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的效果及对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8例AIS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IS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可调节神经递质分泌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疗效良好。
  關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递质;阿替普酶;丁苯酞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常见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且首发年龄有所降低,已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安全。临床上,AIS的治疗以快速恢复梗阻区域供血供氧为主,阿替普酶作为常见溶栓药物,可对血管进行及时、有效地疏通,改善预后[1]。近年,各种神经保护药物已广泛应用于AIS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基于此,本文将研究AIS应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患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AIS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5/14,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2.56±1.6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0~240min,平均时间(135.36±13.58)min;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7/12,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63.15±1.5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40~240min,平均时间(140.17±13.22)min。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比性成立。本次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种患者均接受吸氧、补液、水电解质平衡、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方法:予以阿替普酶(国药准字S20110052 生产企业: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0.9mg/kg,先将10%总剂量的阿替普酶+10ml生理盐水在50~60s内静脉推注完,再将剩余的阿替普酶+100ml生理盐水在60min内静脉滴注完,1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丁苯酞治疗,方法:静脉滴注丁苯酞(国药准字H20100041 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100ml,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两周,随访半年。
  1.3 观察指标
  (1)近期疗效:分别在治疗前和随访半年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基本治愈:NIHSS评分降低≥90%;显效:46%≤NIHSS评分降低<90%;有效:18%≤NIHSS评分降低<46%;无效:NIHSS评分降低<18%。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神经递质水平: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3ml空腹静脉血,以3000r/min转速,离心10min,取上层清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和神经递质水平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94.87%,观察组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AIS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主要由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所致,表现为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常伴有神经功能障碍,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阿替普酶属于基因重组型溶栓药,静脉输入后,可选择及亲和血栓纤维蛋白,激活富含纤维蛋白的血栓区域的纤溶酶原,加速血栓溶解,并且该药物对凝血因子的激活有一定抑制作用,可延长凝血时间,继而阻碍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几率[2]。本研究联合丁苯酞治疗AIS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两者联用可更好地保护患者神经功能,分析可知,溶栓治疗虽可控制AIS患者病情,但部分患者即使恢复脑血供,其神经细胞仍为得到有效修复[3]。丁苯酞是一种新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对线粒体有一定保护作用,可改善神经细胞的能力代谢,继而阻碍神经细胞凋亡。并且,该药物可改善缺血组织缺氧、水肿等,促进脑部微血管再生,继而发挥抗脑缺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与阿替普酶联合可协同互补,在改善梗死病灶脑血供的同时,对受损的神经组织进行修复,从而减轻神经功能损伤[4]。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联合治疗AIS疗效显著,可提高神经递质水平,控制患者神经功能损伤。
  参考文献:
  [1]宋杰,陈莹.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 29(34):111-113.
  [2]吕虎, 范从华, 王晓伟.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45(12): 1484-1488.
  [3]王洪志, 张静波, 于远军.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SE、S100β水平的影响[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 24(6):63-64.
  [4]程颖超.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递质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4):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SCI)患者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87例S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与试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每组各193、194例,所有患者均于2005.1-2021.1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15%)显著低于参照组(12.95%),P<0.05;试验组功能独立性评定(
正常的胎儿脐带含1条脐静脉和2条脐动脉,脐带中只有1条动脉时称为单脐动脉(single umbilical artery,SUA),是一种常见的脐带异常,因其多数合并多器官复杂畸形或染色体异常,故又被称为单脐动脉综合征[1]。
期刊
目的 探讨子痢前期患者胎盘和血清中瘦素的表达变化及其和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子痫前期患者(研究组,其中重度组28例,轻度组17例)和30例同期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胎盘瘦素水平,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孕妇产前血清瘦素水平。结果(1)两组胎盘瘦素均在合体滋养细胞胞浆表达,随病情加重,染色逐渐加深,胎盘瘦素与子痢前期存在线性相关关系。(2)研究组、轻度组、重度组和对
期刊
目的 了解产前超声诊断前脑无裂畸形(HPE)的特征,加强对此类畸形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5月至2007年11月,产前超声诊断与疑似诊断HPE 30例,超声重点观察颅内结构、颜面部畸形及脑与面部以外的结构畸形,部分病例行染色体和产前MRI检查.结果 30例产前诊断或疑似HPE病倒中经尸检、引产后MRI或CT确诊25例,男10例,女15例;误诊5例,尸检分别为脑积水、孔洞脑和水脑.无叶
摘要:目的 对成人疝气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对该治疗模式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抽取确诊的成人疝气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计52例,所有患者在随机的原则下进行分组,26例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另外的26例为实验组,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创口、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日常健康状况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创口长度更短,手术时
目的 新生儿初生时筛查出的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经随访后再确诊先心病,以求获得较准确的先心病发病率.方法 对北京郊区3家医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出生0~7 d的足月活产儿9156例进行先心病筛查,可疑者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出院后每3个月定期随访至1岁,以明确诊断.结果 按北京市统一的<出生信息登记卡>要求登记生后0~7 d先心病者272例,发病率为2.97%(272/91
胎母输血综合征(fetomaternal hemorrhage,FMH)指因某种原因胎儿血液通过胎盘时发生出血,其血液通过绒毛间隙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胎儿贫血或母体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一组征候群.由于其临床表现的隐匿性,在产前不易作出诊断,围产儿病死率达33%~50%。
期刊
第三届SGI国际峰会将于2009年11月12~14日在日本Sendal国际中心召开。SGI国际峰会首届召开在意大利Siena,第二届在西班牙的Valencia,我们很荣幸获得第三届SGI国际峰会在日本的举办权。
期刊
目的 探讨胆红素对新生儿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并分离21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ordblood mononuclear cell,CBMC),按培养液中胆红素的浓度相应分为A、B、C、D四组.A组:胆红素终浓度205.2μmol/L(12 mg/d1);B组:胆红素终浓度153.9 μmol/L(9 mg/d1);C组:胆红素终浓度102.6μmol/L(6 mg/d1);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