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如何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要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有效性教学的内涵解读,阐述了初中科学实施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所在,并对如何实施初中科学的有效性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
一、有效性教学的内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协调发展,并得到个体的进步与发展,这也是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所在。与传统的教学不同,有效性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考核教师的教学有效性是根据学生是否学得好或者学到了什么,而非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初中科学作为学生生物、化学和物理学习的基础课程,其有效性的强弱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高低至关重要。因此初中科学的教学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打下扎实的科学基础,对于科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会一些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思路;能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养成善思考、爱提问、及时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二、初中科学实施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当前,在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教师单一的应试的填鸭式教学现象。应试教育体制让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完成“应考”的教学任务,把很多时间花在知识的说教上和习题讲解上,而对于占用较多学习时间的实验教学力不从心,这与当前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不无关系。
如很多教师对于科学的概念,都采取直接的讲授方式,“教师讲、学生听”,并直接以“告诉”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其中更多的是承担了把知识从教材传给学生的“传声筒”作用,是对教师教学功能的放弃。长久下来,学生对于科学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能力差,学习质量也无从体现。同时,也让教师教得无味,形成一个恶性的教与学的循环。
而初中科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最关键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可以说,实施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亟不可待。只有实施有效性教学,促使初中科学的教学转化,从传统的应试的填鸭式教学向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角度转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成绩的进步,也才能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与发展。
三、初中科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探讨
1、善于利用实验,构建科学概念
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由于一些知识概念较为抽象,不仅教师的讲解起来有困难,也不易让学生理解。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可以把抽象的死板的科学概念更为形象和具体地向学生呈现,使枯燥乏味的科学理论变得更有趣和容易理解。
如在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电能的利用”这一课中,为了更好地向学生说明通电导体产生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的验证这个结论:选择长度和粗细相同的铜丝、铁丝和镍铬电阻丝各一根,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各一个,组成串联电路,然后在各个电阻上放一根火柴和蘸有煤油的棉花棒;准备完毕,让学生观察电路接通后各电阻丝的变化,说明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实验后,学生发现铜丝上的火柴没变化;铁丝上的火柴虽然没燃烧,却有一些烟冒出来;而最剧烈的是镍铬上的电阻丝,黑烟滚滚。对于这一现象,学生都不能完全地解释其中的原理。因此这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探究式的实验学习不仅有效地让学生对于科学的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教学,也使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实验方法,有效形成了自然科学学习的基本思维,对于学生后续阶段的科学学习,有百利而无一害。
2、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教师能否有效提问,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初中的科学教学来说,学科性质决定了课堂的提问十分关键。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初中科学教师的提问存在层次不清、概念不明、提问无效的现象,简单的应答式问题,以及以问代讲的满堂问等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缺乏技巧性和技术性的提问不仅降低了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也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实质上,课堂提问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手段,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对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进行提问。对于一些科学新知识,提问的设计要实施新旧结合的原则,能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向新的知识过渡,通过教师的引导,刺激学生自主思考,从而理解新知识,这才能体现提问的价值,也才能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中“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问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来比较蔗糖和食盐的溶解度大小吗?
学生1:老师,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应该控制一些变量,比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溶解的最大限度。
学生2:老师,还要控制溶质和溶剂的温度。
教师:是的,回答的很到位。那么溶剂的质量,如果由你来定,你会怎么确定?
学生3:老师,确定100比较好。
教师:100?那是100毫克、100克、100千克还是100吨?
这一问题不仅引得学生们哈哈大笑,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深刻明白,科学概念的使用要注意单位和容易被忽略的实验影响因素。
3、积极评价,发挥教师评价的妙用
教师评价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很容易被很多教师所忽略,而有效积极的评价不但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信心的有力武器。因此,科学教师应积极评价,发挥评价的妙用。
一方面,科学教师的评价不单是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结果的评价,而且还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除了常用的语言评价外,科学教师还可以通过眼神、动作和肢体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即时的评价,让学生的进步在第一时间得到肯定,增强其学习科学的兴趣、动力和信心。
另一方面,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运用差异化评价。由于当代学生的个性较强,对科学的学习能力和擅长点不同,如运用千篇一律的评价语,不但缺乏效果,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科学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要运用不同的评价手段,从而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激励,产生成功的体验,这才是有效的评价。
四、结语
总之,初中科学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书本出发,寻找有效教学的科学路径,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吴予尘.初中生命科学概念教学刍议[J].科学教育,2010(1).
