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管理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是以实践操作为主的一门学科,教学活动大多是在机房进行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演示,学生在自己的机器上进行实践操作,因此经常会出现学生聊天,甚至在机房随意走动吵闹的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也使课堂管理难上加难。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课堂管理效率,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有认真的教学态度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有一定的特殊性,就是上课的时候离不开计算机,而不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要比对老师的兴趣高。如何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就成了摆在我们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最大课题。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的前提,如果一名教师连课堂都管理不好,那他的教学过程实施起来必定会困难重重,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管理好信息技术课堂首先要求教师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这样才能感染到学生,使学生认真学习。
  二、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制约机制
  信息技术课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留课后作业,所有练习都得在课堂上完成,加上课时相对较少,所以如何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要保证课堂效率,必须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制约机制。基于本学科的特点,笔者在课堂上采用了“任务驱动式”和“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即每堂课都交给学生一项任务,明确告诉他们,这堂课只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可以了。但是仅仅布置任务还不够,如果教师只布置任务,却不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久而久之学生也不会认真去对待这些任务。所以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有效性的评价,每堂课必须认真检查每个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并做好记录。一段时间后再根据自己的记录进行总结,向那些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提出警告,或者进行单独谈话。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还要及时表扬他们,这样才能够激励他们去做得更好。每节课完成的任务还可以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案,学期结束与期末考试成绩挂钩。笔者上第一次课时就告诉学生期末成绩的评定办法:平时成绩占6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20%。这样在教授新课的时候,学生为了完成每节课的任务,必定会认真听讲,课堂管理自然就不必教师费心了。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保证课堂管理有效性的关键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课堂管理能力以及人格魅力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上的表现非常关键。
  1.了解学生,认真备课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课前的精心准备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前提。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注重情境的设计,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保持浓厚的兴趣。其次要注重任务的设计。在设计情境的同时,可以设置不同的任务,这些任务都是围绕情境展开的,任务环环相扣,贯穿课堂的始终。这样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加强教学反思
  教师要对自己上过的课进行回顾和评价,并把它记录下来。课后收集学生对课堂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挖掘和梳理出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而帮助教师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知识的发展变化也是非常迅速的,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多读书,了解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动向和改革成果,不断地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同时,还要向学生学习,学习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掌握学生特点。这样,才有助于自己的进步和提高。
  五、依靠技术措施营造纯净的课堂环境
  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不仅要从道德规范入手,还要注意以技术措施作保障,营造一个纯净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一般的多媒体教室软件都有广播教学和监控功能。教师讲完课后,在学生做作业或自由活动时,可以利用监控功能,对从事与课堂内容无关活动的学生,进行黑屏、短讯警告甚至远程关机的处理。这样几次后,学生自然就会越来越认真了。当然,教师的监控除了在机前监控外,还要多在学生中走动,多巡视,这样不仅能够全面监控,还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综上所述,课堂管理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有效的课堂管理,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当中,还要进一步地总结和反思,使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更加规范、高效。
  (责任编辑袁妮)
其他文献
一、 初中物理实验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当今,初中学校物理教学工作中越来越重视实验教学,基本建立了设施齐全的现代物理实验室,但实验教学仍然以“仓库化管理,简单化服务,粗放式实验”为主,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没有利用好现有的实验室资源。通常情况下,物理实验室内的仪器、模型等资源都摆放整齐,但有不少资源是放置在橱柜内,实际利用率不高,学生多是进行参观,没有进行实际操作。另一方面,很多
随着新课程理论的深入推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愈来愈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法逐步让位于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一系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法。讨论法便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的方法。实践证明,若运用恰当,讨论法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善于运用讨论法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朝气蓬勃、活泼好动,课堂教学中,若以教师讲授为主,单方面
在新素质教育改革浪潮中,民办高校越来越成为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其教学改革实践进程大刀阔斧,极具建设性与创新性。就以英语学科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它所表现出的创
和谐的校园文化,主要表现为校园教育环境的和谐与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其中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给师生带来精神的愉悦、带来工作学习的活力与创造力,更给师生创造了一个浸润文明教养的生活学习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师生健康成长。明确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和谐师生关系的构成基础、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及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要素。  一、师生
首先介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发生了变化以及高等教育的主体也有新的变化,所以这些背景决定了经济学基础在教学方法上要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的教研组听评课活动开展后,笔者作为一个教龄已十年的“老教师”,经过深思熟虑,为了构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创新要求原则,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从最初提倡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到今天学生“开放主讲”的教学模式,努力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改革。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
实施新课改以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但无论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模式,还是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先学后交”模式,都遵循着一个原则:“学生思维在先。”要保证学生思维在先(提倡学生预习在先),就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让学生通过自学发现并提出问题,采用展示、讨论、交流等形式进行互动,最后完成学习任务。但教学过程中却存在如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