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政治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1.营造学习情境,培养自主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应当是引导和唤醒,帮助学生建构一个积极学习的心理,即自主学习的兴趣。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治教学真实性、直观性的特点,充分利用图片、视频、音频、景观、动画等多媒体工具,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抽象内容)向学生展示,突出教学活动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的疑点和难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一种能使学生带有情绪体验的教学环境,并根据相关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和环境氛围。
例如,在讲《尊重他人》时,首先录制学生交往的生活视频片段。然后在课堂上播放,把学生自己的生活再现在学生面前,犹如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这是旧的教学手段“单靠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材完成一节课”无法实现的。政治教学实践表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激发学习质疑,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行动,是由一定的疑问引起的。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就要鼓励学生质疑。政治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鼓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它的着力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不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多少痕迹。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媒体,引发问题,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它可以通过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是学生进行自学的基础和关键。
例如,我们在学习《崛起中的中华》的时候,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视频详细介绍了建国60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然后通过多媒体显示问题: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有那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看到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感受?问题提出后,同学们展开积极讨论,并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多媒体视频的信息,引导学生归纳原因,表达感受,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气氛非常浓厚。而且通过学习,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3.授予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现代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方式作为学生接受的理由,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只能由他们自己来完成。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对新知识进行分析,理解,整合和吸收,因此,我们需要教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同于一般的智力和能力,而是一种适应一定学习活动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各种共同的学习技能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思维能力,要运用好培养各种思维能力的相关方法。如:通过学习、收集和整理政治事件、政治人物的资料,使学生掌握查阅政治资料、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借助媒体,显示不同事物(问题)的性质、特征,让他们进行比较,帮助他们抓住事物(问题)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使学生掌握综合比较的学习方法等。
例如,我们在上政治活动课《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时,利用信息技术,首先播放一段视频,介绍人类文明的起源,播放了世界各民族风土人情,为活动做好准备;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有关书籍和网站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掌握世界多元文化的表现;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资料查询方法和网站,教会学生运用百度搜索网、网易、搜狐网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利用网络技术查阅政治资料、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学习方法,还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4.加强学习合作,促进自主学习迁移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有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型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核心工作。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展示了新的前景,使以往静止的、封闭的、模式化的教材变为现实的、开放的、参与式的活教材。计算机在教学的使用,能产生由学生控制的非线性的发现式学习环境,更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迁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主体在一定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学习形式上,我们采用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有机结合,实现“独立自学”、“群体议论”、与“相机引导”三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贯穿于学习全过程。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通过研究讨论,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或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例如,我们在开展学习探究课《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的时候,就是运用了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组,分别收集改革开放前后反应人们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资料,包括新老照片、图片、报刊、书籍等,以及过去的购物票证和衣物用品等。同学们为收集到资料,进行了分工合作,通过家庭采访和社会调查,特别是运用了网络信息技术,收集到大量资料,如以前的粮票、照片、衣服等;通过互相交流了解到这些政治资料的来源,知道收集资料的途径。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各个小组的同学把收集到的资料做成网页课件或者是编排为表演活动。通过这次合作学习的活动,突破了课本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懂得了在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的方法,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不断丰富知识和经验,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迁移和升华。
1.营造学习情境,培养自主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应当是引导和唤醒,帮助学生建构一个积极学习的心理,即自主学习的兴趣。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治教学真实性、直观性的特点,充分利用图片、视频、音频、景观、动画等多媒体工具,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抽象内容)向学生展示,突出教学活动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的疑点和难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一种能使学生带有情绪体验的教学环境,并根据相关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和环境氛围。
例如,在讲《尊重他人》时,首先录制学生交往的生活视频片段。然后在课堂上播放,把学生自己的生活再现在学生面前,犹如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这是旧的教学手段“单靠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材完成一节课”无法实现的。政治教学实践表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激发学习质疑,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行动,是由一定的疑问引起的。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就要鼓励学生质疑。政治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鼓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它的着力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不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多少痕迹。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媒体,引发问题,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它可以通过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是学生进行自学的基础和关键。
例如,我们在学习《崛起中的中华》的时候,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视频详细介绍了建国60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然后通过多媒体显示问题: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有那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看到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感受?问题提出后,同学们展开积极讨论,并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多媒体视频的信息,引导学生归纳原因,表达感受,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气氛非常浓厚。而且通过学习,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3.授予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现代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方式作为学生接受的理由,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只能由他们自己来完成。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对新知识进行分析,理解,整合和吸收,因此,我们需要教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同于一般的智力和能力,而是一种适应一定学习活动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各种共同的学习技能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思维能力,要运用好培养各种思维能力的相关方法。如:通过学习、收集和整理政治事件、政治人物的资料,使学生掌握查阅政治资料、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借助媒体,显示不同事物(问题)的性质、特征,让他们进行比较,帮助他们抓住事物(问题)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使学生掌握综合比较的学习方法等。
例如,我们在上政治活动课《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时,利用信息技术,首先播放一段视频,介绍人类文明的起源,播放了世界各民族风土人情,为活动做好准备;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有关书籍和网站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掌握世界多元文化的表现;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资料查询方法和网站,教会学生运用百度搜索网、网易、搜狐网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利用网络技术查阅政治资料、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学习方法,还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4.加强学习合作,促进自主学习迁移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有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型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核心工作。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展示了新的前景,使以往静止的、封闭的、模式化的教材变为现实的、开放的、参与式的活教材。计算机在教学的使用,能产生由学生控制的非线性的发现式学习环境,更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迁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主体在一定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学习形式上,我们采用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有机结合,实现“独立自学”、“群体议论”、与“相机引导”三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贯穿于学习全过程。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通过研究讨论,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或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例如,我们在开展学习探究课《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的时候,就是运用了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组,分别收集改革开放前后反应人们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资料,包括新老照片、图片、报刊、书籍等,以及过去的购物票证和衣物用品等。同学们为收集到资料,进行了分工合作,通过家庭采访和社会调查,特别是运用了网络信息技术,收集到大量资料,如以前的粮票、照片、衣服等;通过互相交流了解到这些政治资料的来源,知道收集资料的途径。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各个小组的同学把收集到的资料做成网页课件或者是编排为表演活动。通过这次合作学习的活动,突破了课本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懂得了在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的方法,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不断丰富知识和经验,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迁移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