[2]应伟增.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 现代阅读,2011(10)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
一、有效性教学的内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协调发展,并得到个体的进步与发展,这也是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所在。与传统的教学不同,有效性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考核教师的教学有效性是根据学生是否学得好或者学到了什么,而非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初中科学作为学生生物、化学和物理学习的基础课程,其有效性的强弱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高低至关重要。因此初中科学的教学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打下扎实的科学基础,对于科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会一些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思路;能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养成善思考、爱提问、及时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二、初中科学实施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当前,在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教师单一的应试的填鸭式教学现象。应试教育体制让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完成“应考”的教学任务,把很多时间花在知识的说教上和习题讲解上,而对于占用较多学习时间的实验教学力不从心,这与当前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不无关系。
如很多教师对于科学的概念,都采取直接的讲授方式,“教师讲、学生听”,并直接以“告诉”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其中更多的是承担了把知识从教材传给学生的“传声筒”作用,是对教师教学功能的放弃。长久下来,学生对于科学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能力差,学习质量也无从体现。同时,也让教师教得无味,形成一个恶性的教与学的循环。
而初中科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最关键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可以说,实施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亟不可待。只有实施有效性教学,促使初中科学的教学转化,从传统的应试的填鸭式教学向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角度转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成绩的进步,也才能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与发展。
三、初中科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探讨
1、善于利用实验,构建科学概念
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由于一些知识概念较为抽象,不仅教师的讲解起来有困难,也不易让学生理解。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可以把抽象的死板的科学概念更为形象和具体地向学生呈现,使枯燥乏味的科学理论变得更有趣和容易理解。
如在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电能的利用”这一课中,为了更好地向学生说明通电导体产生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的验证这个结论:选择长度和粗细相同的铜丝、铁丝和镍铬电阻丝各一根,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各一个,组成串联电路,然后在各个电阻上放一根火柴和蘸有煤油的棉花棒;准备完毕,让学生观察电路接通后各电阻丝的变化,说明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实验后,学生发现铜丝上的火柴没变化;铁丝上的火柴虽然没燃烧,却有一些烟冒出来;而最剧烈的是镍铬上的电阻丝,黑烟滚滚。对于这一现象,学生都不能完全地解释其中的原理。因此这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探究式的实验学习不仅有效地让学生对于科学的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教学,也使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实验方法,有效形成了自然科学学习的基本思维,对于学生后续阶段的科学学习,有百利而无一害。
2、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教师能否有效提问,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初中的科学教学来说,学科性质决定了课堂的提问十分关键。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初中科学教师的提问存在层次不清、概念不明、提问无效的现象,简单的应答式问题,以及以问代讲的满堂问等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缺乏技巧性和技术性的提问不仅降低了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也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实质上,课堂提问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手段,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对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进行提问。对于一些科学新知识,提问的设计要实施新旧结合的原则,能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向新的知识过渡,通过教师的引导,刺激学生自主思考,从而理解新知识,这才能体现提问的价值,也才能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中“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问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来比较蔗糖和食盐的溶解度大小吗?
学生1:老师,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应该控制一些变量,比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溶解的最大限度。
学生2:老师,还要控制溶质和溶剂的温度。
教师:是的,回答的很到位。那么溶剂的质量,如果由你来定,你会怎么确定?
学生3:老师,确定100比较好。
教师:100?那是100毫克、100克、100千克还是100吨?
这一问题不仅引得学生们哈哈大笑,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深刻明白,科学概念的使用要注意单位和容易被忽略的实验影响因素。
3、积极评价,发挥教师评价的妙用
教师评价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很容易被很多教师所忽略,而有效积极的评价不但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信心的有力武器。因此,科学教师应积极评价,发挥评价的妙用。
一方面,科学教师的评价不单是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结果的评价,而且还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除了常用的语言评价外,科学教师还可以通过眼神、动作和肢体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即时的评价,让学生的进步在第一时间得到肯定,增强其学习科学的兴趣、动力和信心。
另一方面,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运用差异化评价。由于当代学生的个性较强,对科学的学习能力和擅长点不同,如运用千篇一律的评价语,不但缺乏效果,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科学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要运用不同的评价手段,从而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激励,产生成功的体验,这才是有效的评价。
四、结语
总之,初中科学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书本出发,寻找有效教学的科学路径,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吴予尘.初中生命科学概念教学刍议[J].科学教育,2010(1).
[2]应伟增.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 现代阅读,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