破解难题:引进广场健身舞的可行性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新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为了促进大课间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学校领导转变观念,在活动形式上不断创新,保证大课间活动有效、可持续发展,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大课间活动中引入当下炙手可热的广场舞加以创编,并配上流行的音乐,必将让学生感觉新奇又身心愉快,让全体师生踏着青春的节拍,舞动大课间。
  1.广场健身舞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能弥补课间活动的单调
  广场舞蹈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方式都以集体舞出现,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场面红火热闹。广场舞一般都是以集体舞的形式来表现的。而我们的大课间活动的场地为操场,地域宽广,这一特性正好符合广场舞蹈的要求,为广场健身舞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客观条件。
  2.娱乐健身两不误
  广场舞是利用舞蹈来抒发情感的艺术,舞者内在情感得以宣泄,产生精神振奋的愉悦感,同时观赏者也得到精神享受。舞者得到表现自我的机会,产生自我价值感,是广场舞自娱自乐性的直观体现,也是广场舞自产生以来经久不衰的原因。从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参与广场健身舞的通过锻炼,腹部小了,腰不疼了,身材也苗条了,足可见它的健身功能。
  3.部分学校已先行试水,反映良好
  在走访中笔者了解到,杭州采荷实验学校在创编大课间操中充分考虑到体育组两位教师的专业,根据她们的专业特长安排了武术操和健美操活动,并采用屠洪纲的《精忠报国》伴唱。根据学校的场地小、人数多的现状,采用场地打点的方式,规定了每个学生的站位,方便了整个活动的排练,节省了训练过程中调动队伍的时间,使得活动更加有序、整齐,同时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四、策略与措施:有效创编,结合实际,循序渐进
  大课间操的编排要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要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规律。一般的大课间操共25分钟,包括学生进场、退场和主体活动,其中主题活动为大课间的核心,在音乐的伴奏下,活动由简单到复杂,运动量由小到大,遵循人体运动的规律。
  创编大课间操要根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学生的情况、学校的场地等进行合理地分析、思考,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案。就学校体育大课间引入广场健身舞,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步进行计划和实施:
  1.科学创新,面向全体
  既然是创编操,就一定要有创新的成分,同时要结合学校的特色,紧跟时代步伐,要具有时代特色。例如,某校在2006年前创编的大课间团体操,根据当时全市狠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把队列、队形作为重点项目来评估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创编了整齐划一的队列变化,严谨双人体操,以及展示全校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放松动作。而2008年创编的大课间操,则以北京奥运为契机,创编了以奥运为主题的,以五环变化为基础的基本的队列变化,自由体操、武术和五环的放松操,突出了时代的特色。当下,江南style风靡全球,重庆某中学在大课间大跳骑马舞,反映良好。
  2.选取音乐,与时俱进
  首先,音乐的选择必须是多元化的,既要积极向上、节奏分明,又要耳熟能详。其次,音乐要不断更新,尽量选择当下时尚、欢快的音乐。这就要求负责创编的教师要多听不同类型的音乐,方便选取最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又能展现学生精神风貌的音乐。比如:(1)民族风:像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套马杆》《策马奔腾》等。(2)时尚风:《江南style》等。(3)可爱风:《不怕不怕》《啪啦啪啦》等。学校必须形成一个音乐库,不断地轮换和更新,让学生有新鲜感。一套动作可以选用节奏一样但歌名不一样的音乐。   3.创编动作,不断改进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每支广场舞的脚步动作与健美操中的基本步伐(一字步、V字步、十字交叉、双并步、前点、后点、侧点、上步点地、上步抬膝、恰恰步等)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果教师能在平常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揣摩,多研究,一定能够创编出难度适中又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健身操来。运用以上基本步法,再加上一些简单的手臂动作,一支完整的广场健身舞就基本成形了,通过“创编—反思—加工—再创编”的模式,让广场健身舞更丰富,完善。
  4.分段教学,配乐完成
  如何将已经编排好的动作教给学生,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动作,这是整个健身操创编的重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情况,他们的年龄差别大,掌握动作的能力不同,因此一般采用全校集中学习。可以利用每天上午25分钟大课间活动时间,体育组的相关教师组织全校学生在大操场进行动作的讲解、示范,全体教师参与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为巩固所学动作,体育教师利用课堂安排适当时间进行动作的复习,提高学生动作质量。同时,课余时间还采用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助那些动作学习比较薄弱的学生。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所有的音乐,可将这些音乐在课间活动时间播放,让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旋律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动作与音乐的协调配合。
  5.课间舞动,师生健身
