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教学效率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ticlis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设;生活情境;活动情境;质疑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82—0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必会带来疲倦”。那么,怎样让学生从枯燥的数学学习中走出来,而变得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呢?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理解“平均分”这一概念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红的姐姐从外地工作回来时带来了当地特产——火龙果,小红家有4口人,姐姐带的12个火龙果怎样分着吃比较合理?一下子,教室里便炸開了锅。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提出了多种分配方案。有学生提出为了公平每人应该吃3个。此时,所有的学生都赞成这种分法。于是我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平均分”这一概念。接着,我又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具体地分一分,亲自体验平均分。这样教学,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理解了“平均分”的实质。
  二、创设活动情境
  我们都知道: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有通过数学活动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迸射出创新的火花。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才能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把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社会体验结合起来,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并诱导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进而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实物钟,与同桌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学生:都有两根针,12个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再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钟的两根针说说它们各是什么? (长长的细细的一根叫分针,短短的、胖胖的一根叫时针)。接着让学生自己观察一下,并说一说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顺着时针转的。)这样,通过比一比、指一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创设质疑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
  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课前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如人意。上课时我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一致认为,主要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这时我因势利导: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这时,我告诉学生比例尺的概念。很显然,学生因为画教学平面图这一问题情境,自己发现了问题,进而产生了学习的需求。这样教学,学生就会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学好数学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合理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编辑:谢颖丽
其他文献
本文对我国现行大学青年培养模式及运作方式进行了阐述,浅析了“上下直接”培养模式及其优缺点,提出建立本土为主兼容国际化理念的多元型志愿者培养模式,对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提出
一、网络的发展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1.加剧了青年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信仰、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选择的复杂性。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探索人生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音乐主要是以其旋律、节奏两大要素与人体发生联系并对人体产生作用。人在音乐中运动就把旋律的空间和节奏的时间与运动技能技巧、运动方位等结合起来,构成一条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我市出现了普通高中热,中等职业教育大有被普通高中和高等职业教育替代的趋势.是否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中等职业教育就一定会被高中教育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