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课堂纪律与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z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课堂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要,形成积极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参与的精神,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从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对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堂管理;课堂纪律;策略
  “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则一个国家,小则一个班级都需要对其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管理,课堂亦然,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管理,就会造成课堂纪律混乱,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课堂纪律管理是课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出现各种课堂问题行为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对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将谈谈对课堂纪律与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的拙见。
  一、 将一般要求变为课堂程序和常规
  有效的课堂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例如,音乐课上要求学生上课时随着教师的琴声一行行列队轻轻走入教室,在音乐声中向教师问好、坐下,下课后仍按小组队形踩着音乐节奏轻轻退出教室。这种要求一旦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管理效益和教学效益。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因要求不当引起新的课堂问题行为。
  二、 及时巩固课堂管理制度
  一旦形成了课堂管理规则,就要及时反复巩固它,必要时还要加以修正。巩固管理制度的教师行为主要有:
  (一) 认真监控
  指教师应仔细认真地观察课堂活动,讲课时应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做作业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善于指导学生行为的教师,应能在学生的不恰当行为造成混乱之前就有所察觉。
  (二) 及时恰当地处理问题行为
  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行为,教师采取什么措施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例如,有些学生静坐在座位上不但不听课,看连环画或伏在桌子上睡觉,这类问题行为属于内向性的,它不明显干扰课堂教学,因此教师不宜在课堂里停止教学而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给予信号、邻近控制、向其发问和课后谈话等措施加以处理。有些学生大声喧哗、戏弄同学、扮小丑和顶撞教师,这类行为是外向性的,它们对课堂有较大干扰,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可以适当惩罚。
  (三) 灵活运用奖惩手段
  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通过惩罚制止不良行为,这是巩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奖惩的具体办法很多,例如教师表情上的赞同与不赞同,表扬与批评,给予学生某种荣誉或取消荣誉等。在实施奖惩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奖励为主;二是维护课堂规则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则实施奖惩;三是惩罚手段不能滥用,更不能体罚学生。
  三、 降低课堂焦虑水平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是一个人自尊心受到威胁时的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因而是十分必要的。但焦虑过度则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导致问题行为。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帮助学生在焦虑过度而尚未形成问题行为前降低焦虑的强度。调控学生焦虑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谈话了解、诊断焦虑的原因,然后诱导学生把造成焦虑的烦恼宣泄出来。二是针对焦虑的原因适当调整教学情境,例如调整教学要求、进度,调整教学评价的方法或要求等。课堂中不仅存在着学生的焦虑,教师也会产生焦虑。通常情况下,课堂纪律问题是引起教师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教师特别是一些新教师,由于缺乏课堂管理的成功经验,对学生纪律问题经常忧心忡忡,担心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于是常常采取一些生硬措施控制课堂,频繁指责训斥学生。这样做反而激化了矛盾,扰乱了课堂,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焦虑。实际上,能否维持好课堂纪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教师与全体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教师如果能真正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要求,讲求工作方法,学生反过来会维护、支持教师的工作,课堂纪律就容易维持,教师的焦虑水平也会大大降低,课堂管理效率会得到相应提高。
  四、 实行行为矫正,开展心理辅导
  行为矫正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行为矫正的方法比较适合于较为简单的问题行为,例如上课爱讲话、好动等行为。
  心理辅导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纪律水平,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自我潜能发挥的障碍,以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从这一点看,心理辅导是从内而外地做工作,它不像行為矫正那样完全以改变外部行为表现为目标,因而比较适合于调整较为复杂的问题行为。但心理辅导工作能否奏效,还取决于师生之间是否真正建立起了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际关系,能否展开真诚的思想、情感交流。因此,这项工作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素养,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交往,以不断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黄乙凤.浅析小学课堂纪律管理[J].中华少年,2016(12).
  [2]宋锐,李兴军,袁梅.课堂管理行为的有效性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C],2017.
  [3]顾琦.课堂问题行为与课堂管理策略[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
  作者简介:
  刘畅,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充分培养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本文明确“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中心论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独立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关键词:独立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叶圣陶先生一贯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指将生活的实际融入教育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教育时期,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有积极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在初中政治教育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及方法,通过新的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且显示出政治课程自身的引领能力。  关键词: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教育模式  政治从生活中获得又超出于生活,在初中政治教育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初中政治教育
将现代物流服务用于大型水利工程百色水利枢纽建设物资供应中,业主实现了零库存供应,减少了临建工程的投资,精简了管理机构和人员,为项目管理与市场经济接轨做了新的尝试。
根据深圳市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利用目前成熟的计算机网络、(GIS、GPS和RS技术,实现水土保持信息自动化,以提高深圳市水土保持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