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空肠置管与鼻胃置管两种不同置管方式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状态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疗效比较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xiong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鼻空肠置管与鼻胃置管两种不同置管方式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状态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并比较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进行常规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鼻空肠置管组)60例及鼻胃置管肠内营养(鼻胃置管组)60例,实施鼻胃置管及鼻空肠置管后,使用肠内营养要素膳和/或肠内高营养多聚合剂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在肠功能存在条件下48 h内开始肠内营养,比较两组各项营养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并发症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早期肠内营养,营养指标均有改善,入院第14、28天,鼻空肠置管组患者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上升幅度均明显高于鼻胃置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空肠置管组患者腹泻、腹胀、呕吐、胃内容物潴留及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胃置管组[5.0%(3/60)比18.3%(11/60)、10.0%(6/60)比21.7%(13/60)、5.0%(3/60)比21.7%(13/60)、15.0%(9/60)比16.7%(10/60)、11.7% (7/60)比48.3%(29/60)、8.3%(5/60)比21.7%(1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空肠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鼻胃置管组[16.7%(10/60)比7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空肠置管组GC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较鼻胃置管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后亚低温状态下临床肠内营养实施是可行的、合理的,与鼻胃置管比较,能明显减少肠内营养的并发症,较早地达到目标营养治疗量,可以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在颈侧淋巴结阴性(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cN0期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同时术后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6例患者术后病理示Ⅵ区淋巴结转移,余12例未见Ⅵ区淋巴结转移.随访时间0.5 ~6.0(3.5±1.2)年,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予
目的探讨肺癌化学治疗患者营养水平情况及补益调中散结饮对肺癌化学治疗患者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60例因肺癌接受化学治疗的患者,根据入组先后分为营养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联合治疗组患者采用补益调中散结饮治疗并接受对症营养治疗,营养治疗组患者仅接受对症营养治疗;均使用紫杉醇及顺铂进行化学治疗;两组患者在进行化学治疗前应用NRS-2
目的探讨复方红豆杉胶囊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C化学治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C)晚期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运城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收治的72例晚期NSCC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化学治疗组。化学治疗组给予GC化学治疗方案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化学治疗组基础上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比较两组患