  每个班充分利用体育课进行训练和教学,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后,再利用阳光大课间进行全校集中练习。每次教学后再教师碰头沟通,相互交流,及时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当全体学生都学会了听口令做动作后,教师再利用录音机让学生和着音乐做起来,一遍、两遍重复地练习,直至每位学生都能够听着曲子、和着口令独立地完成动作。同时,分班级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视频对舞蹈加深认识,巩固动作。看视频,一起做动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全校学生都参与,并且保证活动质量,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得到发展,既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又活跃了校园体育文化。
  五、完善管理机制,提高认识,确保成功
  1.健全机构,明确各自职责,确保大课间顺利进行
  学校为确保大课间活动扎实开展,要成立分管体育卫生领导小组,形成学校领导、各班班主任、体育教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共同管理,使学生大课间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2.提高和端正学生对广场舞的认识及态度
  广场健身舞属于通俗舞蹈,动作简单易学,锻炼部位比较多。经常练习能够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增加全身的协调性,强身健体,运动减肥,调节心情,舒缓压力。
  3.创编适合学校特色的广场健身舞
  要根据本校的学生艺术特色来创编广场健身舞,舞蹈要适合大众学生,简单易学,但具有本校特色。而且健身舞要根据时代特色,不断创新,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能够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
  六、思考:因时制宜,确保顺利开展,不因故中断
  1.不同季节选取不同节奏的音乐和舞步
  比如秋冬季节,大部分学生都不爱运动,我们就可以选取一些节奏相对较快的、跳跃多点的音乐。在跳动中让学生的身体慢慢热起来,达到活动关节和热身的效果。夏季,天气闷热,让人烦躁不安,这时可以选取一些节奏相对缓和、跳跃少点的音乐,平复一下夏天的躁动。春季,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这时就可以选取一些澎湃激昂的音乐和舞步。
  2.不同天气选择不同的音乐和舞步
  虽然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有25分钟,但如遇下雨天,尤其是连续的下雨天,大部分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时间基本被主课教师占用。即使不被占用,很多时候学校也就安排学生做作业或者自由活动。这个时候如能做一套室内活动操,不仅能让学生放松心身,又能活动身体。比如,运用音乐《不怕不怕》创编一套室内健身操。再如阴天的时候就可以选用时间稍微长一点、内容稍微多一点、节奏稍微快点的音乐,让学生逐渐热身,把身体活动开。
  参考文献:
  [1]陈颖悟,熊百华,刘晓忠.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01).
  [2]时明旺.对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研究[J].时代教育,2007,(26).
  [3]张海平,王屹川.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体育科研,2002,(03).
  [4]何云东.大课间活动在初中体育课程开发的实践和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8,(01).
  [5]林晓光.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认识与实践问题刍论[J].山东体育学院报,2009,(08).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阅读则是主要的交际手段。近年来,中考试题中阅读占据了越来越重
暗示是指通过图片、音乐、语言等描述,采用体态语、声音等方式创设有关情境,传递某种信息,使学生受到陶冶、吸引、提示等的教学方法,它对调控师生的行为、提高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暗示具有三种功能  1.陶冶功能  陶冶是通过情境的创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借助于形象鲜明的图片,辅之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施之以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根据课文的要
在当今立体化、交互式的信息传递网络中,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认知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在认知的同时,学生对所学习和理解的知识要与实践紧密结合。  通过高频率的信息传递网络,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的个体与媒体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交互影响的过程,是师生进行的
由清华大学教授刘鄂培主编的<综合创新--张岱年先生学记>是一本研究张岱年先生学术思想的力作.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息降准,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自然引起市场高度关注。其实,同时宣布的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是中国金融改革乃至经济体制改革新的重大进展,更是值得关注。
我曾经多次问自己: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走过了这一站,如何奔向下一站的幸福?在“以生为本,减负提质”的新课改日子里,我们又如何感受幸福的味道,如何让课改改出成效呢?其实,幸福就在路上,就在课改的道路上,在校园文化里,在学生越来越自信的脸上,在我们教育学生一天天成长的足迹里……  一、为伊消得人憔悴  曾几何时,“应试教育”要求分数第一。上级考核学校以上重高、联招的学生人数为主要指标,学校评价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