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寿命在我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tyuan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森下敬一博士曾言:“长生不老是不存在的幻想,但延长我们的寿命却是真实的。延长寿命的理论和方法尽管很多,但一个基本的事实却是公认的,即人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可以延长(或缩短)人的寿命。”而这种思想,最早却是由东晋著名道学家、思想家、医学家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提出来的,他明确地说:“寿命在我,而不在神仙。”
  养生之道,其“诀在于志”,寿命不取决于天命、富贵,而取决于自身,正确的养生原则,在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大量调查表明,只要人们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地预防威胁人们生命的疾病,从而延长自己的寿命。这正是葛洪所说的“养生以不伤为本”、“身体不伤”方可延年的基本理念。这种养生理念的科学性已经为长寿生物学和预防医学的研究所一再证实。
  葛洪的养生理念是建立在调节日常的生活之中的,他从预防为主的角度,首先提出了“养生以不伤为本”的论点,具体论述了伤身的十三个方面,即“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悲哀憔悴,伤也;喜乐过差,伤也;汲汲所欲,伤也;久谈言笑,伤也;寝息失时,伤也;挽弓引弩,伤也;沉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跳走喘乏,伤也;欢呼哭泣,伤也;阴阳不交,伤也”。这十三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如果伤之太久,都会影响寿命。所以,他进一步指出:“凡言伤者,亦不便觉而,谓久则寿损耳”,“积伤至尽则早亡”。
  葛洪针对这不知不觉而容易产生的“十三伤”,制定了“不伤身”的“养生之方”三十条,其内容如下:唾不及远;行不及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不欲极渴而饮;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不欲数数沐浴;不欲广志远愿;不欲规造异巧;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窃凉;不露卧星下;不眠中见肩;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五味入口,不欲偏多;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
  这些措施,看似繁琐,实乃简易,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只要稍加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习以为常,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之中。但这些生活琐事,往往又为人们所忽视。所以,葛洪强调指出“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若能爱之于微”就必然会“成之于著”,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
  其实,只要自身的免疫力强,任何病邪都难以侵袭,即使被袭,对机体的伤害也会很轻,甚至没有。增强自身免疫力,是每一个人终极一生的要务。葛洪提出“善养生者,必保其精”,这个“精”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人体的正气(抵抗力),就是所谓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光靠药物是不能完全预防和战胜疾病的,我们还要靠科学的生活、运动和营养,这就要从平时做起,于细微之处点点滴滴地培育我们的抗病能力,而这正是葛洪养生理念的精髓所在。
其他文献
插图作为一种直观的视觉信息和教学媒体,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可以说是教材的第二语言,对于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生来说,教材插图对于他们学习的作用更为突出.因
有别于其他的学科,数学这门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石,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去
现代化企业管理方法与时俱进创新,财务成本管理层面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进而企业资金能够充分利用.为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现代化步伐,
进行高中的数学学习,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高中数学不管是思维方式或是知识含量都比初中数学更加具有难度.基于此,本文首先讨论了高中数学学习特点,其次分析了影响高中
2019年2月推出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源性力量,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