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的烦恼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33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这是一堂品德与社会课——《我的烦恼》。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烦恼,由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学生争相发言诉说自己的烦恼,而每一个问题,都会有很多同学帮着出主意,看得出来大家很喜欢这种解决烦恼的方式。
  柯钦斌举手了。“他也有烦恼?”我觉得有点意外。在我的印象中,他调皮捣蛋,爱欺负人,经常给别人制造麻烦。我没有理会他,视线落在其他同学身上。
  他的手就那么执著地举着,最后甚至两只手都举了起来。我觉得有点滑稽,便点到他,想听听他的烦恼。
  “胡恒宇每次碰到我都叫我‘蝌蚪’,其他同学也跟着叫,我很烦恼!”他气呼呼地说。
  我一听乐了!由“柯钦斌”联想到“蝌蚪”倒是蛮有想象力的。平常总是有同学投诉他欺负人,爱搞恶作剧,想不到竟然有人敢捉弄他。
  我不动声色,心想那就请全班同学都来听一听、议一议吧,能帮助经常给大家制造烦恼的人解决烦恼也是一件很痛快的事!
  一位女生举手了,她说:“蝌蚪挺好的呀,每天可以在下水道里快活地游来游去,你应该享受这个称号,而不应该烦恼!”
  全班哄堂大笑,有人喊:“ 蝌蚪不是生活在下水道里的!”
   “那它生活在哪儿呢?”我觉得这个话题有点意思,有意拓展一下。
  “蝌蚪生活在池塘里,在下水道里的应该是牛蛙。”一男生回答。
  “真的吗?”我饶有兴趣地问。
  “是的,好几次经过咱们学校操场,我都听见牛蛙在下水道里叫唤呢!”
  “那你能模仿一下吗?”
  “呱、呱、呱……” 男生鼓起嘴巴使劲叫唤了几下。孩子们笑了起来,因为他模仿的声音不像牛蛙倒是很像青蛙。
  这时,有人在下面喊:“老师,您知道牛蛙吃什么吗?”
  “这还用问,当然是吃虫子喽。”我脱口而出。
  “您说对了一半,牛蛙除了吃虫子,还吃牛肉,甚至还吃蛇!”
  “哇,这么厉害!”全班同学发出了惊叹。
  “你怎么知道?”我吃惊地问。
  “我在《动物奇观》上看到的!”他说着拿出那本书,翻开其中一页给我看。
  我好奇地看了看,如他所说,牛蛙还真敢吃蛇呢!我举起书大声地对他说:“你真是个爱看书的好孩子,我们要向你学习!可是柯钦斌的烦恼还没有解决呀,谁可以帮助他呢?”
  有人举手了,他说:“甭介意,就当别人说的话是耳边风!”
  “跟他谈判,实在不行找老师投诉!”
  “他叫你外号,你也可以叫他外号啊,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
  孩子们七嘴八舌争着出主意,教室就像一锅沸腾的水。
  这时胡恒宇“腾”地站了起来:“老师,我给柯钦斌起绰号确实不对。但是他有错在先,是他先喊我‘胡萝卜’所以我才以牙还牙喊他‘蝌蚪’的。”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们的眼睛立刻转向柯钦斌。
  “噢,挑起事端的原来是柯钦斌你自己呀!”我故意夸张地说。
  “冤家宜解不宜结,那你谈谈该怎么来解决这个矛盾?”我把问题抛给了主动站起来的胡恒宇。
  “嗯……我俩和好吧,他不喊我‘胡萝卜’,我也不叫他‘蝌蚪’,咱俩扯平。”他不好意思地说。
  “这个主意不错,同学之间就应该宽宏大量!”
   “不知道柯钦斌同学是否赞同这个做法?”我意味深长地看着柯钦斌。
   “没问题,咱们和平共处,谁也不许喊别人的绰号!”他坚定地回答。
   孩子们先是一愣,继而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要想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别人,真诚地对待别人。要想同学不给你起绰号,你就……”我停顿了一下,用眼神期待地看着同学们。
  “不要给别人起绰号!”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喊声。
   ……
  从那以后,不雅绰号在我们班逐渐销声匿迹了。
  
   【反思】
  起绰号是学生之间最流行的游戏,绰号虽然无伤大雅,却给孩子们带来烦恼。这堂课我采用说出你的烦恼,让大家支招的方式加以解决,不但解除了柯钦斌、胡恒宇的烦恼,而且让孩子们懂得了“要想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别人”的道理。智慧课堂是生成的,这堂课一度似乎偏离了预设的主题,但我并没有急着迂回,而是鼓励孩子们大胆思考和表达,于是又有了“牛蛙会吃蛇”这些鲜活知识的流动。孩子们是率性的、天真的、聪明的,给他们一个平台,让他们借助于彼此的智慧解决问题,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福田区狮岭小学)
   责任编辑王红曼
其他文献
今天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去献爱心——给大凉山的孩子捐衣服和学习用品。  到捐赠地点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小朋友都在捐东西,里三层外三层的。我和妈妈走来走去,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捐赠的空地儿。当我把衣服和书包递给一位慈眉善目的爷爷时,他笑眯眯地对我说:“谢谢你啊,小朋友,书包还是新的呐!”我难为情地笑了笑。妈妈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接着,爷爷让我在一张表格上登记自己的姓名和捐赠的物品。我心里有点纳闷,边填
课本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节中有这样一道习题:正方形ABCD中,E、F分别在BC、CD上,且BE=EC,DF=3FC(如图1),求证:△ABE∽△ECF 教学中我们发现,本题不仅有丰富的结论,而且将本题适当地变形变化,还能得到很多精彩的好题近年的中考试卷中也不断出现以此题为蓝本而进行改编、创新的试题以下选取几例来解析,让我们一起感受数学的精妙,沐浴数学思想的光辉    1 结论丰富多彩    例1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