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重建阶段的碳排放趋势与减排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环境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glankeji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北京理工大学最新研发的环境经济系统多主体模型,实现了对中国不同部门CO2排放的中短期高精度模拟,研究在后疫情重建阶段中国财政刺激政策以及行业减排路径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新基建”等疫后重建活动较多针对受疫情直接影响的人类活动高度聚集部门,若财政刺激政策与疫情防控在时间上保持同步,则前者对CO2排放的增加效果不超过0.4%.各行业减排组合情景下CO2排放增长率在2021年中位值为4.7%,之后直到“十五五”初期,各情景中位值在1.0%~1.4%.碳排放增长率具体取决于行业的低碳转型速度.相对于“十四五”单位经济产出CO2排放降低18%的目标,各行业若减碳速度加倍,对降低中国碳排放贡献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电力、钢铁、水泥、交通及石化.仅在电力行业加速减碳的各情景下,中国可以在“十四五”至“十五五”初期将CO2排放维持在稳定水平.与此同时,随着疫情减弱和经济系统中各主体适应性增强,中国GDP将维持平稳增长.上述结果表明,将疫后经济重建与绿色转型相结合,有望在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使碳排放按时甚至提前达峰.
其他文献
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失范是指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所表现的不符合教学设计规范的现象。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前置关键,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系统思考、研读课标、分析教材、把握重点、熟悉学情。教师唯有做好教学设计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的一些失范现象,并对解决失范现象做了一定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把握不准  教师在实际教
裴斯泰洛齐曾说过:“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1]教育究其目的和过程而言都是指向全人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分工系统之下,知识不断分化为各个学科体系,学校教育主体也逐步演化为各自为政的学科教学。虽然分科课程在系统知识传递上优势明显,但是不可避免地用学科视角将儿童生活硬行拆解,教育的功利性色彩与智育为上的趋势越发厚重。当下学科育人的呼声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