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ki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事实证明,一个活泼宽松的课堂,能给学生的思考与探索空间以活力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你一问我一答,你不足我来补,你有错我纠正,大家可以在乎等互助的融洽氛围中自由发挥着自己的想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智慧会不知不觉的得到发掘,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体会到安全感、信任感、成就感和愉悦感,因此,学生才愿意思考、乐于思考、勇于探索,而探索活动又总是与问题连接在一起的,问题是探索的开始,也是探索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呢?
  【关键词】指导;自主;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动机
  
  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学生的好奇心和好动心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如何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动机?一位教师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一课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以它们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将会得到什么形体呢?在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基础上,电脑显示可得到圆柱和圆锥,接着让学生猜测圆锥的体积与什么有关,最后多媒体动态验证,使学生直观地看出圆锥体积与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有关,这时教师进一步设疑:圆柱甲和圆锥乙哪个体积大?学生争执不下,得出必须要求出圆锥的体积才能知道。于是学生产生一种探索新知的动力,教师因势利导:你能用什么方法自己探索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吗?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提出了各种猜想,这时教师追问: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呢?最后大家达成共识,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进行倒水实验,这时的倒水实验就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学生亲身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方法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注重启发。培养探索信心
  
  由于受认知基础、思维特点以及学习心理状态之间差异的影响,有些学生的探索活动往往达不到教师预期的目的,对于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要善于鼓励引导。排除学生因为失败带来的不良心理因素,增强学生的探索信心,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从不同的角度完善自己的知识。增强学生学习探索的信心,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先出示一个圆,让学生各自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个圆,师:请大家看着手中的圆想一想要如何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生:可以剪拼,沿半径剪,因为圆的面积可能与半径有关,教师让学生从一信封中取出已剪好的十六等分的圆,拿出其中的一份,提问:每一份是什么图形?为什么说它是一个近似的等腰三角形?大家想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就将十六个近似的三角形拼成你要的图形,试试看,接着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不同的拼法,然后重点研究圆一平行四边形一长方形的转化,教师通过电脑演示让学生懂得当把圆十六等分时,拼成的是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当把圆三十二等分时。拼成的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当把圆六十四等分时,拼出的图形就更接近长方形了……这样通过亲自剪拼活动和观看多媒体演示,同学们从中发现了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时,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x半径,以上这一教学片段教师有意让学生通过转化、思考、推理探究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方法,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以及归纳概括能力,还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实践证明,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数学的价值。
  
  三、加强学法指导,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我认为只有改变传统教学中重教法不重学法的错误做法,还学生以学习的自由,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一位老师在教“长方体的认识”时,就有学生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问题:“长方体有6个面,一个面有4条边。为什么长方体的棱不是24条,而是12条?”“一条棱有2个端点,长方体有12条棱,为什么只有8个顶点?”“长方体和长方形究竟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后,这位老师要求他们展开讨论。并利用手中的学具,摸一摸、找一找、拼一拼、看一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中弄清了“问题”的来龙去脉,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在关键处设疑,在点子上发问,巧妙安排教学活动,使学生多提问,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四、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探索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讨论,既能解决知识难点,又能沟通师生关系,使学生学而不倦,乐学其中如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有位老师是从操作活动人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探索研究,最终让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这一概念的实质,获取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他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从十张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纸板中选出六张,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活动,接着提出制作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学生分小组进行充分的讨论研究,每名同学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内基本形成一致意见,然后全班交流,得出计算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有三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算出一组对面、两组对面、三组对面的面积。然后加起来;第二种是算出相邻三个面的面积,再乘2;第三种是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对各种不同计算方法的感受,这样通过全班同学的补充、质疑、争辩和老师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获得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思维习惯,总之,我们应注意借助操作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体验、领悟和创新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分析、思考、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只有我们更新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探索的氛围,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活动的主体。
其他文献
通过工作观念、工作价值、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五个层面讲解企业思想工作途径创新及其表现的新意义,保障企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企业更加和谐稳定。
简述了采用卷扬机吊装潜孔式弧门及埋件的过程,较详细地介绍了卷扬机方案中各组地锚的埋设及方案实施情况。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的课程资源理念,“课本”已然成为教学的平台和知识的载体,如何充分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实现知识的有效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本文以人教A教材高二上必修5《解三角形》正弦定理的证明为例,谈点教学体会。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就意味着解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帮助构建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有人说过,“数学知识是可以遗忘的,那么被遗留下来的就是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古往今来,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数学思想在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起着观念性的指导作用,数学思想产生并作用于数学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解决复杂的综合题时,数学
电力信息基础设施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应满足企业管理过程中各种信息通信业务的要求,实现各种业务的综合应用,确保供电局各业务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综合数据网建
目前,在中学教学中存在着授课效率低,质量差,而课后又要让学生做大量习题,搞题海战术,或利用自习课和课余时间为学生补课、辅导的不良现象,这些做法不仅使教师非常辛苦,而且使学生负担过重,其结果是事倍功半,我认为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45分钟的授课效率和措施。    一、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授课效率的基础    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学习有浓厚的感情。有为人民的教育事业积极奉献
摘要 例题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生长点。蕴含着巨大的教育潜能,充分发挥和挖掘例题、习题的潜在教育功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着重指出了例题教学所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 初中;数学;例题;教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