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安全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安全为一个国家提供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和强大的发展经济与科学技术生产力的精神动力,为广大民众的幸福生活提供深厚的道德基础。“文化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不得不面對的一个切实的、紧迫的命题。
  关键词:文化安全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1]
  学生作为特殊而重要的群体,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有正确的文化安全意识。国外敌对势力把“演变”希望寄托于中国的青年,妄图西化和分化我国,而青年人代表着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的文化安全意识如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对学生进行文化安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文化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经济安全
  “文化经济安全是指一个文化经济实体在遭遇内外威胁,以及不可预见和难以预测的因素的作用下,以经济的形态表现和反映文化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的状态。它是国家文化安全的经济基础。”[2]
  目前,我国内需不足,国家文化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我国宏观经济消费结构的升级,主要表现在轿车、住房等耐用消费品上,除了旅游业整体消费需求不足,文化消费需求更是缺乏内生性的增长动力。文化产品缺乏创新,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足,这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
  而国际上,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人们能迅速接触到西方发达国家文化。而他们也趁机进行文化渗透。例如,麦当劳、肯德基、好莱坞影片等折射出产品生产国浓郁的民族文化,所传播的风俗习惯、时尚、价值观等不仅影响消费者本人,甚至对整个社会都造成了影响。
  而对商品中附着的文化表现出最大的接受度和最高的敏感性的恰恰是青年人。他们普遍存在着追求时髦和猎奇的心理,因此很容易对西方文化产生认同,甚至影响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是指一个国家用以立国的全部价值体系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用以安身立命的政治思想理论体系和道德信仰体系两个方面,是决定一个国家全部合法性之所在。”[4]
  目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最大的威胁主要表现为党政领导干部腐败而暴露出来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失范。腐败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价值观危机,是文化危机,腐败不是经济问使精神境界堕落,使价值观灭亡。苏联解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三)网络文化安全
  文化技术安全和网络安全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新文化安全问题。人类由于信息技术的兴起与发展而进入信息社会。而信息网络化是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影响。网络技术使文化克服了时空障碍而迅速在全球传播,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的全球的文化消费空间。这种无障碍传播也为我国的文化安全带来了严峻的问题。国际互联网上大约有3000个世界性大型数据库70%设在美国,81%的网页是英文的,西方学术界在话语霸权上已占压倒性优势。
  而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青年人生活、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网络世界里的很多信息缺乏权威性、严谨性,甚至有大量的不健康的的宣传和信息。这成为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失范的倾斜和一个重要诱因,也对我国的文化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四)文化遗产资源安全
  文化遗产资源主要是对所有人类精神文化结晶总和的表达,其中主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而目前,与我们的民族血脉相连的最纯粹最古老的文化财富正悄然离我们远去。随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化遗产正濒临消失。例如陕北黄土高原的剪纸艺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是铺天盖地,现在却近乎完全消失。
  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身份标识,必须保护好它。这是文化安全的底线。
  二.加强文化安全建设的对策
  (一)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5]社會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青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价值取向扭曲、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影响着他们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此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文化的发展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青年明确方向、分清是非,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网络阵地建设,制定网络信息安全战略
  青年的生活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的受到网络的影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迎接网络的挑战,以开放的心态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网站, 以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加大对学生的吸引力。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网络的核心在于网络管理部门,它的管理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的安全与稳定。因此首先我们要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素质。他们不仅要不断提高个人技术能力,还要加强安全感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要对青少年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培训,使其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三)切实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民族文化遗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因此,我们要珍惜自己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展示自己的个性。形成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 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 (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4] 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而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要求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读相应的政策文件,及时掌握学生的诉求,针对诉求做些合情合理的调整。通过对学生的谈心谈话制度,可以化解学生心中的疑惑,及时排解学生中的矛盾,排除重特大恶性案件的隐患,为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学校的综治工作添砖加瓦。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突出其重要性,即可以
摘要:初中思品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缘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学习发展空间;束缚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亲自实践的能力。其意义是——实现教学、学习三维目标的需要;促使学生加深理解课本知识的需要;让学生适应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思品 “生活化”教学 缘由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7  在大力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对初中思品新课标进行“另类”解读,感觉“活学活用”应是初中思品教学的主
摘 要:现阶段我国小学德育课程在整合原有的课程的基础上,重新设置,在小学低段开设“品德与生活”、中高段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都反映着新课程改革在德育方面所持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即“回归生活”。课程由理念形式到文本形式,是教育蓝图实现的前提步骤。文本的德育课程,无论是内容选编还是课程组织,都追求着儿童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理性。但是,对于现代德育理念的反思,不仅要从德育课程设置方面,
【中图分类号】G633.2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职德育课程标准》中指出:德育课程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素质教育的重点和突破口也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创新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到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思想的不断突进和演化,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阶段教育的总发展策略。初中思想品德课是构建学生健康完善精神品质的一门课程,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逐步提升,信息化时代各种思潮冲击和影响着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在教育教学中则愈发凸显了品德课的重要性。那么怎样能使思想品德课的主流价值观,真正成为指导学生人生之路的“灯塔”,不会让学生在社会的洪流中迷失自我呢?这就是本文将要讨论到的关于
【中图分类号】G633.2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是对改革呼唤的回应,面对如火如荼的课改洪潮,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必将完成一次深度蜕变,更新观念,创新方法,更须提升素质。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贯彻新课改理念,尝试全新授课模式,收获了传统课堂中不曾遇见的效果,对新课程的认识也不再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是变得日  益明朗、深刻。  一、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价值与特点  ㈠新课程以育人为核心  普通高中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